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学习机 小霸王学习机是小霸王公司自主研发的电脑学习工具,在游戏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键盘、鼠标、以及词霸学习卡等配件。在电脑尚不普及的80、90年代成为孩子们当时家用电脑教育的启蒙产品。 八十年代末也正是学习机出现的年代,最早一批“家用”学习机应该是从台湾销进来的一批LASER-310型计算机。计算机内嵌操作系统,可编写简单的basic程序,并能使用普通录音机作为磁带记录仪。在五六年后,计算机发展到286-386,国内才掀起电脑热,一些公司也学着台湾做学习机,还加了摇杆和游戏磁带,内嵌了Logo等图形制作为主的语言,还记得最著名的广告语“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 小霸王学习机采用主频为1.8MHz 的8位处理器,主内存2K,图像核心为64色PPU,画面可显示2层卷轴和5个页面,其中2个背景页面各占用1KB显存,最多显示16种颜色,可以提供4个模拟声道和1个PCM数字声道。 学习机内附件包含:机器一台,手柄两只,鼠标一只,学习卡一盘,手柄模仿的是当时红透全球的任天堂红白机的手柄,键盘采用国际标准排列。而附送的学习卡带里面,内含WINDOWS纸牌、挖雷游戏、趣味化键盘指法练习和五笔字型教学速成等学习软件,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五笔学习、欣赏音乐和BASIC程序设计等。当然,还有最吸引我们这群小屁孩的一个功能就是兼容FC平台(Famicom,红白机,美国称NES)部分游戏。那种机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上世纪中国家用电脑教育的启蒙产品。 机械鼠标 1963年,全世界第一个鼠标原型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它是由Douglas Englebart博士创造,并由他的首席工程师Bill English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鼠标。1972年推出世界上首款的机械滚轮鼠标名为“Alto Mouse”。与光电鼠标相对,机械鼠标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 这种机械鼠标的底部是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使得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由于机械鼠标采用纯机械结构,定位精度难如人意,加上频频接触的电刷和译码轮磨损得较为厉害,直接影响了机械鼠标的使用寿命。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它就被成本同样低廉的“光机鼠标”所取代。 CRT显示器 显示器、包括电视产品进入液晶以前,整个市场上基本上CTR显示器所占据。CRT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前后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柱面再到平面直角,直至纯平的发展,纯平显示器更是成为CRT显示器的一个高峰。由于该类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特点,成为了组装电脑市场中的绝对中坚力量。那个时候人们都还在为了买15寸还是买17寸的CRT显示器计较着。 那时臃肿的CRT显示器摆在桌上非常霸气,而且许多人还特意为了避免辐射为显示器增加了一层防护玻璃。此外,在笔者的印象中,这种显示器如果出现故障“维修”起来也很容易。记得,使用几年后显示器要是出现了花屏、黑边等情况,只要用力对着其边框拍打,画面马上就会恢复。这一切现在想起来还是相当亲切的。不过,随着平面显示设备的发展,臃肿的CRT显示器已经逐渐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成为了二手市场、回收站中的常客,沦落到了当年千元,今日十块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