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方存好 对于方存好,一向富有争议的李武强可没给什么好脸色。他用了“鸠占鹊巢”来形容方存好和唐敏的“偷取行为”。 而当年为永中科技落地无锡而奔走的夏秀英,在4月14日永中科技破产清算的债权人大会上,用近乎嘶哑的声音进行了面对面的质问。“永中科技的创业过程我都参加了,国家相关领导、专家把它看作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为何就像变魔术一样轻而易举的破产了?” 曹参提供的2009年无锡新区审计报告显示,自2000年到2008年度,永中科技取得产品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仅为500余万元,截至2008年底累计亏损5000余万元。 “这是耐心和眼光的问题。”李武强说他对这个“魔术”产生的判断还是很中肯的。刚开始江苏省与无锡市政府对永中的支持力度很大,既有资金也有政策上的支持,但是钱花完了、时间等了,却没看到预计的收获,政府与企业间就容易出现间隙。 于是,在2008年中外股东双方新一轮的增资后,2008年3月份,时任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的方存好被派到了永中科技任董事长。“那时我被别人指责重研发轻市场,再加上我不想争权夺利、向股东负责,因而交权。”曹参在拼杀却负债4000万元时“让贤”于方存好。 那年,32岁的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方存好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他的高学历再加上在新区管委会里“电脑专家”的称号,机缘巧合,没有一天企业管理经验的他,瞬间从一个政府公职人员转身为企业CEO。 据曹参介绍,在永中软件成立之前,方存好在未告知曹参的情况下开会撤销了永中科技Office研发部。而记者向原永中科技研发部副总、现任永中软件常务副总裁王元兵求证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这回事”。双方各执一词,事实真相不得而知。 为了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方存好一改曹参在任时“重研发轻市场”的做法,加大对销售团队的建设。2008年初永中北京分公司(主要负责销售)的销售团队仅有不到10人,一年之后达到40多人,加上无锡总公司的销售人员,一个共50多人占整个公司团队六分之一的销售团队形成了。 在永中Office的产品研发上,“自2007年至今,主要是对产品功能的完善。”王元兵说自己的评价也很中肯。 不过,经营战略已然发生重大变化。永中软件不想用桌面Office去与微软“硬碰硬”,而在寻找对手存在的弱点,直到去年底微软才宣布要进军网络Office,这被永中软件看作是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与曹参专注于桌面Office的研发相比,方存好在来到永中科技后,则开始在网络Office、移动Office和平板Office的研发上有较大投入。“但是桌面Office依然是我们研发的核心。”王元兵补充道。 然而在方存好管理下的永中科技为何于2009年底面临破产呢?而永中软件又是以什么身份诞生的呢?难道真正应了曹参在永中科技破产清算前夕的那句“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吗? 据唐敏提供的销售数据,2009年永中科技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到了2010年,永中软件的销售额飙升到了1600万元。但是曹参认为这并不可信。 2009年,永中科技因极度缺钱再度寻求增资,用方存好的话说,“资金流断裂,核心人才外流,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在双方增资均不可能的情况下,唐敏再一次出现了。方存好与唐敏一拍即合,很快永中科技进入了重组程序。方存好为此曾向媒体强调,“这样做是为了拯救企业,维护企业及股东的利益。”曹参对这样的解释十分不满。“2009年是方存好在管理永中科技,公司销售额还超过了200万元,为什么会极度缺钱呢?” 2009年11月27日,永中软件公司成立,注册资金2501万元,由永中科技出资1万元,占股0.04%,华软投资出资2500万元,占股99.96%。新公司成立之后,永中科技的全体员工也尽数被转移到了永中软件。至此,永中科技就如变魔术一般成了“空壳公司”。 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极端,一边是永中科技被债权人告上法庭要求破产清算,一边则是永中软件形势一片大好的经营状态。 “但是永中软件能彻底继承永中科技在研发上的独特DNA吗?它又能否继续担负起国人对国产办公软件英雄归来的沉重守望?”这是网友发出的质疑。 坊间人士说,无论是左右永中局势的6个人,还是永中科技到永中软件的“魔术表演”,都像硬币的两面一样,互相依存而矛盾对立,硬币的坚硬和光泽正映衬出此事的激荡和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