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IT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从IBM POWER的演进看“去IOE”的误区

2013-11-1 14:28| 发布者: joejoe0332| 查看: 11318| 评论: 0|原作者: ZDNet|来自: ZDNet

摘要: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IBM PowerSystem方面的新闻不断。先是在8月6日,IBM 宣布联合Google、 Mellanox、NVIDIA、Tyan四家公司成立OpenPOWER联盟(OpenPOWER Consortium),目的在于通过进一步开放POWER微处理器架构 ...


  去IOE的时代背景与实质


  从阿里的身上,我们能看出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互联网。而在以往,互联网更像是一个特指的行业领域,但如今,当互联网将整个世界逐渐互联之后,再借智能移 动终端的革命性突破与发展,互联网形式的IT也在迅速蔓延至各个行业。现在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脱离互联网独立存在,而互联网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在促使着传统 企业具备或多或少的互联网基因,规模越大的企业这一基因也将越明显,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业务平台,而你的IT架构也必须能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承载能 力,包括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灵活变化的弹性。


  阿里显然是一个巨型互联网企业,在除去其自身的独特性之外,其对IT架构的需求总体上讲代表了互联网时代的 IT理念——以分布式的架构提供理论上无限的Scale-Out的横向扩展能力,替代传统的集中式的,强调单机扩展能力的Scale-Up大系统。现如今 如火如荼的云计算愿景也基本上延续了互联网IT架构,用相对廉价的多节点集群,组成可灵活Scale-Out的资源池,再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弹性的调度与 管理。从硬件基础设施角度讲,它主张更为标准与统一的平台,追求大规模组网与管理的能力。与此同时,相关的应用也在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从单点应用向集群应 用演变,就如同高性能计算领域里OpenMP与MPI的转变一样,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在分布式环境中开发、创建并部署。而在这些方面,是以IOE为代表的 传统IT系统所忽视的,也给开源力量留出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去IOE在某种角度上讲,是人类社会向互联网时代进化过程中,逐渐引发的一种现象,并且是软硬件一起在 发生着变革。在此,IOE也不仅仅代表IBM、Oracle与EMC,我认为它泛指一切传统的大集中系统,虽然这些系统内部仍然在做着很多改良,但在一些 有着强烈而厚重的互联网信息需求的领域,仍然会措手不及。而究其实质,我认为去IOE”根本上讲就是软硬件层面上两种体系的较量:硬件架构上是Scale-Up与传统Scale-Up的较量;软件层面上则是分布式应用与传统大系统应用的较量,IOE就是传统势力的代表,因此打破传统,就要从“去IOE”开始


  去IOE的条件与能力


  现在看来,去IOE,无论是从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还是时代的发展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理由,接下来就是如何执行了,但这可能是在喊完去IOE口号后,真正 艰难的时刻。就算阿里这样有着强大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这一进程也用了三年的时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阿里的相关技术人员因IT技能的需求不同,也出现 了较大的调整,比如从注重Oracle DBA人才调整为MySQL或其他开源数据库 DBA人才,机房维护的规模也大大提高。


  因此,就连周宝方也强调:“去IOE相关技术难以复制,很难像盒装软件一样我给你一个光盘你回去安装一下就立 马干掉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迁移,从A迁到B你这个就完成了。而且,去IOE水很深风险很大,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说开源怎么着,在我们看来开源只是解决 了你入水的时候零成本的问题,你后期要驾驭它的时候你会面临很高它的运维以及发展的成本。这是需要很强的技术团队才能帮助你Hold,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 之前不要轻易的去IOE。”


  很多人都觉得去IOE可以节省很多成本,至少从普适的IOE的采购价格上看, 这一点是成立的,但这是建立在你有完备的技术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否则为了去IOE,你可能要额外的招聘相关领域的人才,从而可能让最后的去IOE的成本核 算看上去并不如预期。其实,在周宝方的总结中,即使是阿里这样的技术实力,也并没有把成本列为去IOE的主要原因,它可以算是一个附加的收益,而最大的收 益则是保证了阿里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所以,每个去IOE的企业也都要想明白——去IOE是否对自己的业务有利,自己当前的人才与技能储备是否可以 有效支撑起这项工程?尤其是IOE规模越大,涉及的业务越多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企业在过完“去IOE”嘴瘾之后,都应该冷静的思考这一问题。IOE有其 弊端,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会越来越明显,但它们自身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强大的软硬件一体的优化能力、高RAS特性,对于某些关键业务应用仍然是理想之选, 就像小客车越来越普及,但大客车仍然不会退出舞台一样。明确应用目标,各取所需才是最重要的。是否去IOE(包括单纯的用至强E7替代POWER、 SPARC、Itanium系统),去多少,怎么去才是接下来要考虑的。


