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卡式录音机、BP机、光驱等等,这些“上古”的数码产品早已离我们远去。虽然它们没有iPhone那引以为豪的视网膜显示屏;也没有Xbox和PS游戏机那栩栩如生的游戏画面;更没有Wii这样新颖超前的体感控制器,但是这些所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感动是现在这些炫目的数码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数码产品是对青春的一个祭奠,值得怀念。 任天堂 Family Computer (简写成红白机或FC) 如果说乔布斯用iPhone将移动互联网带给了全世界,那么当年任天堂就是用红白机将游戏展现给全世界玩家。在那个没有视网膜屏,只有像素点的游戏世界里,我们通过红白机获得了无数游戏的快乐。红白机的意义在于它是电子娱乐游戏全球化的先锋,长大后的我们依然喜欢玩游戏,无论是电脑上的网络游戏、电视游戏还是手机游戏,这些不都是从那个红白机时代开始的吗? 红白机全称是任天堂 Family Computer (简写成Famicom或红白机或FC),任天堂红白机-FC(Family Computer)是日本任天堂公司1983年生产的游戏主机,现在很多游戏的前身就是来自于FC,FC为游戏产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FC游戏机是日本游戏产业的起点,FC也曾在80、90年代风靡中国大陆,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人管它叫红白机,相信很多玩家都有在童年时代玩红白机游戏的经历,也有很多玩家就是从这个神奇的主机开始了自己的游戏生涯。 FC使用一颗理光制造的8位的2A03 NMOS处理器,PAL制式机型运行频率为1.773447MHz,NTSC制式机型运行频率为1.7897725MHz,主内存和显示内存为2KB。FC使用理光开发的图像控制器(PPU),有2KB的视频内存,背景仅能显示一个卷轴,画面分辨率为256x240 ,但因为NTSC系统的限制,不能显示顶部及底部的8条扫描线,所以分辨率剩下256x224。 FC游戏通常以只读内存形式存放于可插在主机插槽上的游戏卡中,FC主机上有一个复位开关、1个电源开关、1个游戏卡插槽、2个带有十字方向键的2键手柄(游戏控制器),主手柄上有“选择”和“开始”按钮。主机背面有电源接口、RF射频输出接口、视频图像输出接口、音频输出接口。前面还有一个扩展端口,用于连接光线枪、附加连发手柄等外部设备。 那时任天堂单是FC机的主机的发售收入就超过全美国的电视台的收入的总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任天堂的这个招牌,就算现在处于困境的任天堂,它的N64在美国都能卖的第一,可见美国人对任天堂的感情。截止到Nintendo在1996年1月官方宣布终止FC,其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6000万,其中日本1800万台,如果算上盗版或兼容机的话,数量更是惊人。现在该公司已经对其正式停止了维修红白机。 家用胶片相机 使用胶卷的相机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已经是“古董”级别的产品了,但是大约在04年以前,不论是小巧便携的傻瓜相机,还是专业复杂的单反、双反相机都是需要安装胶卷才能进行拍摄的。因此,这类相机也被统称为胶片相机。 虽然看似古老,但胶片相机仍然是现代照相机的一种类型,而所有当今数码相机的原理,皆源自胶片相机。不过,在使用中由于胶片相机不能即时查看拍摄图像效果,所以对拍摄者技术的要求更高。以至于在一些摄影界的老前辈对于现在的年青一代摄影师总是有些轻蔑的原因正是由此而来。此外,由于拍摄需要胶卷,所以不论是哪个旅游景点的柯达胶卷售卖亭,生意都非常火爆。 不过,随着现代相机的数码化,胶片相机也寿终正寝。数码照相凭借着拍照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可直接在相机或电脑上观看、编辑等特点在04年前后逐渐取代了风靡全球的胶片相机产品。 寻呼机 在手机不普及之前,通讯可不是靠吼,一般有业务需求的商务人士都会配备一个BP机,从早期的摩托罗拉的数显BP机进化到汉显BP机。而到了BP机末期的2000年初,手机依然非常昂贵,BP机由于价格低廉和国产低价产品进入市场,很多上了学的学生也配备BP机。那时候出去和女同学约会,BP机和公用电话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已离不开它。手机之前比较通行通讯工具,样子小巧,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和亚洲甚至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可以联系的通讯工具。 传呼机刚出现的时候,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于是能拥有一部传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大心愿。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了传呼机。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大,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手段即服务费价格战。当时有的传呼台服务较高,入网费100元,数字机一年180元(每月15元),汉字机一年600元(每月50元),为竞争用户,传呼台入网费从最初的100元降到50元、30元,直到最后免费入网,服务费也降到了数字机一年120元,汉字机每年三、四百元甚至更低。有的传呼台为了览更多用户,还增加了发送天气预报、股票信息、新闻等内容,一项内容每月2元。激烈的竞争使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最后所有信息免费发送。 1993年、1994年时,手机开始慢慢出现。不过那时人们常见的还是功能单一的集群电话,也就是常说的“大砖头”,一部二、三万元,只有大老板们才用得起,拿在手里就像身份标志一样,牛气十足,因为当时它的确只有少数人用得起。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业务在手机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1996年开始出现下滑,用户减少,传呼台数量也急剧下降。直到2005年以后寻呼机淡出中国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