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洪波,写于2003年,原文首发于 ChinaByte 一、灰姑娘的狂欢 今年初,林纳斯·托瓦兹承认:“如果在12年前,有人告诉我Linux会发展到今天的模样,我肯定会惊得目瞪口呆。” 托瓦兹说的是实话。1991年,这名21岁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偶然地制造出了Linux这个小玩具,没有人能想到它后来被用作杀人越货的武器,更重要的,没有人能想到它最终成为一种讨伐异数鼓动圣战的宗教。 不过,在最初相当长的时间里,Linux并不特别招人待见,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群高级程序员和发烧友手中自娱自乐的玩物。当然,这个玩物有着某些后来看起来极其重要的特性:免费、源代码开放、可自由复制修改传播。正是这些特性,使它可以被赋予各种千奇百怪的教义,逐渐神圣化,并且得以迅速扩散。 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或者有多少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钱人怎么看待它,这就像一种动物值多少钱,常常取决于“美食家”打算花多少钱去吃它。 在度过了漫长而寂寞的童年之后,到1999年前后,开放源码的Linux终于引起了华尔街和一些商业企业的关注,一如互联网曾经引起的那种关注。1999年,泡沫四溢的互联网已经被赋予重写经济学的崇高使命,Linux,这个相貌平平发育不良的少女,忽然被发现,她身上有着某种特殊的潜质。就像用互联网涂改经济学已经带来无尽的机会,Linux也暗含着另一种诱人的可能,即充当Windows的“掘墓人”。 这样的发现当然是激动人心的。想想看,掘Windows的墓,通俗点说,不就意味着可以重新分配微软持有的那些财富吗?在微软已经基本等同于一座造币工厂的时候,瓜分微软,就是瓜分财富,就是打劫银行。既然已经知道那座墓里藏着很多财宝,押宝“掘墓人”Linux,无非是押宝那些眼下还属于微软的财宝。而且,那些有钱人从来不在乎花点钱为投机活动置办一件迷人的外衣。所以,张君拿着武器抢劫运钞车,是死罪;有钱人拿着Linux瓜分微软,是正义。 在大量.COM企业上市圈钱的热潮中,1999年8月11日,以开发Red Hat Linux著称的Red Hat公司的股票在Nasdaq挂牌,股价当日狂升482%。4个月后,历史性的1999年12月9日,Red Hat股价窜升至286美元,免费的价值借助墨绿色的美元,得以完整体现。不过Red Hat的奇迹跟另一只Linux概念股比起来,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同一天,VA Linux的股票以30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当天即创下股价暴涨733%的前无古人的记录,当日最高价达到320美元,最终以239美元收盘。VA Linux公司的奠基人兼投资人拉里·奥古斯丁一夜间身家暴涨16亿美元,成功跻身富豪行列,成为Linux帮助实现“美国梦”的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999年12月9日,Linux所倡导的免费与开放,就以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压起了赚大钱的跷跷板。这个日子从它被创造出那天起,就成了Linux概念股的一个永远无法再现的历史标本,但它所带动的Linux概念的投机热潮,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还不停地缔造出诸如Linux网站开通一周就被高价收购的传奇故事。想发财?鼓捣Linux吧。据统计,1999年投到Linux站点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 罗大佑早在20年前就说过,“今天的欢乐将是明天创痛的回忆”。今天,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VA Linux,已经把Linux从公司名称中拿掉了,改为VA Software,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作为垃圾股其股价徘徊在0.9美元上下的命运。Red Hat好一些,6美元左右的股价应该可以让人稍感欣慰。 1999年12月9日,是一位老妇人永远辉煌的18岁。 这几乎是那个灰姑娘故事的现代翻版,不过在这个版本中,灰姑娘并没跟王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狂欢的舞会之后,她重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只是曾经沧海的她心境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平和。