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听 世界上第一款“Walkman” 随身听是由索尼公司于1979年研发出来的Walkman便携磁带播放器,标志着便携式音乐理念的诞生,而Walkman一词也从此成为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代名词。随身听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斤二十几年了,其间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音乐标准及品种,但就怀念程度而言,这种采用模拟录音方式的磁带随身听仍然首当其冲。 自从飞利浦公司在1966年发布了第一盒录音磁带以来,作为一种音乐存储介质,它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已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而也正是由于当时磁带的价格低廉、具有方便的录音功能和良好的防震性能得到了广泛认可。而Walkman随身听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广泛流行,与其采用的磁带介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从实用性来说,磁带随身听有最大的缺陷是因为它采用的模拟录音方式,依靠磁带上磁感颗粒的分布记录声音,因此它的音质几乎在现在的数码音频产品面前不值一提。而且,在如此之长的一根‘带’上要快速找到其中一首歌也相当困难。不过即便如此,在当时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能有一台Walkman随身听,再配上一个“简陋”的耳麦足以成为大街上的焦点。不过,随着CD、MD以及后来MP3等随身数码设备的出现,这种磁带式Walkman随身听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甚至现如今你想要买盘磁带都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电子宠物 还记得电子宠物吗?数码暴龙机呢?总有一个是你养的吧?几天不洗澡,不喂食就会脏死、饿死,带你的电子宠物看医生,给它看书,最后因为电池没电而寿终正寝,这样的回忆我们相信很多人都有。特别是女孩子们,对电子宠物非常热衷,或许如今已经当“麻麻”的80后第一个“宝宝”就是那时候“出生”的呢。 电子宠物其实就是一个拥有着黑白屏幕的便携数字玩具而已。它更像是一种养成类的电子游戏。关于电子宠物的诞生,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纯粹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不管是机械宠物也好,还是电子宠物也罢,它们的共同点至少有这样一条:不必担心不小心“死掉”。 在起初,电子宠物的价格非常昂贵,一个手掌大的塑料玩具居然有的甚至高达百元左右,成为当时孩子们玩具箱中的一件“奢侈品”。不过,这类产品随着内容的单一、实际可玩性不高,价格很快也下降到了最后的10元、20元左右,而且后期往往价格越低的电子宠物可以“饲养”的动物类型就越多,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这类产品在流行过后的尴尬,直到98年、99年左右,彻底消声觅迹。 大哥大手机 1987年,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刚刚进入大陆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名称,叫“大哥大”。这其实是香港广东一带,称呼帮会头目的谐音。据说,手机获得此名称和影星洪金宝有关。当时,他在片场当导演时,移动电话更是从不离手,并常用手机发号施令。洪金宝本来就是香港影坛大师兄级的人物,别人尊称他为大哥大。因他拿手机的照片见报多了,大家也就索性用“大哥大”来指代了移动电脑这类产品。无论此源头是否属实,“大哥大”这三个字所携带的信息是明确的,在那个年代它便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对于不久前还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迈进“小康”的国人来说,它所带来的震撼是必然的。这不仅因为它的昂贵,也因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大哥大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摩托罗拉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推销移动电话。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此外,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虽然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有钱难求。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这不仅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是中小企业买得起的也不多。 性格外向的人,会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饭喝茶谈判,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个富贵的筹码和权杖,立刻会获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谈判也因此变得轻松。性格收敛的人,会将大哥大放在擦得铮亮的老板包中,老板包夹在腋下。适当时拿出来,拉出长长的天线,花上一元一分钟的话费,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便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那个年代的人们很淳朴,从不隐藏自己对别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一时间,梳大背头、抹发胶、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当年的人们一定也不会料想到,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就连街边拾荒者手里都会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虽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长天线已定格在了历史的长卷中,但那些妙趣横生的场景,仍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因为横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经把中国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