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做不到的。 八评腾讯之七: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腾讯 了解腾讯的历史就知道,腾讯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如果当年不是运营商的SP政策出台,作为烧完了投资人资金而同时又没 有合适营收的腾讯公司,早就关门了。当初由于网络支付的不普及,腾讯QQ的相关产品如何收费一直是个难题,SP政策的短信扣费一出台,对于当时处于绝望的 腾讯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在非智能机时代,特别是移动QQ的年代,最高时QQ的手机聊天短信占到了移动的四分之一,其量可见一斑,应该说如果不是随后中国移动终止了跟腾讯的在QQ上的合作,按照今天的QQ用户来算,恐怕八九成的短信都是QQ的聊天内容了。 这么多年过去,特别是最近两年来,随着3G、智能机的发展导致移动互联网变得火爆,作为习惯“追随”的腾讯自然是不愿意落人后,但是腾讯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策略给人感觉是手忙脚乱的。腾讯采取了看上去似乎是全面的策略:
那么这些策略是不是很完善呢:第一项和第二项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多的安装QQ软件到移动终端设备上。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常识,那就是一个软件安装和使用之间有区别,你能安装到用户的电脑等终端设备中去,并不等于你就能让用户成为你的忠实用户。 虽然就当下而言,手机QQ的使用者数量很多,甚至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不过这更多是因为当下,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可以认为其就是一部电脑,很多网民 没有电脑或者说不方便携带电脑的时候,使用手机上的QQ跟好友沟通,这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当前的情况,是不是意味以后会一直如此呢? 至少在徽剑看来,肯定不会的。原因请听我一一道来。大家先看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两大有意思的特点:
那么好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腾讯最致命的打击就是这里的移动设备 “个体识别”特性,所谓的“个体识别”就是说电脑你可能很多人用一台,但是像手机等通常是个人专用的(那种共用移动终端的毕竟是很小一部分)。这样会有什 么情况出现呢?就是你可以把每个终端设备就是个用户账户,而不是像桌面电脑上那样去需要通过其他如输入用户名密码来识别。举例来说,如果用户通过手机使用 某个手机软件的功能,那么作为手机软件运营方,完全可以在用户不用去专门注册账号情况下,把用户手机硬件ID作为账号来识别。 有过运营社区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让用户注册成为你的会员,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用户会来看你的网站,可能经常浏览都不会注册成为你的会员。为什么那么 多社区都很排斥QQ群,道理很简单,QQ群的沟通简单,上社区费劲。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不存在了。只要你装了客户端软件你就上了社区。你跟一群同样兴 趣爱好的人交流更方便了,比原来在电脑上用QQ更方便。也许有人会说装客户端软件也不轻松,其实那不要紧,对于单个客户端软件来说是不简单。但是就使用网 民来说,他肯定要安装大量的客户端软件,这就足够了。 再来看腾讯:我们知道,腾讯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他的好友间关系,你可能有一堆QQ好友,你必须通过QQ来联系你的好友,同他们交流,这样你就离不开 QQ。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手机硬件ID和用户之间的高度对应关系,使得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很容易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会员体 系。 我们来看看QQ上的好友关系,有三类:
对于这四类好友:经常上QQ聊的,肯定是第一类。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类聊天使用QQ,其原因在于QQ聊天是免费的,而手机短信是收费的。如果其他 软件也能实现免费的、便捷的聊天,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腾讯的粘度对于这类关系来说,并不具备太大的粘性。QQ的好友关系其实是一种非紧密 的沟通关系。真正紧密的好友之间,要么是日常见面,要么是经常电话。我们知道QQ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有它便捷、低成本的一面,但是同时也有无法跟手机等通 讯工具相比的一面,因为手机、电话等传统通讯工具是一种被社会所有公众认可的沟通渠道。你可以关闭不用QQ,但是你无法不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 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甚至第四类,才是腾讯的QQ关系最重要的部分,这几类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好友关系,作为更加紧密的手机等通讯号码联系人没有必 要,但是又有可能会接触到,甚至具有进一步发展成第一类关系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QQ好友的这种介于紧密和陌生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必须。用户为了维持这种 关系的存在,必然只有继续使用QQ。