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恩信软件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刘有涛: 我们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SAAS的一种。通俗来讲,我们的模式就是我们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获得盈利;合作伙伴为直接客户提供服务,获得盈利。基本上这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软件销售一个是版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许可费,另外还有一块是服务的费用-我们称为要双重收费。现在咱们砍掉许可的费用,只收服务的费用。这是这个商务模式的基础。 记者:刚才谈到你们的商业模式是服务,核心是服务+加盟,我想问的是基于这种模式,你们目前盈利了吗? 刘有涛:现在,怎么讲呢!我们是得到收入了,但是如果收支要算投入和产出的话,那我们还是负的,还没实现正的利润,因为做开源,一开始投入特别大,应该说是有收入但是还没有赚得很大的利润,这是实事求是。 记者:你们说开源有用户就有市场了,有市场就能盈利了。是不是你们认为,用户足够多的时候,企业就自然而然地盈利了。 刘有涛:我觉得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特别是现在想进入市场,没有一个庞大的客户基础,想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领域都被跨国公司把持的密不透风。即使你是上市公司,抢一个都很难,别说你是民营企业或者没有任何背景的,我认为几乎不可能。 那么你想赚钱,特别是你想做这种科技类的东西,你需要一个庞大的用户基础。庞大的好处就是能降低成本,量产,而且能充分利用网络来做。所以我们认为想赚钱的时候,必须有这几个假设先满足了。 如果说这个几个假设满足了,这是必要条件。如果你这个模式不创新,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一样也是赚不到钱的。所以说想要在这个基础上,前提下赚钱的话,商务模式、还有你的团队、还有你的产品、怎么样研究消费心理、怎么样提高你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开源不是纯雷锋,我做什么都免费,谁都不需要你,合作伙伴不用你一样都赚钱。那可能全中国人民都用我们的软件,可能我们也饿死了,这也是肯定的。所以我觉得用户是必要条件,也是让我们浑身有信心的保障。 记者:你是学物理专业的,精通软件技术。既卖过硬件又做软件,你当时创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ERP,而不选择做其他? 刘有涛:我刚毕业的时候卖硬件,所谓的集成或者是搭上一点软件,那时候卖硬件的利润可能到10%甚至到20%。硬件一套就是百万级的,一套交换机、服务器什么的。虽然那个时候赚了钱,但怎么做都是给别人打工。 人做到一定程度,我不是指个人,企业就想积累点什么,品牌、技术、或产品。当时来讲,我还没那么大魄力,做一个硬件。我也不擅长搞硬件。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玩软件,虽然我学物理,但玩软件还是玩的比较好,算是学校的软件高手吧。因此我就打算做一个软件,能帮助我们树立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拿软件讲,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各种各样的软件,行业的解决方案也好,或者一个小的软件,从我个人来讲我都看不上眼,我觉得ERP比较厚重,而且有千千万万这种企业客户,有这个基础,所以感觉挑战性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厚就是更强一点。 所以我们就选,实际上,选择这条路以后,发现,这个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当然也很有意思。 记者:按照你刚才所说,在你选择开发ERP软件之前,可能对ERP这块并不了解。当时选择ERP你仅仅是看中ERP有市场,那你在开发的过程中,会不会有,因为对ERP了解的不足而产生一些问题? 刘有涛:对,当时并不是特别了解。困难肯定是有的,我是91年大学毕业的,我在国内干了大概一年半。93年那个时候,时髦点叫下海,我比较精通汇编语言。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我没那么大能力,运作很大的硬件,我们那一代属于老编程员,我们直接对硬件编程,那个时候是年轻,我们不叫创业,我们叫创富,我93年才下海,你稍稍对底层的硬件编程,挣钱真的是很容易。 