无论如何,这场狂欢让相貌平平发育不良的Linux得以广为人知,算是做了一个价格高昂的广告,其广告效应在其后相当长的日子里逐渐显现出来。起码,懂Linux的程序员变得比以前抢手了,工作容易找,还可以要个高价,怎么说都比满大街的MCSE显得贵重。 短时间内,国内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一批搭Linux顺风车的公司,如Xteam、蓝点等。他们徘徊在狂欢舞会的大门外边,东张西望搔首弄姿。他们需要一张舞会的门票,他们渴望被有钱人领到明亮的灯光下,渴望被他们带回家,从此颐指气使锦衣华食。其实中国人并不偏爱Linux,也并不认同Linux所宣扬的理念,所以在Linux的发展历程中,难得见到国内软件公司和程序员的贡献,那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Linux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免费和开放,而在于这种免费和开放,让投机的成本空前降低。所以在Linux周围,一时间挤满了投机分子,大家面面相觑心照不宣,真实的欲念被包裹得光鲜而华美。不过归根结底,阿Q的革命诉求,其实只是在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上跟吴妈困觉而已。 Xteam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香港创业板,蓝点则通过收购美国上市公司也实现了上市的夙愿。打起Linux的旗号,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好处。至少,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你张开了嘴。 二、免费免出生意 投资Linux的银行家和投资人,后来大都很失意。爬上高峰之后,Linux股价纷纷做起了自由落体运动,把攥着Linux股票的人急得直想跳楼。 与银行家和投资人关心股票价格不同,商业企业可能更关心Linux这种免费操作系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中国人讲“在商言商”,西方人说“business is business”,一味地高举免费的大旗,以打倒copyright为己任,丝毫不关心挣不挣钱,那是Linux发烧友,而不是商人。如果商人肯掏出真金白银支持Linux,并不是因为他们比较慈善,而是因为这种支持,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或者可以折算成真金白银的其他利益。他们并不特别地热爱免费,如果免费能够免出更大的生意,他们当然乐意从生意的角度,支持一下免费。 当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厂商宣布支持Linux,尽管不可能带来股票狂升时那种令人窒息的心跳,但免费的Linux却出现了真正的商机。 《商业周刊》断言:“自由软件业的开发者大部分水平不高,不可能制造高端的企业级产品”。这话让很多Linux铁杆儿很不受用,甚至很屈辱。但事实正是如此,商业企业的大规模介入,才让出身卑微的Linux真正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今这样一个发达的商业社会,包装一种操作系统,并不比包装一个歌星更有难度。Linux将具有何种价值,取决于你赋予它何种价值。大把的美金砸进去,再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会变得很有价值。如果出资人本身就是大腕,垃圾被包装成偶像,都没什么奇怪的。 对Linux的实质支持,来自大腕IBM。 IBM的古老和庞大,让它拥有别的公司所不具备的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跟我们一起走,我们是大公司”,IBM这种舍我其谁天生领袖的做派,通常是难以抗拒的。 在操作系统领域已经几乎无所作为的IBM,除了投入巨资进行Linux的研发,同时它还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的Linux开发和服务团队。IBM的加入,让Linux的形象一下子有了质的提升,彻底打消了人们对Linux只是个业余玩家的业余作品的印象,和由此产生的疑虑。1999年,时任IBM服务器部门负责人的彭明盛,就做出了进军Linux的决策。第二年,IBM投入10亿美元,大规模展开Linux战略。回报是明显的,也是可以预料的。现在,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大型主机已占IBM大型主机总销量的15%。