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终端如手机等,本身就是第一类好友关系的必备设备,那么对于用户来说只要是便宜甚至免费的文字、语音、视频等的聊天软件, 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点上腾讯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别的小软件开发商,而是具备垄断能力的运营商。例如运营商只要对短信免费的话,作为第一类好友关 系的沟通来说,用户肯定愿意发短信,而不是再去启动一个软件来发送文字信息。有人也许会说,运营商怎么可能免费,其实不然,当初运营商坚持双向收费,今天 不也是基本上都变成单向收费了吗? 实际上运营商已经在变相免费了,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飞信等运营商开发的软件,免费给本网的用户发送免费短信,而且现在已经扩展到了语音等。当然这只是个开 始,再过几年相信这样运营商提供的免费短信等方式会越来越多。实际上运营商并不需要完全免费,只需要做到他的收费跟腾讯等免费聊天同样的成本就足够了,比 如只收正常流量费用的视频聊天等。那个时候,腾讯在这第一类关系上会彻底失去竞争力。 对于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关系来说,这一切其实是建立在两种因素下的关系:
比如,很多人通过QQ群在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当驴友去旅游等,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互相间只是需要了解下活动,有活动时沟通下而已。 在传统PC互联网时代,众多的网友通过各种网站等渠道认识,然后互相添加对方的QQ,互相沟通。这更多是因为网站等渠道本身不能建立一种便捷的沟通关系。 如果不添加QQ,要跟对方沟通,需要登录特定网站,然后给对方发送信息。而通过QQ沟通,只需登录一个QQ就可以便捷地给对方发送信息等。其核心在于一个 “便捷”二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客户端软件很方便建立起会员系统架构,所以各种具有某种兴趣、爱好、需要的软件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会员体系。任何一名网友,都可以 通过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地与这些不同客户端上的网友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显然,在这里虽然是很多个客户端,但是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得其操作更加简单 和方便。此时此地,QQ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说在徽剑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下,不会再出现像腾讯那样的通用型的即时通讯巨头。我们来看看腾讯几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尽管腾讯的移动产品很多,但是在徽剑看来,实际上5大“款”:
其实在上面说的第5项里面,包含了很多款腾讯手机软件,但是这些手机软件,都是依赖前面几款产品的会员架构来运作,所以在徽剑看来,并不具备在这里讨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意义。至于腾讯另外的一些移动互联网产品,如微视和搭搭,跟微信其实区别不大。 先看第一项,QQ的手机客户端,如前文分析的那样,这个可以说是一款通用型的人际关系沟通的软件,当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通用型人际沟通软件失去其影响力的时候,QQ自然而然失去作用。 再来看第二项微信,这个是被大家炒的火热的一款软件,安装的人很多。但是在徽剑看来,这个除了新出来大家觉得新鲜外,并不具备太明显的竞争力。道理很简单,人们为什么要用微信?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微信都是一款不同方式呈现的QQ手机客户端而已。对照前面的分析就知道结果,不要去讲现在微信有多少安装量,看看用户多少人经常性地开 着微信就知道了。微信的安装量更多来自腾讯的推广,以及大家对语音对讲交流的好奇而已。最搞笑的莫过于,微信的功能跟QQ功能重叠,两个好友间沟通,难道 一会开下QQ一会开下微信?恐怕只会用其中之一吧?那么两个好友间的沟通,只不过是从其中一个转移到另一个而已。也就是说,其实微信更多抢得是QQ自己的 用户。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微信具有可以使用用户手机号码作为导入好友关系的功能。那么好友间的沟通,请参见前面对好友关系的第一类分析。 看第三项,微博手机客户端,这个倒是在徽剑看来,至少是一款能够减少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危机的产品,微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作为一种在人际沟通 关系上更加具备可变性的沟通工具,肯定会为腾讯带来很大的流量。网民不需要用QQ来进行沟通。换句话说,网民这个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款有很多用户的微博客 户端,其次才是他是用QQ账号登陆的。不过这个时候,腾讯显然会面临其他微博如新浪微博等的强有力竞争。 再看看第四项,朋友网的手机客户端,这个在徽剑看来其实是个生不逢时的产品。朋友网所谓的实名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如果两个人是好朋友,基本上也应该知道 对方的名字和职业,如果两个人只是泛泛之交或者局限于某些爱好之类,那么不知道对方名字和职业也没关系。因此,就当前而言,这个朋友网,其实最大的竞争对 手是腾讯QQ而不是诸如开心网之类。 综合这五项,在徽剑看来,腾讯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失去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变成一个跟新浪等类似的非高粘性移动互联网平台。腾讯真正的核心价值是他的QQ会员体系,如果他的QQ会员体系粘度降低,甚至消失的话,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失去核心竞争力的腾讯,还有什么?