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IT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八评腾讯:解密腾讯的中年危机

2012-3-5 09:52| 发布者: 红黑魂| 查看: 11951| 评论: 2|来自: 锐推

摘要: 本文作者为互联网老兵徽剑,是他对腾讯公司现正面临的众多问题的讨论,不只是批评更多是思考,组织成为八评腾讯系列。RTdot整理来自网络,版权没有。众所周知,腾讯是深圳也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深圳企 ...

八评腾讯之五:腾讯的资金链开始玄了

不久前有消息称在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拟发行至多10亿美元5年期债券。有分析师指出腾讯此举是为了弥补运营资金并为并购储存弹药。本次债券发行的融资规模相当于中国三四个互联网公司的IPO,债券将在新加坡上市交易,主要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和并购扩张。

此消息一出来,网上很是哗然,因为按照大家的习惯,腾讯似乎不差钱。每年赚那么多,市值那么高,干嘛还要来发行债券呢?带着这个疑问,不妨跟随徽剑来看下腾讯最近三年的财报:

  • 2008年全年业绩:总收入为人民币71.545亿元(10.468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87.2%。董事会建议每股派息港币0.25元,为庆祝本公司十周年纪念另派发特别股息每股港币0.10元。
  • 2009年全年业绩:总收入为人民币124.400亿元(18.219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3.9%。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股息港币0.40元。
  • 腾讯2010年全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96.460亿元(29.665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57.9%;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股息港币0.55元。

乍一看,腾讯腾讯的收入增长吓人啊,每年都两位数。但是在这里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大家注意看这个增速的数字:08年是87.2%,09年是 73.9%,10年则到了57.9%,特别有意思的是股息的增长速度,08年派的是0.35元,而09年派的是0.4元,就算扣掉特别股息,增长是60% 而低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73.9%, 10年派的是0.55元,比09年增长不到40%,同样低于总收入增长速度57.9%。

这样一组数据,透露了什么意思?相信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明白:腾讯的收入增速在下降,而且成本在加速上升。

由于前面几篇徽剑已经谈了腾讯收入的问题,今天这里就只谈腾讯的花钱。我们来看看腾讯,腾讯在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做了那些事情:

去年下半年,作为中国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警告称,由于一系列收购拉升了成本,并且需要将更多的收入拿来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分享,公司的利润率将持续 面临压力。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表示:“新的投资计划将导致腾讯在与合作伙伴分享收入、内容收购、研发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成本出现显著增长。这些投资获得回报 都需要时间,因此,在短期乃至中期内,我们的利润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其实在这里,刘炽平只说了一半的话。腾讯提供给合作伙伴的仅仅是接口和一些服务器,这个成本并不高。而开放平台的收益其实是腾讯的“附加”收入,凭一些服 务器成本,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合作伙伴的内容,然后通过腾讯平台去获取网民的收益,这是最低成本的高回报,这部分收入或许慢,但是成本并不高。

所以说,给腾讯带来真正问题的,不是开放平台,而是收购投资。自从“3Q大战”结束后,腾讯便连续展开多达四十多次的融资和并购交易,这里是近一年的收购案例:

  • 2011年1月:拿下同程网30%股权;
  • 2011年5月17日:收购艺龙旅行网近16%的股权;
  • 2011年2月28日:与Groupon和云锋基金共同组建“高朋网”;
  • 2011年5月6日:耗资4.45亿收购华谊兄弟4.6%股份;
  • 2011年5月30日:向网上鞋城好乐买投资5000万美元;
  • 2011年6月21日:向珂兰钻石网投资数千万美元;
  • 2011年7月6日:与金山软件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投资合作;
  • 2011年10月13日:与开心网宣布加强双方在社交平台业务上的合作;
  • 2011年11月9日:2.31亿美元收购美国游戏开发商RiotGames股份;
  • 2011年11月16日:1.3亿元投资顺网科技。

在之前腾讯还有过收购地方网站等投资行为。对此,很多人都提出疑问,认为腾讯扩张太快,但腾讯表示,由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新速度在不断提升,这样大的收 购力度对于确保腾讯的竞争力是必要的。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从去年8月份至今一共投资入股或是全资并购互联网行业公司的案例多达十几笔,而腾讯第三季财报中 披露,公司涉及投资金额高达百亿元以上。

事实上,腾讯大部分收购,至少就目前看来,并不是很好。去年8月腾讯宣布收购康盛创想的举动引起外界关注,新浪科技获悉的一份文件披露了该交易的细节:腾 讯以4300万美元(约2.8亿人民币)购入康盛创想100%股权,截至去年12月31日,康盛业务净亏损达到1112万元。

有人说,马化腾的投资方向没有离开腾讯娱乐帝国的版图,所以不用担心。但是这种评价至少在徽剑看来,是可笑的。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去延伸,都是无限的, 都能够扯到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去。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没有孤立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在跟其他各种领域有着交集。

