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微软屁股” 《EIOffice(永中集成)在踢微软的屁股》的这篇文章也许很多人没有看过,但这仅仅11个字的标题就足以让你热血沸腾。 “到今天还有人说我曹参是骗子。”这是永中科技的创始人、原董事长曹参在无锡见到《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后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到现在还比较悲愤的事,甚至会为此去拍桌子,而后再加上句他的疑问:“庞大又难做的永中集成Office是骗得出来的吗?更何况是在微软先垄断Windows后垄断办公软件的境况下!” ![]() 永中科技创始人曹参
大半辈子都在“疯子行为”中渡过的曹参,祖籍上海青浦,1944年生于雾都重庆,4岁随父母迁至中国台湾,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天生不安分的曹参24岁时决定去美国深造,虽然没有拿到奖学金且家人也难以为他提供任何经济上的帮助,但曹参还是揣着堂姐偷偷塞给他的20美元,毅然踏上了拮据但不落魄的求学之路。为了找到自身的“偏才”,他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大学深造,学过公共行政、数学、系统工程等多个专业。 1975年的夏天,在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的那个暑假令曹参至今难忘。那时,他在当地某计算机公司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偏才”——对电脑软件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才思,这让曹参欣喜若狂。 那一年,比尔 盖茨成立了微软公司,而在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中国北京,唐敏(中软集团股份董事长)正在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的某间实验室里醉心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彼时的方存好(永中软件董事长)还没有出世。曹参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永中科技会让此三人与自己这几条平行线产生了交点,并围绕国产办公软件上演一幕幕跌宕起伏、匪夷所思的戏码。 从那时起,曹参一头栽进了他“躲了一辈子”的软件行业,而直到今天连系统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都没有拿到手。曹参说他是一个奇特的人,有一本《特别的人做特别的事》的书似乎也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对于他在那年夏天做出的决定,曹参认为用“栽”与“躲”两个字能恰如其分地形容他长期以来的心理。 “为别人所难以企及且惠及人类的大事”是曹参所极力推崇的,这种极为不安分的性格似乎注定了其命运多舛。 1983年,曹参回到台湾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带着十几个工程师研发出的电子表格产品被命名为Silk(丝绸)。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虽然坐庄的是莲花(Lotus)公司,但并未真正形成难以撼动的垄断。与莲花公司恶战的不仅有比尔 盖茨的微软,还有曹参公司携曾获当年度美国《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的电子表格Silk。到了1987年,因缺乏行销资金等因素,曹参濒临惨败,而微软却携Excel的Windows版取代莲花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软件公司。 两年后,曹参以输掉全部家产为代价结束了第一次创业。“当时我和太太在美国自建的450平米的别墅也被卖掉了,到现在我们依然是无产阶级。” 创业失败后的两年里,曹参以卖电脑硬件为生。1991年,因朋友的提议,曹参重新燃起“为别人所不能为之的大事儿”的雄心而再度出山,凭借一张“嘴”历经了八年半筹资路上的辛酸坎坷。终于在新千年时候,曹参迎来了照耀他的第一缕阳光。 2000年元月,曹参在无锡新区创业科技园内成立了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产品研发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办公软件——桌面Office,“抗微英雄”由此诞生了。 那时的唐敏已从软件研究机构离开走进了中软总公司,经过10年蜕变,由一个技术人员升职为中软总公司总经理。而积极上进的方存好还正在清华大学校园的操场上与学友们打着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三者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的同时,冥冥中上天安排的交点似乎也在踏着节拍一步步走近。 永中科技成立后,曹参不仅是永中科技的总经理,还是首席软件设计师,这个身份让曹参能潜心研发工作。Office软件中的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等应用在1979年就问世,开发历史已经超过40年了,微软从1990开始的垄断也已超过10年了。当时那些技术和功能已经相当完善,绝大多数的用户甚至认为不需要再升级到新版本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用和技术的创新都被整个软件业界视为“不可能了”。但曹参却倔强地说:“我要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