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VMware大中华区总裁 宋家瑜
主持人:比特网企业采购群组总监 袁斌 主持人:各位比特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比特网企业采购群组总监袁斌。这次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VMware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先生与我们共同探讨云计算的前景。下面我们首先有请宋家瑜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VMware公司以及他本人。 宋家瑜:各位网友好。第一,很谢谢比特网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接下来我会很快地介绍一下VMware公司。VMware公司算起来还算是一个蛮年轻的公司,在市场上十几年的时间,是虚拟化技 术的领导厂商,现在进入到了整个云计算这样一个时代,在云计算里面,我们也被视为一个领导厂商。我们在这几年里面,本身在全球成长得非常非常快速,大概是 所有(厂商)公认的软件行业里面成长最快速的企业。当然这也是有赖于所有客户和伙伴对我们的支持,也在于我们自己本身的努力。 在整个中国地区,VMware的成长也非常快速,在过去三年里面我们已经翻了六番。我自己本身在这个行业快30年了。我还记得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入行的。当时正好有幸碰到IBM大型机的时代,到后面碰到了客户机、服务器这样很重要的潮流,以及后来碰到了互联网。我也非常高兴在三年前我加入了VMware这个公司,现在赶上了这波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时代。身为IT行业里面的一分子,这一波的机会也让我感觉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所以我再次谢谢比特网给我这个机会能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主持人:其实刚才宋总也讲到云计算现在也是VMware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了云计算里面的一 个领导厂商。所以我首先想问你第一个问题,实际上云计算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已经列入了“十二五”计划。因为您刚才讲到VMware已经成为了一个领导厂 商,那么您认为在中国云计算面临怎样的发展阶段,VMware如何评价云计算发展方面的成本、安全和信任度这方面的问题? 宋家瑜: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从两个层次来看。第一个中国也会和全球其他的不同经济体,不管是欧洲、美洲甚至日本、澳洲一样,他们会遇到同样的考量点。我也会谈一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考量点。 第一个,云计算本身它不是一个很抽象的观念,它其实是在技术的一些突破、颠覆以后,自然出现的下一波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主流。实际上来讲,我们 可以看到中国很多各式各样的企业,不管是金融、电信、政府、制造,他们跟全球的客户一样,在想怎么样把这个技术在它日常企业的运营里面使用上,能够达到各 方面的好处。不管是在资源的充分使用、节能减排方面,甚至可以比较快速地部署未来社会的应用。我想这和国外一些客户的考量大同小异,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可是我觉得对于整个中国“十二五”来讲,云计算的定位其实有更深、更宏远的含义。大家了解过去这几波,不管是互联网也好,还是前面几波大趋势里 面,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以中国为首,可能多半是一个接受方,就是希望出来一个技术,我们接受。在云计算里面,一方面我们在接受的同时,可能真的有一个非 常大的机会,中国可以代言好这个技术,成为这一波里面的主流。 我简单阐述一下对云计算里面几个最大的观念。第一个观念,它是把一些传统的观念打破。第一,在它的基础架构上,以前的观念是我必须有一个很大的 物理环境,集中的。现在云计算改变了,实际上这个环境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点的异构环境集合起来做,这个很好,非常符合中国的需求,因为中国现在的确有很多 现有的投资没有充分运用好。 第二,就是对中国市场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的机会,就在于现在云计算带来的应用、开发使用的深度、广度远远超过过去企业的运营。实际上特别是这几年来大家都很熟悉苹果带来的效益。苹果实际上把整个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发挥到另外一个极致。所以将来企业在开始使用这些应用数据的时候,很多的考量和使用的方式也都会按照这个方式来。 我简单讲一下为什么会对中国有机会。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想现在苹果的应用很多时候是在全世界各地开发应用的。将来如果整个云计算走上去了,企 业的应用也开始慢慢有一部分走上去了,中国本身具有这么多的科技人才,以及本身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基于这两个,中国会变成将来世界云应用的工厂。在这里面开发出来的应用,将来不仅给中国市场使用,也可能给海外市场使用。因为云最大的特色是它已经不限制你的应用数据摆在哪里了,而是说随时我作为个人或者是企业客户也好,我要使用这些应用和数据的时候,我可以很安全地把这些数据拿来使用。 第二块就是你刚才说的安全。我觉得在中国,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都必须要具备自己的安全规格来使用这些技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中国过去在安全 里面一直在考量怎么样把国外的技术和中国本身的技术结合起来。我觉得在云计算里面会彻底地把过去比较传统的在物理环境里面解决安全的方式完全提升到一个虚 拟的领域里面来解决,这又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和突破。 主持人:非常感谢宋总刚才给我们做的介绍。之前我们跟业界很多厂商在交流的时候发现,在中国云计算的领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它可能会说以政府主导为方式,其他的国家可能会说都是一些私营企业在做,可能会说做内部虚拟化的一些运营,可能会做自己内部基础设施的资源调配。但是在中国,首先会说以政府为主导,可能它在做云的时候,更多地希望我要对外提供一些更多的服务。所以我不知道,在您看来,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下,中国政府云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不同的企业在这里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宋家瑜:首先讲讲一个宏观的话题。其实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它不外乎三个角度。第一个是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 有的时候必须拿出政策,甚至拿出很多的资金来刺激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第二个是学术界。在学校里面要培养出来很多能做这方面工作的人才,甚至能做一些科研 来支持这块产业。第三个是这些产业里面的公司他们来做这些事情。所以反过来讲,我们讲产业、政府和学校合起来会制造一个新的产业。 我觉得中国的“十二五”中提出的云计算跟国外的一些不同点就是,政府很清楚的定位是云计算这一波的人不光是科技的突破或者是革命,它是怎么去建 立一个新的工业、一个云计算的工业。所以这个时候政府出手,包括它的力度,我觉得很多方面是从这方面着眼。它甚至要在这里面做一些奖励,让这些产业可以建 立自己的先期的云的应用或者是云的中心。第二个甚至在这里面鼓励一些公司的人开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云的产品。不管是从这一段的物理资源里面的服务器来说,或者是它的一些存储,甚至它给网络设备制造的一些软件应用的平台工具,甚至到最终的应用。我觉得这个政府支持是绝对对的,因为它的出发点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行为,它是一个经济行为。 国外政府的力度没有那么大,因为它还是把它当做一个科技的突破。所以它允许市场上的不同单位,就像美国市场上的Google也好、亚马逊也好,或者是电信的运营商AT&T和Verizon也好,他们分别用这样的技术开始在做它的云服务,甚至包括苹果现在都出来了云的服务,它用iCloud去做云的服务。大家都知道iCloud是用VMware的技术在做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这些东西我都觉得双方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面。在这些商业模式上面,中国在很多方面仍然可以跟西方的一些走在前面的企业借鉴。可是这个独特的政府 云的方式,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高瞻远瞩的。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要很快形成一个产业链,必须让政府、产业、学界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