而且实际上,腾讯并不是只投资娱乐。腾讯曾表示将加快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搜索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收购,并积极推进海外扩张。马化腾在一篇署名文章 中提到:“譬如搜索和电子商务,还有网络广告,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从年初的同程网、艺龙网,到好乐买、珂兰钻石,再到高朋网、F团看来,腾 讯并不是只做娱乐。

有评论人士这样说腾讯: “什么赚钱做什么,比如在游戏行业的投资,什么行业对它危险最大做什么,比如强势进入视频行业,这也是我认为腾讯投资的主要核心目标。”投入后者肯定没问题,问题在于“什么赚钱做什么”这个问题就大了。

企业经营是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往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因为核心业务趋于饱和,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怪圈:就是表现出核心业务效率下降,资金周转减 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而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家想到拓展新的赢利点。转向其他领域经营风险会下降,相应地资金链为主的财务风险相应增大。

比如:有一家企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从几百万上升到10个亿,利润从很低发展到近一个亿,这时,这个企业的领导人就想到多元化的问题,一方面来分担产品线 的风险,另一方面促进企业的发展。上项目一个不够再加一个,几个项目一起上,大量消耗了原有项目的周转资金。如果这个时候,新的项目不能及时带来新的利 润,必然冲击原有企业财务状况。以前“脑黄金”的巨人集团史玉拄的失败,后来的德隆集团、三九集团倒闭,原因是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主营业务趋于饱和,然 后大力开拓其他业务,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有分析人士说:现在的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投资者,在数量和金额方面丝毫不亚于红杉资本等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但是问题来了,作为投资基金的红 杉资本等,他们花的钱是投资人的,而且他们本身就对外有过投资风险的申明的,特别是他们的基金收益也就20%-30%左右,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个互联网 公司的增长率一旦降到30%增长率一下,基本上就会被踢出第一阵营。

资料显示,腾讯公司将在武汉建设无线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第一期投资10亿元;腾讯与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入驻合肥国家级动漫和服务外包 基地。2008年腾讯合宣布,将在成都市投资5.5亿元建设腾讯成都研发中心。腾讯同时在建的所谓中心基地已经有快十个了。看到这里,您是否会想起史玉 柱?

一些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企业失败,表面看是问题的直接反映,其核心是企业缺乏管理财务风险和控制现金流的能力。特别是腾讯,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账上资金充 裕,导致腾讯的高层明显有种“不差钱”的意识。我们看看腾讯的花钱:其收购美国游戏开发商Riot Games的现金支出达到了2.31亿美元,用这个价格买一个当时还没有产品面世的工作室只能说腾讯不差钱。

“目前腾讯已经在武汉、成都、合肥、大连等地建设了腾讯无线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为将来在无线互联网上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几大研发中心也在紧急招募人 才。”“这个行业有这个特点,快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我急需要人,我给下面的人说你去招人,给我招一百人,结果是半天招不过来,我说你快给我找一家公司。”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兼无线业务系统总裁刘成敏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让徽剑想起了一个关于谷歌的笑话:

Google CEO拉里佩奇坐在老板椅上边吃巧克力豆,边和下属视频会议,突然看着自己的手机说道:“唔,瞧这手机?!唉,干脆买个摩托罗拉吧。”15分钟后,有人在视频那头传话,“摩托罗拉买下了。”拉里问道“什么型号的?”下属:“啊?型号?型号?完了~”

资金链是一个企业的鲜血,几乎所有的企业稍做大一点,就会违背企业经营效率这个根本,因此,如何保证资金链的连续性发展,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的根本。腾讯前 三个财季128亿的投资额度,或许并不能完全展示腾讯对于未来公司版图的规划,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手握现金及等价物高达70亿元人民币。按照腾讯这样花 钱的速度和方式,70亿真的花不了多久。

八评腾讯之六:悲哀的腾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很多时候一提到腾讯,大家就想起马化腾,但大家恐怕并不知道,马化腾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于腾讯拥有多么绝对的影响力,至少在徽剑看来马化腾对腾讯的影响力,比不了马云对阿里集团的影响力。这个既有腾讯创立之初的原因,也有后期发展的原因。

腾讯创立之初,就是多名团队成员。而马化腾的性格并不是那种强势的人,虽然有时候也会表现出比较决断,马化腾是很典型的技术人员性格,做事有很多想法,但 是并不善于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团队就会形成一种类似“民主”的气氛,这种气氛有它的好处,大家容易交流,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长期下去,其他人不 太“在乎”马化腾。至于后期的发展,也是有得有失,创业团队的这种氛围,特别是后期一批华为的人员加入腾讯中高层,让腾讯下面采取了一种类似当年华为自由 发展的方式,放手让大家去闯,但是这种问题来了,华为针对的是相对简单的运营商,产品线也很有限。而腾讯针对的是大量的网民,产品线可以做到无限。