那个时候,也可能是年少无知,光盲目怎么赚钱了。并没有把自己的什么软件、策略想出来。说实话,没有。所以到了2000年,我分析自己特点的时候发现,销售不是我最擅长的,好赖还有一个软件技术,但是我想软件都是差不多的。我就觉得做ERP起点高一些,而且可能市场更广阔一点,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记者:您刚才说,以前光想着赚钱了!而且挣了不少钱。我有个问题就是,既然你那时候挣了不少钱而且没风险,那为什么想着自己创业呢?毕竟自己创业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风险的,你当时有没有担心,如果没做好,或者做失败了,承受不起,这种失败。 刘有涛:肯定是有的,本身我就是做软件的,那个时候软件挑战特别大,实际上做起来,软件比硬件还难,但是想做的愿望比较强烈,压过对风险的担忧。 而且说实在话,早期93年到2000年,盲目赚钱,确实有点家底,兜里确实有几锭银子,胆子就比较大一点,所以当时一些困难倒是没有想很多。当然,做是一定要做。 记者:我了解到,你们恩信ERP开源是半道的时候才开源的,当时为什么选择开源?半道开源,这是种突然的转变,企业内部或者外面的客户,是否能支持和理解?决定开源的时候是否有阻力的?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刘有涛:这块故事还是很多的。从2000年我们开始研发这个ERP,市场是热热闹闹销售。到2004年,ERP开始放缓了,感觉不是很好做了。头四年我们感觉还不是很明显,还行,到2004年发现的问题就比较多了。 一、是收工程款,因为做ERP都是项目性,收工程款都特别费劲。用户有的是,40%-40%-再20%,还有就是40%-30%-30%的。最后往往的就是,第一笔款,收到了,第二笔款收到了,第三笔款收不到。有些是光收到第一笔,后两笔都没收到。收款特别费劲。 二、成本,一个几十万的单子,可能好多个公司,大家在同台抢一个单子,就是非技术的,非软件的因素,比如公关,成本投入,真的是很大。当时我就感觉到身心疲惫。而且这样觉得前途很渺茫。 当时我赚钱对我来说并不是第一位,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做出一个产品来,做出一个品牌来。甚至幻想,不敢说,所有的企业都用你的软件,有10%,20%,30%在用,死的时候都感觉很爽。很有自豪感。 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况,就是感觉饭碗难保,产品就会夭折。包括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应付这些东西。 当然,open source 这块,虽然我们那个时候就已经用到java,linux,一些开源的东西。但是从没想过开源要和我们挂上钩。 有次我在国外学习和我们同班的一个同学,无意聊起这个东西,open source。我说怎么讲,大概意思就是说,你把这个东西开源出去,你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比较艰苦,但是你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你的目的不是想通过产品做大做强,而且有很多广大的客户。你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你的产品健康的发展下去。这个过程呢,我想过了一段时间。后来回国以后,我觉得确实是,而且我当时就觉得赚钱和发展,对我,04年来讲,发展还是第一位的,我想,就像平地起高楼一样。我想把产品品牌这个东西树立起来,要有人去用,压倒一切,因此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要开源。 开源这个事情,受到的阻力,一些不同的声音肯定是有的。包括我们公司内部,好多人,特别是有好多销售人员。当时我提这个方式,大家肯定不同意。因为做开源,可能就会死掉。当然他们想的更多就是饭碗的问题,我想的是公司的核心产品的问题。还有一个阻力就是,我们不敢马上就开,比方说就是,你是我的客户,我刚跟你签完合同,收你40万,我刚收完你40万,转手就让别人人免费下载,你不杀我才怪呢。当时我们就采用一个办法,就是缓冲一下。 第一件事情是整合我们的产品。 第二,我清理一下队伍。对公司战略转型不认同的,那么我就该劝退,或者是人家自己选择离开。 第三就是我们安抚一下客户。已经签合同的,或是正在执行的,要给用户服务好,这个事情我们就准备了小两年。应该说一年半吧,我是04年十月份下了这个决心,完了到06年3月份大部分的合同也都执行完了,也有的客户也安抚了。 为了这个我还专门请人吃饭,别人请人吃饭是为了拿单,我们请人吃饭,是为了消单。有的客户又有新的模块让我们开发。我们不接,因为公司要转型了,那时还不能公布。到了06年6月份软博会我们就正式的宣布:我们开源了。网上也可以下载了,大概就这么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