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因为开源的产品大家都可以看到你的产品,都可以去下载,都可以看到你的源代码,作为商业性用户,我用你的产品会不会不安全? 刘有涛:首先,你不用去考虑是开源的软件还是闭源的软件,也就是说,你只要放到服务器上,只要他是一个运行的系统,只要他有防火墙,有那些安全机制,即使我知道你那个软件是怎么结构的,只要我登陆不上去,我一样是改不了的,对吧! 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开源这个东西到底是放谁的?过去来讲,我接触的很多的客户,还有做这种项目的经验,客户越来越明白,实际上他们叫:外贼好防,家贼难防,说我要的这个源代码,防的就是你们!过去有时候给我开玩笑,防的就是你们,刘总,防的就是你们。我们就怕你们将来运行的好好了,有一天我提出想改改,实际上这个东西几千块钱就搞定了,你非得跟我要个十万、二十万,我要不给你,你就不管,反正别人也干不了。所以用户他就知道,我应该防这个的。 从开放这个大角度来说,从这个的趋势来讲,你比如说,Linux的源代码是开放的,那么谷歌公司、雅虎公司,好多的那种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他们的后台支持,基本都用的是Linux。 所以说这块应该怎么讲呢:一个是内鬼,一个是外贼,关键是防谁的问题。社会上有的人看过这个东西,这个源代码,但他没有这个渠道,我觉的他也很难去破坏。 开放不等于大门洞开,只能说这个对于使用者来讲,他不会轻易地被少数人,我称之为“锁定”,比方说就是只能厂家搞定,谁都搞不定.所以,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来说更安全。 记者:说到开源会谈到社区,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恩信有外部的技术人员来为你们完善产品吗? 刘有涛:现在是这样的,因为ERP这个行业,跟像你说的,比如说DISCUZ那种社区论坛,这种和行业挂钩很强的,你仅懂软件技术还不行。所以我们现在也开始建社区。 比如说,测试或者那种挑战性少的和业务无关的事,社区里的人可以。现在用户对我们主要是反馈,测试,非直接的技术上的,特别适合这种和ERP的企业的管理的业务搅在一起的时候,社区还不是很强,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团队必须要做的事情。 说实话,完全靠社区说实话也很难成为一种商务模式,所以我们就提到合作伙伴。因为社区主要是反馈测试,我们是核心开发这一块,那么只有一些其他的开发谁来做呢?我们把它交给合作伙伴去做,就是相当于给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ERP平台,不同的合作伙伴可以在我这平台上开发出不同的行业版本,有的是服装的,有的是医疗器械的。相当于是一种定制型的。这一块我认为也是很好的利润空间。 记者:你刚才说的加盟费和服务。服务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服务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国内大部分用户可能还并不理解或者接受服务这个概念! 刘有涛:这个问题关键看怎么设计这个服务产品,比如说我们以前做集成,服务不就是售后服务,万一有啥问题找你。但现在开源不是这样了,我们给他做非常非常严格的界定,那些东西是服务,那些东西是不属于服务的,关键看怎么设定。 比如我们原先是怎么设定的,合作伙伴,他虽然拿到了我的源代码,但如果没有我们的明确的支持的服务包产品,他很难,甚至几乎就说不可能能开发出我说的那种服装行业的版本、电器的版本、他开发不了,所以说现在这种东西,就是粘度,对我们有一定的依赖。所以这块,简单来说电话支持,远程调试,还有技术文档,还有我们也打包了一些专有的一些工具,ERP是开源的,工具不是开源的。 还有培训,还有认证。我们开源很长时间了,有人不信邪,认为不加盟也行,我就拿这个东西去给客户赚钱,这样的案例其实成功的很少,因为他对系统不了解,客户会打电话问我们,什么公司来给我们演示,他是你们的合作伙伴吗?实事求是地一查:这个不是。我们现在的合作伙伴还不多,现在呢,确实很难,包括人们的观点,真的很难。 这样就说,很多人不了解怎么界定产品和服务,那我就不停升级,不停地刺激你来和我们合作的这种信心,成为市场上应该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提供商。所以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思路。 记者:任何一个软件,本地化的时候,可能涉及到删减,二次开发,这个工作目前是你们来做还是合作伙伴来做? 刘有涛:合作伙伴来做。具体来说,我们有几类合作伙伴: 一种叫开发加盟商(代码级)它你能够改代码。 一种叫实施级的,不要动代码,就通过我们的开关的设置,未来我们还提供在线运营商,拿我的软件,你去招募很多在线运营商去运营。 另外还有种商务代理。 目前我们主推是前两种。 记者:除了开源这块的话,和其他ERP厂商来比,你觉得你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哪?那么多厂商抢ERP国内市场的份额,毕竟你们还没做到国外,只是国内,和他们对比,你们的特点或是优势? 刘有涛:以前也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每次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是现想,为什么呢?可能是太过于专注做开源ERP了。 所以说最大的竞争优势,说到底,可能还是人吧。我领导这个团队,做这个事儿,非常适合。为什么适合,我们就说,做这个ERP非常非常的复杂,没有能耐住这8年的寂寞,想做原创,特别是我们2000年进入的时候,正是低潮的时候。 IBM来的人就说,你们这个ERP抛在我们公司,花几十个亿,可能未必都能开发出来。中国人嘛,穷嘛,就勒紧腰带,一样的低成本运作能力。 再者,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做这个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队伍的人没有一个把这个当成赚钱的工具,确确实实是想通过它来赚钱,我们认为干很多事情都能赚钱,包括过去,也确实赚到了钱,但是我们核心团队的人,就是想通过,做一个自己的软件来赚钱,所以可能就是这点。