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oogle政治:佩奇(Larry Page)的成年派对 最开始时,佩奇只有27岁,无人敢自信地叫他“远见者”。于是,施密持来了,佩奇成了他的学徒,一干就是10年。 佩奇和布林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赶走施密特。 不管佩奇多欣赏施密特的智慧,不论二人的合作带来多少成果,当10年学徒都不是容易的事 。 2011年,佩奇重新成为CEO,施密特转而担任董事长。 佩奇的动作很快,重组企业、加速结束一些产品。这样做强化了“科学法”的利用,也帮助自己树立了威信。 后来,佩奇花120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如果不考虑Google管理层的变动,很难理解这次收购。它是佩奇作为CEO进行的第一宗大交易。 4、关于摩托罗拉收购案的一些想法 2011年时,Google王冠已经让给了Facebook。 和社交网络一样,移动也成了Google一个关键增长点。移动的威胁来自苹果。 当时,许多人认为Google注定落后于苹果,成为移动领域的老二。 此时Google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如果人们对苹果系统设计威力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更积极进入到移动硬件领域。如果要这样做,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可以开个好头。 ——即使我们最终不需要摩托罗拉硬件业务,也可以从管理企业中学到许多。这些技能、见解可以帮我们管理其它硬件业务。 ——我们反正要为专利花大把的钱,为什么不全盘买下?最终可能会为收购资产减记,但谁关心年度回报?宁可度过一个糟糕的年份,也不要被蒙蔽的双眼,犯下迎战Facebook时的错误。 我觉得,收购不只是为了专利,也不只是为了让设备销售盈利。它只是一个保险,防犯移动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苹果,再搞出什么逆天的东西。如果你认为Google是一家追求长远目标、不断通过实验追求目标的企业,那么,收购摩托罗拉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大实验。 交易值这么多钱吗?现在断言还太早,只要Google能从收购中学到东西,不要在硬件上无知,交易就达到目的了。 5、接下来呢? Google这样运营企业并非没有缺点,下面就是几大缺点。 ——变化的愿景 当Google有一个清晰的想法,知道终点所在时,反复开发的方法在追求长远目标是很有效率的。例如,自驾汽车就是个好例子,不断测试,调整设计,获得了超预期的进步。 但是,如果在某市场上的原目标改变了,它的模式就变得低效率了。由于快速响应成了习惯,Google会频繁推出项目,在当时是重要的,但随后却变得并不重要了。市场在进化,优先顺序在调整,可能竞争对手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当这种事情发生时,Google项目就有被砍掉的危险。 当一个项目的目标变了,在检查与市场接受度有关的问题时,就很难找到原因了。到底是目标挑错了,还是执行不到位?很难说。 例如Google Docs,推出时,它的目的是打击微软Office。时间在前进,Office弱化,Docs存在的原因不再了,于是它整合到Drive,将竞争者重新定位为新生的Dropbox。 现在Drive/Docs又面临新挑战:苹果准备将iWork转为交叉平台web应用,Flickr扩大了免费存储战争。Drive团队如何对这些威胁作出反应呢? ——弱点二:外部沟通不够 科学家一般不擅外部沟通,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公关与讲故事的艺术有关,要让人家愿意听。在科学思维中,它相当于不诚实、篡改。科学家希望人们因为逻辑感相信一些事物,不是因为感情上共鸣了。 对于一些新项目,Google的沟通是糟糕的。 比如电子书项目,本来将图书馆的书电子化是好事,但Google操作不当,向作者宣战,还累及出版商。 ——弱点3:产品管理出现科学与艺术的矛盾 Google长于科学,快速反应可以快速改进产品。但是,同样的方法几乎无法让Google在功能和产品创意上领先,因为它无法通过研究来证明和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