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3时,凝思科技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宫敏博士与共创软件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澎做客腾讯嘉宾访谈,就微软文档标准之争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沟通。宫敏与刘澎详细讲述了他们为何反对微软文档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原因。嘉宾表示,微软标准的不开放,及夹带了大量大量私有标准,将会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阻碍。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做客腾讯嘉宾聊天室,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两位嘉宾来聊一个不仅是业界关注,也和每个网友息息相关的话题,它就文档标准之争。 先介绍两位嘉宾,第一位是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凝思科技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宫敏博士。第二位是北京共创软件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澎先生。 今年9月2号是微软文档在国际标准投票截止日,微软正在推动他的文档标准OOXML成为国际标准。不过,许多国内软件厂商都反对微软的这一举动。在座两位都是非常旗帜鲜明的持反对态度的专家之一。 我们请两位谈谈,先从宫敏博士谈起,宫博士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如果微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用户在将来将会碰到的一些使用障碍,我不知道宫博士是从哪个角度得出的那些设想? 宫敏: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文档标准,应该是信息存储的一个技术。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查阅明朝的文档,宋朝的文档,我们没有障碍,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中国的文字标准。文档到现在已经简单地从纸面上变成了数字文档,如果这个标准不设定好,那么将来我们的后人想要查阅今天的数字文档就会变成非常非常困难。因为这么一个文档要想真正起到文档的作用,格式就必须是公开的。这个公开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有不止一家可以实施这个文档,可以把它用软件的形式来实施。那么处理这些文档,阅读这些文档不会依赖于某一家的某一个产品来进行。如果说我们的这种文档的存储要依赖于某一家专有的一个软件来进行的话,那么这对大家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危险。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感觉。 主持人:共创联盟之前做过一个网站征集大家的签名反对微软文档标准,最新的投标结果是目前总的投票数到7941票,反对微软的是6902人,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初衷让共创联盟做这样一个网站。 刘澎:共创联盟是国内开源组织设立的一个组团,是以国家 863计划为导向的。他的宗旨是推动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在过去几年里头,共创软件会同有关方面,一直积极地支持我们国家的文档标准UOF的设立,为此组织了有关的技术人员还有有关的企业共同商讨。到了今年的时候呢,这个标准被国家正式通过了,将在下个月正式实施,为了保障我们国家的文档标准顺利实施,我们非常关注这个事情。最近微软希望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地借助区域性的标准,快速形成一个国际标准,这样的话对整个我们的文档标准的实施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而且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正性。作为标准来说应该被各个方面都接受,我们知道微软这个标准已经是事实上的标准了,他为何还要推出新出标准呢,这使我们感觉到非常担心的有几点。 第一点是他在这里包罗了特别多的东西,包罗了几十个软件功能进去。我们知道我们国家一般认为办公软件都是聚焦在文字处理演示和电子报表三个方面,现在看到的微软的这个标准呢,包括OOXML有六千多页,设计的方面非常多,实际是夹带上述三个软件领域里形成的优势,迅速地扩大到绘图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一系列地扩充出来。他实际在快速地跑马圈地,这些东西没有被充分讨论。我们知道一个国际标准按正常程序要经过大量的争论,大量论证,今天他试图走一条捷径,这样势必造成垄断的形式。比如英国人写的社会关系学,一些非稀缺资源变成垄断资源,第一个例子就是微软的WINDOWS。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信息没有披露出来,他所制订的标准范围没有界定,他快速圈出一大块地,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对整个全球的信息工业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按照英国人讲,很多通过合法的方式通过的东西,对其它方面同样会造成的困扰,比如汽车对环境的困扰,这都是由于社会各界没有重视,没有在早期干预,因此我们共创软件联盟希望在这个时间呢,利用这个标准的争议尽快地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也希望国内开源软件界尽快把我们自己的软件做好,加强竞争。 主持人:刘秘书长谈到“干预”两个字,您认为这种政府干预会对整个软件产业方向造成一个什么影响呢? 刘澎:中国政府干预是有影响的,但是不会产生很大的振动作用,因为我们知道微软历史上的软件已经形成很大的技术壁垒和强大的用户群,如果我们不提出来反对他,反而是有问题的,因为对于微软来说,如果我们刚才密谋仔细分析他,他其实看上去好象有点小题大作,因为他是一个事实标准,不需要再锦上添花做一个国际标准了。我们对这点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觉得他似乎在跑马圈地,或者他有更深刻的意图,所以我们特别恳切希望微软可以公布他的真实意图。作为中国政府反对他这个事情,我们呼吁中国反对,但是这个并不会对微软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主持人:是什么促使您旗帜鲜明地反对微软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呢?宫敏博士。 宫敏:我反对这样一个东西成为国际标准是基于这些考虑。现在一些在IT方面比较好的国际标准,都是在他成为国际标准以前已经被广泛实施,什么叫广泛实施,不只一个厂家,不只一个供货商在实施。作为国际标准提出来是对他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理解做规范,最有影响力的最早是一个ISE的标准,今天成为一个ISO的标准,就是可移植操作系统标准。但他的操作系统很多调用内部函数,外人根本不知道。如果不是相应公司的人,不会对那个的行为说得很清楚。作为国际标准,必须把它明确地说出来,它掉下去是什么样的行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标准呢,所谓的标准,或者说是标准的侯选者吧,据说他里面就有很多的函数说,这个函数的行为就像Word某个版本,Word某个版本是什么形成,不知道,没有定义。比如你应该明确地说,这个算法是什么,就要给出来是什么,而不是像某一个软件那样子来行为。 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如果他成为标准的话,别人是没法实施的,就只有一家可以实施,只有一家知道那个版本说的是什么,他的行为是什么。这个东西即使变成标准,也只有一家可以实施,对我们用户,对我们政府,政府实际是办公软件的最大用户,我们的政府的文档展现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某一个版本的软件的行为,一旦有一天这个软件拿不到了,别人没法精确地重复他的行为。这样子就会造成我们被锁定,政府被锁定,锁定于谁,锁定于办公套件的唯一提供商。 如果说,我们希望被锁定,那我无话可说,我希望没有一个人是希望被锁定的。实际上有很多外国政府在采购的时候都有一个条件,就是我要采购的这个东西,一定要有第二供货商,用刘老师的话讲就是有第二货源。 刘澎:这是美国政府采购的最重要的标准,但是美国政府最近几年都没有做好。 宫敏:现在从CPU这个角度有第二个货源的,英特尔和AMD,只有office这个东西没有第二货源,没有第二供货商,这对大家都是一个莫大的风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简单实用满足我们标准的东西,可以由不同的人来实施。这是作为一个标准应该做的事情。 主持人:实际上宫博士谈到一个话题是微软的标准有可能导致政府的信息安全受制于人。我不知道按照微软的这标准的描述,难道没有第二家软件厂商可以实现他的全部功能码? 宫敏:如果你知道有第二家的话,请你告诉我。 主持人:就是目前没有第二家,是吗? 宫敏:我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