所以抽象的讲,我们这个团队…. 记者:我还想问一个关于品牌的问题。恩信在品牌推广上将来会有什么措施。相比金碟、用友,这些企业,恩信品牌的效应可能弱一点。有没有什么品牌的推广计划或者是说未来有些什么措施? 刘有涛:这一块,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是让这个商务模式循环起来,有现金流支持能发展起来。在这个大前提下,品牌,我们一个是靠产品在互联网的传播,用户给用户,还有合作伙伴。 其他,像上市公司那种玩法,我们只有羡慕的份,银子少的时候,只能量力而行。一般来讲,我们也是参加一些能花得起的论坛、软博会,主要是这一类。 像电视买广告什么的,我们现在确实还不行。但是这个过程随着这种良性的发展,我们做市场这方面肯定也是要学习别人,我想这也不会太久,我们也应该能。因为我们现在基本是开发人员,加上我们再好一点也会聘请一些营销高手,策划。 记者:恩信人员的配比是怎样的?比如:技术人员占多少,服务性的销售类的占多少?你们的产品都有那些销售渠道? 刘有涛:现在我们的销售人员几乎是零。百分之八十几都是开发人员,都是写程序。目前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传播,业务员基本上没有,如果非得拉上,算我一个。到2007年11月我们产品下载量已经达到百万人次(官方网站75万,合作站点25万),估计企业用户已经突破30万家,已经成功招募12家加盟合作伙伴,由加盟商成功实施的客户案例已超过50家,恩信科技开源ERP的商业模式愈来愈多地得到了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认同, 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五年内在全国招募1000家加盟合作伙伴,为中国千千万万家中小企业服务,市场占有率突破50%,为民族软件产业振兴作贡献。 记者:最近,网上有人说,开源公司的归宿就是被收购,你怎么看?恩信会不会走被收购这条途径呢? 刘有涛:有人问过我,恩信有没有把自己的业务卖了的计划,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们费了这么大劲,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为了钱才做ERP,更不是为了钱做开源ERP。我们就是想做一个我们称之为原创的,有自主产权的产品。我想网上的言论你也看到过,有人说我很激进,当然也有人说我是软件圈里的强硬派。 记者:恩信创建到现在一路走来,这中间最困难的时候你认为是哪个阶段,这个困难是怎么度过的? 刘有涛:最困难的阶段是公司决定开源刚推开源的时候,04-06年这一年,形势不明朗。当时我也害怕,开源就一定会有用户吗?一定有人下你的东西吗?怎么让别人知道?因为在大家没做开源之前,打广告费用很高,还有当时有的员工,我想留下来最后还是走了,对我是很大的考验。我这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企业连续好几年没有收入,也没有国家的支持,压力总是有的,但是还好,这些东西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什么痕迹。 记者:像你说的一旦开源可能面临好几年没有收入的困境,恩信目前是这种情况么?恩信现在是在消耗以前的积累,还是有投资进来? 刘有涛:现在还没有投资,应该说用老本和提供服务的微薄收入,尽量地压低成本。 记者:为什么国内不能出一个顶尖的开源软件公司?比如说SUN,别人说它是全球的最大的开源公司,巨无霸型的。要达到这样的条件,你认为它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刘有涛:我觉得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第一个因素应该是人。有时候我很自豪,就像我们的团队,我经常说,要是战争年代,发上枪就能去打仗,这是真的。我说的可能是内部条件不是外部条件。风险投资家也是这样,首先要看什么人在做什么事,这个事怎么做。他们说:“我一定要这样地看。”同样的事。比如卖手表,这样一批人卖我肯定就投,那样一批人卖我可能就不投。同样一批人,还用请客吃饭送礼这样方式我就不投,但是通过网络我就投。所以说第一个,人很关键。 第二个因素是卖什么。没有盈利你就活不下去,IBM、SUN、甲骨文等公司大肆炒作“开源”,是因为它们可以销售出更多的基于开源软件的硬件。他很多的硬件软件服务都能卖出去,它永远有可卖的东西。 第三个因素是是怎么卖。这个条件可能不是内部的。现在这个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能不能充分的利用网络。 我觉得简单就好似三句话:什么人,在卖什么,怎么卖。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觉得就能。 记者:你刚刚谈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开源企业相对与传统企业,它可能是另外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下做开源,在国内最大的阻碍或者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有涛: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咱们对这个东西的认识,人们固有的这种惯性。 就像我看了阿Q 正传,当时闹革命的时候,阿Q说:哎呀,这没有皇帝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这套在IT界就是这样。 比如微软过去不开源的。现在微软也一点点向开源靠近。全世界所有的客户所有的源代码都在微软自己手里面,当然微软不作恶的话可能没事,那要是万一呢? 像西方的这种民主的思想,我想一定要open.就是你也知道我也知道,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借助你们媒体,就是说,让民众,让客户在观念上接受这种open source,就像人类要是没有这种开放的思想,比如说,过去,中国管识字的,叫士大夫,不认字的人叫白丁,过去,之所以把知识,什么的都封锁的很高,不就是为了统治白丁嘛。同样道理,一些公司呢,把源代码牢牢控制住,还不是让你乖乖的听他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