偏执地把重心放在企业用户上 黑莓一直以安全、稳定的邮箱服务著称,并因此长期垄断着世界政企高端用户市场,这也使黑莓忽视了普通个人市场。但当普通用户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客户时,RIM拒绝与时俱进,依然偏执地把重心放在企业用户上。这种僵化的观念让它无法真正了解大众用户的需求,从而没有积极引入应用软件开发商来围绕黑莓形成一个完善的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而只考虑如何在硬件上进行升级。其实,在大众市场,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才是主导。苹果和谷歌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因而都大力发展各自系统平台的应用软件,与众多软件开发商结成强大联盟,让黑莓几乎无法超越。 黑莓并未意识到苹果带来的威胁 黑莓起初并未意识到会受到苹果的冲击,甚至带有固步自封式的傲慢。更不会想到短短两三年内,世界手机行业的格局就被打破:三星大举转进智能机领域,中兴、华为占据世界中低端智能机市场。实际上当时没有多少人看好苹果。时任微软总裁鲍尔默就曾说“500美元的合约机?这是什么合约?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而且它完全不适合商务客户因为它连个键盘都没有,这使得 iPhone写个邮件都累。它可能会卖的不错,也可能根本卖不出去……现在我们一年要卖出好几百万台智能手机,苹果连一部都还没卖出去。未来5个月他们手里只有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可卖,让我们来看看将来会怎么样。” 不重视中国市场 当下没有一家企业敢于忽视中国市场,但黑莓是个例外,这个例外让其很受伤。统计显示:2012年黑莓在中国的单季度出货量在1万到2万部之间徘徊,份额平均只有0.03%。这要归结于黑莓对于中国市场的漠视。黑莓直到2011年才将中国代表处升级为分公司,而苹果早已经抓走了中国消费者和运营商的眼球,三星也于去年坐上霸主之位。中国手机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对黑莓而言,如果不能彻底地本土化,将永无重生的希望。2010年,黑莓曾经试图打开中国市场,RIM董事长芭芭拉·斯蒂米斯特和联合始人贝尔斯利2010年曾来到中国商讨建立合资公司,虽然中国方面非常努力,但因为最终黑莓总部高管的意见分歧,而放弃了这一计划。随后,黑莓业务在北美地区急剧下滑,总部更是无心顾及黑莓中国的发展前景。 忽视营销 在某种程度上苹果的成功是乔布斯的成功,这位营销大师,不仅把iPhone成功塑造成是一款革命性产品,而且把拥有iPhone打造成是时尚潮流的象征,成功的将手机由功能性产品转化成了时尚消费品。而RIM对市场推广一直很不重视。黑莓的第一个广告在它推出9年后才首次投放。很显然,RIM的失败不是简单的战略问题,而是核心文化和经营理念问题。这种落后型企业根本不可能和以用户为导向、以服务为主的苹果和谷歌安卓系统竞争。因此,黑莓的衰落毫无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