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有时的确是一种无声的煎熬。 最近几个月,对于某国产基础软件厂商总经理而言,时间似乎过得十分缓慢。特别是进入今年2月份之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每天都在想,到底结果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几个月,我怀疑自己能否支撑下去,因为现在就有随时要崩溃的感觉。这位总经理如是说。 另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则把这段时间视为企业能否跨越生死存亡关口的最关键节点。压力真的非常巨大,这位老总说道,为了能够通过审核,我们公司之前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比如引入资金,加强技术储备,甚至为此搬到了新的办公场地。如果不能中标,我不能想象接下来的结果以及后续对公司发展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上述两家企业的状况并不是个例。进入2009 年2 月份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内基础软件厂商都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可以说,整个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在2月的早春之中集体进入了躁动期。而造成这种躁动的原因只有一个:核高基项目的答辩。 2009 年2 月中旬,记者从多家国内基础软件厂商处获悉,已经完成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的答辩,目前正处于最终结果出台前的等待之中。 此前,业内曾有传闻,说最终结果将会在两会之前出台。但时至今日,已经进入三月末,结果仍然悄无声息,众多国产基础软件厂商,仍在忐忑中焦急等待,翘首以盼。 参加办公系统答辩的企业有100 多家,最终通过审核的只能有5家,竞争十分激烈。而我们相比竞争对手,并没什么明显的优势,所以很是焦虑。某办公软件提供商说。 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这些国产基础软件厂商而言,却有度日如年之感。某业内资深人士如此评价道。在他看来,本应在2月底出台的结果现在迟迟未能公布,恰恰说明这其中存在着很多的变数,本来对中标很有底的公司,经过这么长的等待,现在也不那么有底了;而本来就没底的公司,现在就更加惊慌了。该人士说道。 国产基础软件市场化之殇 一次答辩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影响?而众多国产基础软件厂商又为何处于集体躁动之中?其实这和中国基础软件之前多年的艰难发展历程有很大关系。追溯中国基础软件的发展,至今已经有近20 年的历史。在这20 年之中,很多人的心中都一直有一个中国基础软件航母之梦,政府为此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但事与愿违,20 年之后,我们再看国产基础软件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成长,但仍然未能形成一定规模,当初所期待的世界级软件企业仍然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有人认为,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缓慢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二百人的企业显然无法与国际软件巨头上万人的研发队伍抗衡。也有人认为,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才是中国基础软件步履艰难的根本原因。以往由于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我们都是以国外的软件作为事实标准,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按照国外软件的标准来进行开发,这自然要受到很多限制,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某国产基础软件厂商技术负责人就向记者这样抱怨。 还有人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产业环境太差,比如盗版的问题、用户使用习惯问题等,最近几年产业环境虽然在慢慢好转,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某业内人士分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