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封闭行业走向开放 但我们还要面对这样一个悖论:汽车行业必须协作方能让制造企业彼此之间有所区别。 这是不是像猫狗和睦相处一样匪夷所思?并不尽然。IBM与惠普之间就能在服务器业务领域达到这种默契。这正是开源特性的运作模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会在这一共同基础之上开发代码、满足需求,并将产品加以区分、进一步开展市场竞争。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其实已经站在了相当有利的发展位置之上。包括谷歌、英特尔、IBM以及其它众多一线技术企业已经在开源领域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而车企作为后起之辈完全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谋求发展。开源技术能够充分适应车辆对网络连接及信息娱乐的需求,而且通过在车型中添加独特功能,规模较小的汽车制造商也能够异军突起、进而与老牌车厂一争长短。 这是不是像猫狗和睦相处一样匪夷所思?并不尽然,这正是开源特性的运作模式。 上个月,Linux基金会正式创立了“汽车级”Linux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都是重量级大佬: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以及移动设备制造商三星,除此之外还有捷豹、路虎、日产、哈曼、NEC、英伟达以及日本电装等企业。 我认为丰田公司加入IT生态系统的决策,标志着他们与竞争对手的对抗进入新的开放性道路。我们都知道,丰田公司已经与网络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即时生产系统——丰田产品系统。之所以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汽车行业将如何在同业协作与标准化研发方面找到平衡点。然而问题在于,汽车制造商应该如何衡量自身需求与发展愿望,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品牌效应的优质信息娱乐体验。 而在电信行业这一传统封闭领域(大部分从业企业目前仍然保持着封闭风格),如今也开始采取与Linux小组相似的合作方式,并希望利用研发方案最终取代专有系统——这条道路似乎已经见到光明,Linux目前已经在电信市场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操作系统。而且与汽车行业相似,电信行业也需要具备99.9999%高可靠性的即时软件。无论乔布斯如何着力宣传,开放性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因此能够改善性能表现的封闭特性可谓毫无用武之地。(就算是苹果公司,如今也已经不再是与开源技术完全绝缘的特例了:他们所使用的开源技术比大家所了解的要多得多。) 然而,让传统的封闭行业以开放性姿态迎接未来还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与磨合过程。举例来说,汽车制造商是否应该设置保护机制,以防止用户随意更改车载系统代码?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对车辆本身进行改进(马力、涡轮增压能力以及液压装置等),同时法律也在对交管规定进行补完与监督。然而一旦黑客破解了车载软件及系统,是不是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而且一旦采取开放式发展方向,我们的车辆是不是会变得更脆弱、出现像CyanogenMode给Android改造社区带来的恶劣影响? 更进一步,一旦黑客将恶意软件植入我们的车载设备源代码,究竟将引发何种问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安全性变成最为关键的头等大事。汽车应该是我们的交通工具,而不是踩着四个轮子的杀人机器——然而一旦车载系统为别人所控制,驾驶员自己恐怕也无法对车辆进行操纵了。 更强的网络连接能力带来更大的安全问题。目前汽车只是技术环节中的孤岛,但这同时意味着缺乏足够的生态系统为其提供支持。 开源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将这些孤岛连接起来。想想看:汽车制造商、零配件供应商、开发人员、汽车音响以及消费者一同协作,解决安全性问题、为安全规范赋予新定义,并最终建立值得依赖的移动设备……无论会以何种方式实现,这都是我们能想到的最美好的未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