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与不做 对于“中国上马CPU项目有无必要”的争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与之连带的另一个问题似乎更为紧要,也即,在英特尔、AMD等国际主流通用CPU厂商基本100%覆盖IT产业且其性价比日趋看好的情形下,“中国到底值不值得做CPU,是否划算”。 可以看到,随着台湾威盛电子于技术和市场上的逐渐萎靡,在高集成度与高技术含量的全球CPU阵营内,之前的三足鼎立格局已逐步演化为英特尔与AMD的两强互搏,全球诸多发达国家如英法两国尚且没有CPU产业,中国是否值得冒险?在如此高垄断性的市场生态里,力图从无到有、赤手空拳打出一个全新的中国产CPU,其难度可想而知,对此,业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不做,因为不划算。 ST(意法半导体)工程师杨柯对本刊记者谈及他的观点时表示,中国做国产CPU的意义不大,也没必要,但既然做了,就要抓住目标市场,盯准应用,架构要选对,在没有太多积累的情形下,力图几天之内搞出一个CPU,是不可能的,而且期望在短时间内形成英特尔的技术实力与影响力,也不现实。“如果非要为合理性找到一个借口的话,我认为,中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CPU,哪怕性能再差都无所谓,逐步积累技术,积累人才队伍,积累中国在这个产业里的影响力,坚持下去,应该是个出路”,杨语气并不坚定地对记者说。 面对本刊记者的提问,北京应用材料高级顾问、资深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似乎更愿意与记者重温这样一段故事: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在空袭巴格达之前,将伊拉克打印机集成电路上隐蔽的病毒遥控激活,使之侵入伊拉克军事指挥中心的主计算机系统,导致伊军指挥系统失灵,随即整个伊拉克防空系统彻底瘫痪。“谁拥有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莫大康表示,美国牢固掌握全球CPU话语权,并长期将中国划归为敌对国家,且在对华半导体技术与产品出口上多有限制,“上马国产CPU,要从长计议,如果仅从暂时的经济利益上着眼,那是认识上的肤浅”。 莫大康进一步认为,半导体工业在中国,一定是由政府买单,而不应由老百姓买单,发展龙芯不是为了农村,更不是为了农村的孩子,如果真的那样理解,就是走偏了。 7月18日,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CPU首席设计师胡伟武在计算所贵宾厅接受《财经文摘》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CPU当属高技术含量、高技术投入的领域,属于科技界的“珠穆朗玛峰”,中国在该领域确实没有太多技术积累,但CPU关涉国家安全与国家机密,出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CPU 必须要上。依照胡伟武的观点,首先,中国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应只停留在产业链的末端,要往高处走。其次,中国一定要发展可控的技术工业,而以 CPU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无论如何也不能控制在外国人手里。 与过多陈述国家战略安全的诸多意义相互比对,在支持国产CPU的一方中,几乎无人愿意深究国产CPU到底具备怎样的市场机会,大略所有的言论都指向一点:这个东西据说对国家安全有利,那么大家理所应当地要去支持它,即便政府倾全国全民之力大发展之,也完全可以理解,也在正常、正确的范畴之内。 赛迪顾问半导体分析师李柯不能认同上述看法。李柯认为,究竟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究竟是确为国家主导还是某些人执意要标榜国家意义,这一点要区别开来,对产品本身意义的盲目拔高其实并无任何实质性利好,而且顺延如此思路发展下去,政府支持也将流于盲动,汉芯、方舟的前车之鉴需要不断记取。 信产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负责人邱善勤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国家安全不是一个CPU就能解决的问题,但CPU很关键,如果有,安全保障系数就更高,但没有也并非意味着国家就不安全了。“全球不就一个英特尔吗,那全世界除了美国就都不安全了?关键是龙芯CPU是否能够在国家安全中真正发挥作用,怎么发挥作用”,邱善勤做上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