腾讯公司的架构比较复杂,如果按照腾讯内部的SROB线来划分,估计很多人都会晕。这里徽剑做个梳理,方便大家理解可以认为腾讯有四层架构:

  • 第一层(最高层),也就是腾讯决策层,即所谓TOP15,即以马化腾为首的一批腾讯最高层。他们就是腾讯内部的S、R、O、B四条线的直接领导。
  • 第二层(架构层)也就是腾讯的各种事业部之类,即B*、R*等的执行领导。
  • 第三层(产品层)这就是外界看到的腾讯各种产品的领导,例如拍拍网之类。
  • 第四层(干活层)这也就是腾讯最低的,即大量的普通员工和小主管、小经理之类,

严格说,这个划分不是很好,不过这个来解释腾讯内部的问题,已经足够了。腾讯内部帮派有这么几大部分:

  • 土著帮:即腾讯的一批创始成员和他们的嫡系
  • 华为帮:即从华为公司离职人员中招聘过来的,当年腾讯快速扩张的时候,正是华为收缩的时候,而华为员工通常都是高学历,是以腾讯吸收了一大批。目前腾讯收入一半以上的部门被华为帮所控制。
  • 港台帮:即腾讯内部的一批香港和台湾籍人士,他们的思维习惯更多是海外化。

这几派的互相争斗在腾讯内部表现的非常明显,华为帮前些年可以说是占尽风头,但是随着腾讯的QQ增值业务的增长减速,华为帮已经开始一点点让位给港台帮。

腾讯内部的架构,在徽剑看来,已经不能用一个公司来形容了,而应该用 “集团公司”来形容,我们完全可以把腾讯当成是几十个公司来看,这些公司之间业务上互相依赖同时又互相竞争。

有报道就说过:“进军电子商务的腾讯,电商部门归B2线管理,而财付通属于B0线,两条线分属不同的领导,电商部门向卖家收取2万元的保证金,但付款是在 财付通,但如果商家不在腾讯开店了,却是要与财付通沟通。但电商和财付通各有自己的客服,电商的客服并不回答关于财付通付款的问题。这造成了极大的不 便。”由此大家可以看到腾讯的架构划分是多么别扭。

腾讯最搞笑的事情,莫过于频频发生的不同部门间互相拆台事件,去年年底腾讯网打出淘宝的广告,而不是把广告位给拍拍,让不同部门互相拆台的事情公开化。

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门,不管他如何多兵种合成,他每一个层次上必然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帅部的计划分工实施,可是腾讯不是这样,腾讯就像是一堆山大王大家各自为战,年终按照抢来的财产比例进行分红。

谢文先生曾经说过:“腾讯只是利用先发优势抓住一大批用户,产品研发都是针对用户市场展开,追求短期效益,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的规划。”其实谢文只说对前半部分,至于后半部分,则有更深层的原因。

腾讯在多年前,为了促进所谓关键绩效考核,也就是所谓的KPI,KPI在腾讯内部实行一票否决制,每个部门完成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每个部门年底的绩效,同 时也会影响部门员工的年终奖金。这种方式让每个部门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绩效,但是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特别是短期的绩效考核,使得各个部门在决策上注重短期效 益,尽可能回避风险。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腾讯大部分是改良创新,甚至改的程度都微乎其微,要的就是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KPI考核目标。假如去创新,做 一个其他人都没尝试过的应用,万一失败、万一营收不佳、万一…等等,这个直接关系到各个部门的年终奖金。换上你我,谁愿意?

有评论这样说:“腾讯的机制已经成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当结构板块化后,面临上面的“唯收入”的考核机制。连腾讯研究院都在抄,什么新的都没研发出来,他们是自家弄,直归总裁办管理的。”

在加大考评的同时,腾讯内部问责多,找麻烦也多,所以大家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腾讯的员工嘴巴特别紧。腾讯几乎是只要给腾讯带来芝麻大的事情,而不管这个事 情如何就会立刻裁人。像前不久发生的百度度娘刘东事情,在腾讯可以肯定不会发生。因为她需要先考虑会不会被公司开除。几年前徽剑在一篇博文里面引用了一张 腾讯内部人员的聊天截图,上面QQ号码没有作处理,结果里面聊天的几位都跑过来找徽剑,要求删掉这张图片,特别是其中一位MM几乎是哭着求,徽剑实在受不 了,就修改了那张图片,把里面的QQ号码做了处理。