  不过,我赞同周宝方给出的建议:“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去IOE,但是规模化的企业我们建议去IOE,理由跟阿里类似。当你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当你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互联网时代)你面临问题跟阿里快速发展面临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过我在此必须强调一点,是否要去IOE,去多少,要根据业务的需要来决定,我想周宝方也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在高吞吐OLTP应用场景,如银行核心交易、电信计费系统,传统的Scale-Up系统仍然较大的优势。


  所以,出于对未来业务发展的考虑,是否去IOE是每个仍然在用大系统的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同样的,IOE本身也必须面对这一命题,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应的改变与另一层面的“去IOE”的博弈。


  广义的去IOE 与狭义IOE的“求变”


  我认为,现在的去IOE的讨论,其实是一种广义上的去IOE,即泛指那些传统的基于大系统,Scale-Up 架构的IT环境,不仅限于IOE三家厂商,也可能是HP-UX、SPARC小型机(甚至包括x86自己的至强E7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或是NetApp存储。它们代表了计算、数据库与存储三个层面的架构变革。而我所指出的另一层面的去IOE,是相对狭义的IOE,代表 着IOE这三个厂商,这三家厂商是传统IT体系的代表,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去IOE”的现象,不可能没有触动,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用户层面的IT架 构变革在进行中,相关厂商也在自我反思与调整中。IBM近期在PowerSystem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即是如此。因为,当越来越多的客户有了广义上去 IOE的需求,并逐渐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对于狭义IOE类的厂商的冲击,也就将真实出现,传统的IOE类厂商,如果不与时俱进,在“东风”到来之际,也 就将像柯达、诺基亚一样迅速调零。


  比较幸运的是,互联网化的IT架构的普及不会一夜之间遍及所有企业,而且不同行业对于在互联网层面上的变革深度也并不相同。这一过程与互联网化程度的区隔,对于传统的IOE类厂商是难得的喘息机会,就看它们能不能及时的抓住机会,重新说服用户继续采用它们的新方案。


  回到本文的话题,IBM的PowerSystem就是IBM在去IOE博弈中变革的重点,而IBM的措施也全部集中在PowerSystem向互联网时代的“迁移”上,可以看出也是软硬件两个层面上的双管齐下。


  在硬件方面,OpenPOWER联盟的出现,预示着POWER8系统会有更为丰富的方案组合,这其中 Google将是一个关键力量,作为互联网的领军人物,对于互联网的IT形态与未来的演变,没有人会比Google更有发言权,而Google的加盟,将 会从系统设计层面完善POWER8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的适配能力。Tyan也将丰富POWER8在系统级ODM与OEM方面的实力。如果初期运作顺利,也 不排除有更多硬件系统与方案级厂商的加盟。


  其次,在软件层面上,更为积极的拥抱开源软件社区,将会极大的开拓PowerSystem在Scale- Out方面的综合实力,为分布式应用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事实上,近两年IBM已经让PowerSystem与Linux走得更近,而从 PowerLinux服务器的配置与设计来看,它已经很难再称得上是“小型机”,这其实给了我们另一种启示——PowerSystem因为长久的定位而让 人对于POWER处理器平台本身有了固化的认识——POWER=小型机,是POWER就理所应当的是“高帅富”。但是,POWER本身的架构并无高低贵贱 之分,想想看它也曾经是三大主流游戏机的共同选择。PowerLinux服务器也正逐步改变市场的认识,POWER服务器就是服务器的一种,和ARM、 x86服务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UNIX上人感觉高高在上而已,所以说与Linux联姻,并加大投资,将使PowerSystem更好的融入并利用 基于Linux的广泛的应用生态环境。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很多人认为PowerSystem这类的非x86系统是很难Scale-Out的,但事 实上这与硬件体系无关。比如IBM引以为荣的“Watson”智能系统,则以90台Power 750服务器为处理平台,而在最新一期的全球高性能计算(HPC)TOP500强中,POWER系统共有16套上榜,其中最高的是一套POWER7系统, 排名第13位,且16套中只有一套用Linux,其余全部是IBM自己的UNIX操作系统系统AIX。所以说在集群能力方面,PowerSystem在基 础设施(含操作系统)层面上并无劣势。但是,这类传统的“小机”系统基本上都是为传统应用服务,也就造成了严重缺乏更广泛的分布式应用方案(比如基于 AIX的互联网方案?)所以在相应的Scale-Out的方案中,也就不可能出现PowerSystem的身影(当然,采购成本也是一大因素)。这也是为 什么IBM非常重视与Linux社区合作的原因,有了Linux的帮助,配合OpenPOWER联盟在系统级别上丰富与拓展,将会大大扩展 PowerSystem(主要是PowerLinux)的方案组合,也就初步具备了与x86争夺“屌丝”市场的能力。现在的PowerLinux服务器在 Hadoop集群部署方面的表现,可算是一种预兆。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