2002年,IBM从Linux市场上赚取了10亿美元。对实用主义的IBM来说,Linux可以拿来赚钱,这就够了。至于Linux拥护者所看重的道义,在生意之余夸夸其谈几句也不是不可以,但IBM从来不会把道义与生意混为一谈。 在支持Linux的知名厂商中,还包括Intel、Dell、HP这样的硬件厂商。这很好理解,如果免费Linux可以帮助他们卖出更多的收费的硬件,何乐不为?这里面同样不包含任何道德或道义倾向。其实,在打Linux主意的人中,相当一部分实际打的是微软的主意,他们把对微软的憎转化为对Linux的爱,他们希望Intel们也跟他们一起恨微软,爱Linux。不过,Intel们并没有道德家们那样的爱憎,因此你不能指望为了支持Linux,他们会放弃支持Windows。生意就是生意,在Linux和Windows之间,并不存在谁比谁更正义的问题,用户需要的就是合理的。因此,如同他们在Windows上已经赚到了钱一样,他们在Linux上也已经赚到了钱,而且肯定会赚更多的钱。 想拿Linux杀人的公司也有,Sun就是一个。Sun坚持认为,“Linux仍然是轻量级的选手”,无法与Sun昂贵的服务器产品相提并论,尽管Sun的用户常常并不这么想。Sun认为,Linux的发展前途在于桌面PC操作系统,而那正是宿敌微软的势力范围,Sun一心盼望着Linux能将战火烧到微软的卧室。不过现实很残酷,与Linux在桌面领域不成气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它在服务器领域的突飞猛进。 IDC公司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Unix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已经减少了一半,而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几乎增长了3倍。以前,Unix主机一直是昂贵的代名词,微软的NT服务器凭借低价策略抢占了Unix的大片江山,已经让Sun这样的传统Unix厂商恨得咬牙切齿,现在又有了不要钱的Linux,这让Sun们顿时觉得生不如死。Linux 12年来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让Unix主机变得奢侈而且不必要,从而让Unix厂商也变得多余而且不必要。 尽管Sun也在2002年中发布了Linux战略,但2002年第四季度,其Unix服务器销售额达到6.75亿美元,而Linux服务器的销售额只有象征性的130万美元。可见Sun的Linux战略只是一种姿态,肥美的Unix服务器利润让它对Linux想爱却不敢爱。美林的分析师米卢诺维奇在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称,“我们认为Sun可能会变得不再重要的论调,在圣克拉拉(Sun的总部)或许会不受欢迎,但是我们看不到太多可以改变我们观点的迹象。”Sun的服务器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6.3%下降到了4.9%,以至于很多人怀疑,假如Sun想把自己卖掉,会不会有人对它感兴趣。Sun想用Linux杀人,自己却几乎被杀,Linux这种敌我不分的两面性,让Sun尝尽苦头。 把Linux当炸药包用的,还有Oracle,不过与Sun不同,Oracle既要赚钱,又要杀人。尽管在拉里·埃利森的嘴里一直都充满了对免费、开放的讴歌和对昂贵、封闭的诅咒,但Oracle的数据库和其他企业级产品既不免费,又不开放,我们却从未听到埃利森诅咒过自己。Oracle一边对微软骂骂咧咧,一边忙不迭地借助免费、开放的Linux恶狠狠地赚钱,这样它就把所有能从Linux上捞到的好处全都捞到了。 或许Oracle压根就认为,只有自己的昂贵、封闭才是正当的。不过,Oracle也并非高枕无忧,它的利润丰厚的数据库产品正受到另一种开源软件——MySQL数据库的威胁。据调查,全世界目前已经有将近400万台低端服务器安装了MySQL开源数据库软件,著名的Yahoo和Google都成为MySQL的用户。业内人士估计用不了多久,MySQL就会对眼下由微软、Oracle和IBM所主导的高端服务器软件市场构成真正的威胁,就像目前Linux威胁着Windows一样。 eWEEK Labs/PC Labs最近对5种数据库产品所进行的测试,甚至得出了MySQL最新的4.0.1版本性能可以和Oracle 9i媲美的结论。不管这一结论有多大的片面性,它都会提醒Oracle,永远不要把矛和盾放在一起卖,那样,矛才是世上最锋利的矛,盾才是世上最坚固的盾。对Oracle来说,免费并且开放的Linux是好的,免费并且开放的MySQL是坏的,昂贵并且封闭的Oracle是好的,昂贵并且封闭的Windows是坏的,这既是一种道义立场,也是一种商业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