一个公司有问责体系,肯定有助于公司规章的执行,但是如果这个问责过头了,就会导致员工过于谨小慎微,做任何事情第一件反应就是会不会有麻烦,天长日久大家都会变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某种程度上,当腾讯公司实施“内部创新、鼓励竞争”而又没有在相应的管理机制上加以限制之后,腾讯已经走向了失控的状态。

腾讯公司的内部资源争夺,恐怕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多的。因为每年按计划可以调配的资源有限,而对于而要完成业绩,必然需要争取一定的资源,这样不同部门 之间就会很容易发生冲突。在整个腾讯内部经常发生两个牵涉共同利益的部门,因为资源的争夺会互相争斗,随着产品线的增长内部机构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也 越来越多。当腾讯为了保持利润的不断增长后,对每个部门都提出明确的KPI完成值,成为了腾讯各部门首要绩效考量,每个部门所能做,就是想方设法多圈自己 的地盘,多提高自己部门的业绩。

腾讯很多时候表现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特性,腾讯对外的宣传基本上被腾讯公关部弄得一团糟,基本上被公认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差的。而腾讯的对内宣 传是由各个部门自己的努力争取的,比如在腾讯公司内部的广告位等等地方进行宣传,而这个又关系到这些部门的经济利益,毫不夸张的说,腾讯的内部宣传弄得是 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好的。

由于腾讯的管理上存在放任,其结果就是各部门的权力过大,部门内的创新很多是任人唯亲,来的人并不懂。考虑任何事情,首先要看你是不是嫡系。例如不久前小 光将拍拍网和QQ商城纳入自己负责的B2系统,是因为对B2系统KPI有利。而原来的拍拍网和QQ商城的老班底林文钦是台湾人,侯艳萍为香港人,都不是小 光的嫡系。而小光为了更好的控制电商,将自己的嫡系顾思斌强行插入电商的管理团队,并位居侯与林之上。QQ网购的计划也由此应运而生。然而此前一直负责 QQ会员项目的顾思斌,尽管在会员项目上工作出色,但没有任何电商的经验。成立了不到一年的QQ网购项目,竟花费了数十亿亿元收购了许多企业,后果确不好 说。

当徽剑发布了腾讯裁员的微博后,当天晚上有名自称是QQ电商的部门负责人致电徽剑,表示2012年拍拍不会裁人,而且会扩大招人。不过另据腾讯拍拍的朋友透露,小光等对于拍拍非常失望,甚至在拍拍的会议活动时,中途离场。

这种高层的争斗,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腾讯内部的混乱。其实在腾讯蛋糕做大的哪天开始,必然面对的是如何分蛋糕的局面。

众所周知,腾讯是一个团队创业的,虽然马化腾在团队中占得比例最大,但却不是绝对的股份优势,那么其他创始人互相间能否紧密合作就有些问题。历史告诉我 们,历来都是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困难,腾讯没做大的时候,大家拧成一根绳来努力,腾讯一朝成功了,在滚滚而来的金钱面前,有点小算盘很正常了,但是如果表 现出很强烈,问题就大了。

当年腾讯的“广告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副总裁兼广告事业部总经理刘朝阳被开除,而腾讯的创始人曾李青也不得不离开腾讯。在“广告门”事件中暴露的情况是, 腾讯内部的广告销售人员会把自己拉来的广告转交给的一家名叫“网势经典”广告公司去做,这种方式也被称为“走私单”。这家公司最高的时候,据传每年代理腾 讯广告的流水超过9位数。通过这方式,腾讯的销售人员拿到的返点和差价分成远远高于直接从公司拿提成的收入,而受损的是腾讯公司。后来调查发现这家公司跟 腾讯多位高管有直接关系,就在“广告门”事件曝光不久,曾李青从COO成为了腾讯的“终身荣誉顾问”。要知道曾李青是腾讯的创始人之一,持有腾讯大量的股 份,担任腾讯的首席运营官也长达8年之久。

腾讯当初的创业者,今天基本上都是掌握高位。这里就有一个关键问题:大家都是一起穿开裆裤混出来的,谁都有资历,大家都在利用腾讯的资源,尽可能多为自己 谋取更大的利益。对于这些人,马化腾没有办法做出强势干预,除非他们像曾李青那样。这也是为什么腾讯无法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一个根本原因。

多年以来,腾讯的收入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腾讯的高薪,在员工带来安逸的生活时候,也磨灭了很多腾讯员工的斗志。很多员工进入腾讯,本来就是为了一份稳定 的高薪工作。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 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

而腾讯则表现出“进入这个体系后,人都会自然地懒惰,创新很难,复制很容易,而且比较容易得宠,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已经形成了鼓励偷懒,压制创 新。”跟任正非相比,马化腾在性格上明显缺乏一种霸气。任正非毕竟是军人出身,做事果断。当他发现华为的内耗不断增加,效率不断降低的时候,立刻采取行动。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