所以说,成也移动,败也移动。时也,运也,命也。 八评腾讯之终篇:腾讯将会如何倒下 腾讯从马化腾等几个人搞的小软件,到今天的QQ帝国,期间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今天的腾讯被很多人称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绕不过去的坎。 月有阴晴圆缺,百年老店不常有,特别是高科技行业。IBM也衰落了,SGI、SUN完了,互联网的雅虎要关门了。中国第一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华网被停牌了,亿唐破产了,瀛海威不知所踪了。 那么腾讯呢?尽管今天看上去如日中天,但是从财务上透露出来的数据给大家越来越不妙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百年老店,腾讯也许会倒下,那么倒下的可能有哪些呢? 在徽剑看来,腾讯可能的死法只有两种:第一种死法,因为法律法规的原因,腾讯被关闭。这种看上去似乎不大可能,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腾讯QQ作为一个即时通 讯沟通的媒介,特别是大量的QQ群,在很多时候完全具备召集特定社会群体参与某些活动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有关当局,必然会关闭腾讯。 其实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在对QQ上的各种信息加以监控,不要以为QQ是所谓的点对点的聊天工具,服务器端就发现不了啥。实际上QQ上交流的信息,乃至QQ通讯的加密算法,无一不在有关部门的监控下。 而腾讯自己为了降低这方面的风险,也安排了大量的编辑人员来处理这方面的事情。这样的处理在稳定时代肯定毫无问题,一旦社会出现某些风波,恐怕就不是腾讯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的。 除了上述的政治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腾讯的某些业务涉及到了某些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例如腾讯当年的Q币事件,险些导致有关部门立法。而腾讯作为即时通讯的 很多网络应用,明显涉及到运营商的收益蛋糕上面去了。而一旦涉入过深,相信这些强势利益集团肯定会干预,腾讯作为一家公司,是没有任何能力跟国家机器来对 抗的。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第三种可能导致的干预,那就是腾讯网的舆论在有关的一些事情上站错了队。腾讯网作为国内流量最大的网络媒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但是 腾讯的编辑人员很明显的出现一些问题。本来作为一个媒体,应该尽量做到公立、平衡。尽可能把自己的立场,跟报道的那些事件评述区分开。我们在看海外的媒体 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本版文字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其实我们都知道,当编辑选择稿件时,就有了一个立场。但是人家至少嘴上申明了。而看 看腾讯网,不但不声明,而且还搞了个所谓的“评论组”。 在腾讯的首页上有个所谓评论专题,几乎是每篇评论都有明显的偏向立场,这里且不说这些立场的对与错,而作为一个公共媒体,以明显偏向不加遮掩的方式来表 达,是违反起码的媒体道德的。例如腾讯评论以很强势的语气表明“方舟子错了”,然后过几天准备去采访方舟子,被拒绝了,就在网上把批评方舟的这个专题,给 隐藏了。而当方舟子揭露这个情况的话,接下来又把这个专题给恢复了。 作为一个公共媒体对于方舟子的事,你可以报道事件,你可以报道不同人的看法,但是你不能用很具倾向的话语来表达你的喜好,其实这个喜好并不是腾讯的,而是腾讯的那些编辑们的。编辑作为个人,有权对方舟子表示喜好或者厌恶,但是你媒体不能这样脱离公立的基本属性。 徽剑在这里猜想,估计腾讯里面的一些编辑人员,想通过这个做出一个类似媒体社论的东西,实现一些自己的某些理想。但是要知道,社论是紧跟当前的政治风向 的,如果一旦跟错,肯定会被秋后算账,一旦有错被整会是必然的。你编辑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你可以追求你希望的东西。但是你无权拿股东们的腾讯网来冒险, 所谓的“评论组”只是腾讯的其一,腾讯在很多跟帖评论的时候,采取的照顾一方而排斥一方的做法,早就被人诟病。这一切,如果有一天腾讯站错队的时候,肯定 会有麻烦。 在这里徽剑只想就公司利益做出分析,不要讲什么社会发展之类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解释,因为股东给你们钱是让你们帮他赚钱的。除非你得到股东的明确授意,否则你无权拿股东们拥有的企业来玩所谓的高尚,特别是具有政治风险的所谓时髦。 前面讨论了第一种死法。接下来讨论第二种死法,腾讯被互联网新的发展边缘化。 一个人或者说一个项目、一个公司的成功,离不开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一个项目发展时期整个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就是合适的时间。地利,就 是一个项目发展时期出现的地点,也就是机会发生的地方。人和,就是一个项目的运作人员做的准备工作,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人。 只有这些对了,你才有机会做大。否则注定失败。在徽剑看来,所谓的成功,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由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这几条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来看腾讯的成功,先对比下互联网的发展,看看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按照徽剑的划分如下:
