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妖魔化公敌SCO SCO是一家小公司,这点很重要。妖魔化一家小公司,远比妖魔化一个微软这样庞然大物要省时省力得多。 当然,SCO是咎由自取。很多人追问,难道为了赚钱就可以这么无耻么?不过我想,SCO基本上应该算是一个守法经营的企业,和大多数苦苦求生的企业并无二致,即使无耻,也仍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无耻。所以,SCO的咎由自取,跟坑蒙拐骗无关,跟欺行霸市无关,它错就错在,告谁都可以,万万不该把IBM给告了。把IBM告了也没关系,万万不该招惹Linux及其拥趸。 这下,SCO的麻烦就大了。 在写给开源组织的公开信中,SCO的CEO Darl McBride也承认,“我们指出在当前Linux软件开发模式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知识产权问题,因而,惹恼了开放源码组织的某些人物”,他还表示了这种担心,即“当公司采取一些商务或者法律行动时,由于惹恼了开放源码组织,从而使他们担心成为下一个遭受计算机攻击的对象”。不过,他显然还是低估了这种攻击的破坏力。 在SCO于今年3月指控IBM把属于SCO的Unix代码不适当地放到了Linux中之后,SCO网站遭受了3次拒绝服务(DoS)攻击,这些攻击明显是由Linux及开源组织的拥戴者发动的。对于这些网络痞子的数字化打砸抢行为,开源组织的领导人第一反应就是否认。在5月初SCO网站遭受第一次攻击后,自由软件运动教父Eric Raymond公开声称,“我们Linux社区不考虑采取任何类似‘拒绝服务攻击’或者其他违法入侵的行为来解决我们和其他操作系统之间的争端”,“我们的骄傲也让我们不屑于肮脏的攻击”。 不过,当“肮脏的攻击”8月份再度出现的时候,Raymond间接承认,攻击者的确来自Linux社区。 其实,网络痞子们如此肆无忌惮,与开源组织领导人对SCO一再表示的鄙夷态度和对官司的乐观情绪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在各大咨询公司建议企业对Linux采购保持慎重的同时,在开源社区内部,几乎没有人认真考虑过用户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没有人冷静地检讨GPL及自由软件开发模式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漏洞。开源组织的权贵们一边丑化着SCO,一边不断向外界传递着胜利在握的乐观情绪。 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在官司开始之初就颇有意味地暗示说:“当SCO不能在市场上得到什么的时候,只有提出控告,打那些巨富投资商的主意了。”“老爸”们定了基调之后,整个开源社区立刻充满了对SCO的攻击和谩骂,这种攻击和谩骂的肮脏程度,与他们所宣称的清高和骄傲形成鲜明对照。有人甚至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冒用McBride的名义发送垃圾邮件的办法,向SCO的身上泼粪,知识流氓总是比一般的流氓有创意。 让Linux社区能够底气十足地满不在乎的,是IBM。SCO曾经表示,来自Linux社区的攻击得到了IBM的幕后唆使。在Linux社区看来,IBM是一家大公司,它有足够多的现金,足够大的影响力,和足够丰富的诉讼经验,IBM不可能输掉官司。 对IBM来说,相中Linux,是相中了一种回报率较高的投资;对Linux来说,傍上IBM,是傍上了一个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达官贵人。这种民女与富豪的联姻,让双方得到的好处,远比“从此过着幸福生活”来得丰富。这桩婚姻的一边,是钱、权势和地位,另一边,是草根、大众和民意。这样两股势力的合流,让他们有足够的本钱藐视一切,也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当SCO公开表示皇帝可能什么都没穿的时候,实际上它就把自己暴露在交叉火力的开阔地带,因为Linux这位皇帝显然不如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位皇帝那么有涵养。 很明显,拒绝服务攻击比直接拿板砖砸人家店铺的玻璃更为数字化,在BBS上吐口水也比拍着大腿当街叫骂更加知识经济。不过,这些行为除了让人们对Linux社区的层次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之外,似乎并不能真正伤害到SCO,也无法真正展示他们的智慧。所以,Linux需要有更好的手段来打击SCO,比如诉讼。 Linux相关企业和组织在世界各地差不多同时发起了针对SCO的诉讼,基本形成了一种群殴的局面。IBM以SCO自己也曾发行过Linux为由对SCO提起反诉。Red Hat一方面声称SCO的官司对自己的业务毫无影响,一方面又以SCO妨碍了自己赚钱为由把SCO告上法庭。在欧洲,德国一个名为LinuxTag的Linux组织,则以SCO败坏了Linux的名声的理由把SCO送上法庭,SCO被判赔偿10000欧元。 尽管SCO并没表现得焦头烂额应接不暇,但你不能不承认,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像一出舞台剧,在热闹的场景之下,没有人还会关心主角们在说什么。如果总有人在一旁起哄,一本正经地朗诵大段独白的哈姆雷特王子,是不是也会看起来像个小丑? 成了“公敌”的SCO就像一个被红卫兵押上台的“走资派”,往他脸上吐口唾沫,都能表现你的革命。倘若还能踹上两脚,就极有可能博得满堂喝彩。Novell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演技极佳的角色。 论血缘,Novell和SCO算得上直系亲属,SCO的前身Caldera公司本身就是在Novell前CEO Ray Noorda的支持下成立的,并且Caldera的主要成员大多来自Novell。SCO现任CEO Darl McBride从1988年到1996年曾在Novell工作,并担任Novell副总裁。两家公司一直是极为密切的的生意伙伴,与Novell的完美整合曾被视为Caldera OpenLinux的一个强项。SCO现在持有的对Unix的各种权利,很大一部分也是从Novell手中买下的。 亲不亲,立场分。在利益面前,即使像Novell和SCO这样的亲情,也一样可以被吐得满脸唾沫。今年5月28日,就是SCO发布季报的那一天,Novell发表了一份声明,称SCO并不拥有UNIX System V的专利权和Unix的版权,这些权利属于Novell;并且,没有证据证明SCO所说的某些UNIX System V代码已复制到Linux中。在发给SCO的一封信中,Novell的CEO Jack Messman断言:SCO的真正用意“无非是要制造人们对Linux的恐怖、不信任和怀疑,并最终从Linux分销商和用户那里敲一笔”。 Novell大义灭亲的义举立刻得到Linux社区的喝彩,开放源代码的主要倡导者Bruce Perens说:“我们很钦佩他们的做法。”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替Novell美言几句,“由于最近宣布通过NetWare服务来支持Linux,加上这次辟谣……Novell已赢得了人心,深受开发人员和公司的信赖。” 尽管后来SCO又拿出证据证明Novell的确把Unix的所有权利都卖给了SCO,但大家已经不再关心事情的真相,重要的是,Novell曾经为妖魔化SCO出过力,因此Novell已经是“自己人”。 McBride曾向ComputerWorld的记者说,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想要“尽力去关心那些我们的股东和雇员们,以及那些权利被蔑视的人”,SCO的股价也确实从3月份的3美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18美元左右。但,在Linux排山倒海的喧嚣中,SCO的声音是微弱的,没人听得到,也没人打算听到。既然Linux已经决定让SCO扮演一只过街老鼠,无论它自己愿不愿意,它都只能成为一只过街老鼠。 这是一个教训,也是Linux组织希望给我们的一个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