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联想的传说:被收购? 在众多收购传闻中,联想意图收购黑莓最为中国业界关注。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接受法国《回声报》采访时还提到了收购黑莓的可能性,并表示“收购黑莓对联想来说可能会‘有意义’”,然而黑莓却表示“一厢情愿而已”,到底联想会不会再一次上演“蛇吞象”的好戏呢。 黑莓未来:可能放弃手机业务 黑莓 CEO 程守宗表示,如果手机业务还不赢利的话,他们就砍掉这块业务,黑莓会把着眼点放在医疗、金融和法律等服务的投资或合作上,也不排除收购一些小公司来加强黑莓的看家本事——安全,因为医疗、金融和法律之类的服务在沟通上恰恰对安全系数要求很高。提到 BBM,他说:“我们不打算对抗 Whatsapp。我们会专注于安全交流,安全通讯。”当然,有句话讲“天下的幸福都一样,但是天下的不幸都各不相同,”所以同理,黑莓的成功我们就不说了,以上也有提到。我们来看看黑莓是怎么由一匹“壮实的牛”变成一只“瘦小的骆驼”的? 错误的理解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RIM衰落的深层原因是它错误地理解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过去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从商业用户为主到大众用户为主。这种变化产生了两个后果,对黑莓极其不利。其一,用户更加注重手机的设计,更新的速度和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其二,用户对系统保密性的考量大大降低。因此,黑莓的传统优势变得不再重要,而它应用软件的短缺和产品升级的缓慢却成为其致命的软肋。当智能手机市场变成大众市场之时,它早已不再是手机,而是一部微型电脑。用户已远远不满足只是发送电子邮件,而需要它无所不能。但RIM没有把握住这种用户需求的深刻变化,仍然把它理解为手机。这种狭隘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它对各项功能的开发,导致黑莓的应用程序十分有限。其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源于此。 只靠硬件打拼 忽视软件应用开发 业内人士认为,黑莓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黑莓只是单靠硬件打拼,而忽视了软件的应用开发。回顾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对于好的智能手机来说,软件应用系统在整个手机生态中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外部的硬件配置。再一流的硬件配置,如果没有能为手机使用者提供强大且便捷舒适服务的软件应用程序,那么也只能沦为一部徒有华丽外表的无用机器。特别是现如今,各种基于网络的,越来越方便的手机应用程序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年轻人所喜爱的注重娱乐功能的手机自不必说,那些被公司企业员工所青睐的商务手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反应缓慢和缺乏创新 2007年6月苹果公司正式推出第一代iPhone掀起热潮,这让所有手持移动设备生产商都感受到了无形压力,然而直到2008年6月iPhone 3G推出,黑莓才缓过神推出自己的第一款触屏智能机——9500 STROM,令人失望的是就是和iPhone一代相比,其硬件和软件都无法相提并论,而它的售价竟然还高于iPhone 3G,95系列手机成为触屏机中公认的失败之作。同时RIM似乎丧失了创新能力,不但新产品推出慢,而且其综合性能和竞争对手相比劣势明显,这可能是因为RIM成功太久而满足现状,丧失了创新的渴望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