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编程马拉松规模会越来越大?部分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正确的运营模式,有着良好的规模化基础,同时还有我们这些举办者的努力,比如戴夫·方特诺特对每一家赞助商都会争取资金。 不论如何,我们这些举办者都是从同一块蛋糕——赞助商们总的预算——中分食,尽管这块蛋糕很大,但它总归有个上限,不足以支撑那么多编程马拉松进行。 就像能源行业一般,在 20 世纪早期,人类对于石油十分热爱,不断上升的成本(开采深度增加、远程进行等情况)也阻止不了开采行为。同时,开采技术在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进出口需求也不断增加,终于人类在 70 年代达到了石油开采峰值。到现在,石油价格上升得无比昂贵,存量也所剩无几。 我们要避免编程马拉松也变成这样。 随着编程马拉松成本提高,那些想要通过赞助获得知名度的公司开始打退堂鼓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它们在编程马拉松中扮演着优秀导师的角色,为编程马拉松增添了不少吸引力。如果赞助商都换成为招聘而赞助的公司,这些财大气粗的公司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毕竟长达三个小时的招聘大会,吸引力远远不如 API 开发者、行业专家的演讲。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在不伤害有招聘意向的赞助商利益的条件下,让两种公司能够各自最大化其效用呢? 这么想吧,如果赞助商不能获得预期回报,它们就不会提供赞助。对于以招聘为目的的赞助商,成吨的简历大概就是最好的回报了。不过这一点对于 Google 和 Facebook 不适用,因为每个开发者都想去这两家公司,它们赞助目的只是提醒开发者要去应聘。 Twilio 看重的则是 120 秒的演讲时间,能够向所有开发者介绍自家产品和 API。 这个设定就很好了,让赞助商自行抉择。财大气粗的招聘者能获得简历,不过无法做 API 演示。想做 API 演示的公司成本相对前者稍微低一些,不过那样就无法获得简历了,如果想要两者兼得,成本会大大提高。 你应该准备为这两种赞助商准备两份不同的 PDF。 然后我们来谈谈蛋糕,怎么把蛋糕做大呢? 在线广告行业是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我们计算编程马拉松中招聘成本的方式与在线广告行业中的 CPM 概念很像,购买了在线广告的公司会为每次广告展示而付费,在本话题中,CPM 就像是赞助额平摊至每位参赛者、每份简历之上一般。 在线广告有三种主要的模式:
事实证明,CPC 和 CPA 都在成本高昂的同时、带来了不俗的广告效果——否则人们就都采用 CPM 模式了。公司们都喜欢这些模式,因为它们降低了投资风险,广告带来的收入不再是大笔广告费后的“all/nothing”,而是可以酌情选择有效果的广告模式。广告预算也不用考虑成本有去无回的问题,例如 CPA,卖出产品时才需要付广告费,所以实际上公司还是在净赚,这非常神奇。(编者注:在线广告省略了传统销售模式中的一系列环节,就算卖家把广告成本算在消费者头上,最终价格也并不一定会增长。) 这也是创业公司的运行模式,如果获取用户的成本低于用户价值,那就算是创业成功了。 回到编程马拉松上,CPM 一直在降低,这是我们举办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还没有尝试过 CPC 和 CPA 模式,不太清楚它们会有怎样的效果,也许 CPC 会是公司为每一份符合条件的简历付款,而 CPA 则是为每一份签下的工作合同付款。 CPC 和 CPA 都较难实施,因为量化过程存在争议,赞助商可能不会相信举办者报出的“符合条件的简历数目”(而又懒得去核实),就像在线广告的 CPC 模式永远要面对虚假点击一般。 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两者也难以实施,这部分资金可能一时半会儿没法腾出来,然而招聘过程却要持续几个月,所以公司要么进行一些 CPM 式的广告,要么牺牲一些利益、换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实际上 CPA 存在巨大潜力,是一条避免(类似石油开采峰值的)“编程马拉松峰值”的好道路,不过我们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期望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可持续发展地扩大蛋糕规模、举办编程马拉松——只需要有 1% 的参赛者间接从中获得工作,下一届编程马拉松就有充足资金如期举办,多么美好的运营模式。 第三个防止“编程马拉松峰值”的方法是开源节流:
这一思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很期待有一天某个人能把成本降低到每参赛者 50 美元以下。 最后的话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为第三方人才机构付款。 本文中的数值都来自经验和感觉,不一定准确,实际上会有上下浮动。 以上结论也不一定全都正确,希望读者能够慎重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