实际上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到一个脉络,那就是从“无”到“有”,再到“优”,进一步到“方便化”、“个性化”。 如果从这个脉络来看,未来像门户型的网站机会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种细分满足一部分群体需求的网站或者网络应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很多需求,这样每个人 会互相交叉进入很多个“群体”中,这样的个性化网络应用将会有机会,但是由于市场的大小限制,这种个性化的网络应用试图做得非常大也会很困难。 我们来看腾讯,腾讯的优势是如何建立的:
再来看看今天的腾讯:首先,现在发展的“天时”是不利于腾讯的。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之前曾经分析过,中国互联网竞争越来越激烈。网民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 化,细分化。这个时候,腾讯面临成千上万的小网站、网络应用等的竞争。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一个小网站拉走几百人、几千人,对于腾讯来说无所谓,但是 成千上万的网站,就可以拉走几百万、几千万人。这个时候腾讯就不能不在乎。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狙击了腾讯的即时通讯系统。如第七评中说的 那样,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未来,微信无法取得像QQ当年那样的辉煌。 其次,现在的“地利”也不利于腾讯,腾讯不能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除了文化背景因素外就是反垄断、版权等的法律法规,腾讯在中国可以大规模采用追随战略,模 仿其他人的创新,但是在诸如美国等地就没那么方便了。因为美国的版权、反垄断等保护得非常完美,使得雅虎、谷歌等巨头只能通过收购而不是模仿来对待很多的 创新。 腾讯可以在中国搞出朋友网来模仿开心网,但是微软却不敢在美国模仿FACEBOOK来做一个。也许有人会说国外离我们太远。问题在于国外离腾讯很近,这也 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腾讯不敢轻易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国内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这方面的保护也越来越严密,腾讯不可避免的会被缩小模仿空间。 再次,腾讯的人和又如何呢?当年腾讯没有做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努力,现在今天的腾讯富贵了,但是里面的内斗基本上公开化。一部分腾讯人忙于权力斗争, 尽可能给自己多争取资源,另一部分腾讯人,尽可能拿着高薪混日子。从管理角度来说,高薪可以激励员工的斗志,但是长期高薪,如果激励机制有问题,会出现一 大批混日子的人。这种之前也分析了,腾讯也出现了。在这样的今天,马化腾更多是作为一个形象,而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在腾讯。长此以往,马化腾的影响力 越来越低。之前马化腾就出于不看好腾讯的前景,跟海外的基金进行对赌过。 其实说一千到一万,一个核心,腾讯还是固定在原来的思维。一个问题,一个人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失败? 答案有两个,一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二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不熟悉,缺乏资源,所以会失败。而非常熟悉的地方,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天长日久,都按照老的思路来,如果一旦有所变化,很容易受惯性示威影响而出错。所以在这两个地方,是最需要关注的。 腾讯的不熟悉的地方,是电子商务,不要跟徽剑我说拍拍如何,腾讯的电商一直很烂,有个形容的笑话“花的是京东的钱,做的跟PPG差不多”。 而腾讯熟悉的地方,是利用即时通讯的高粘度会员体系,拓展大量的附加产品。这个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己产品跟自己产品打架。 不同类型的产品,实际上都有他的特性,产品间互相打通,打通有打通的好处,但是也有打通的坏处,那就是被打通的产品线上,各个产品会互相干扰。有时候用户希望打通,这样一来,他会方便很多。有时候用户不希望被干扰,这个时候打通反而是累赘。 试想下,两个好友,如果他们用微信联系的时候,你觉得还会同时用QQ吗?这个问题其实很傻,就好比问别人,你跟对方同一个人联系的时候,会一边打手机,一 边打固定电话吗?有人会说,这样一来不管如何,都是腾讯的用户啊。但是你要知道,腾讯QQ是承载了很多附加价值的,例如QQ秀等。而玩微信的人,是不会去 玩QQ本身的增值业务的。或者说会减少玩增值业务的时间的。这个时候必然会影响原来的QQ这块的收入。 所以说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腾讯新的业务减少了老的业务的活跃度,带来增值收入的减少,同时新的业务增值服务又没及时跟上,那么危险就来了。腾讯这些年做了 大量的投资,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先不说这些投资是否正确,至少这些投资大多数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回报。而腾讯原有的收入却不能支撑现有的股价,股市大跌是 必然的。一旦股市大跌,外界对腾讯的信心就会丧失。 腾讯的收入增长,2010年财报是50%,如果2011年不出意外腾讯将会再度降至30%左右,也就是到达高科技公司的高速增长临界点。腾讯这两年做了大 量的投资,其实换个角度看,就是一种投机,一种出于对自身原来的业务开始失望,但是又不愿意面对失败。于是就利用当前还有粮草的时候,尽可能赌一把。如果 赌对了,腾讯就又上去了。从投资的对象看,腾讯基本上是广撒网,针对互联网的每一个热点切入。这种更是证明其投机的心态。就算一个VC,他们的投资也是有 明确的方向的,您见过世界上哪家规模大点的VC有去投所有热点的吗? 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腾讯,会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