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 移动战争的一半在于吸引开发者 六大巨头中有三大分别拥有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Apple有iOS,Google有Android,Microsoft有Windows Phone。除此之外,Amazon和Sony也通过出售拥有定制化界面(接口)的设备掌握话语权,而Facebook干脆收购了全球最为火爆的应用之一,Instagram。各家在部署移动战略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各有千秋。现在,移动端的业务从发展,扩张到最终的盈利已经有一段年月。所以,对六大巨头来说,它们要么得控制移动设备,要么得控制在上面跑的应用,才能保证自己的大生态能够稳健发展。 Apple在推iPad时不使用Mac OS而是新推iOS,一开始还受到不少诟病,但是后来这个决定被一次次证明是对的。现在,原先Apple闻名一时的Mac OS X也要跟“MAc”撇清关系,去掉了前面“Mac”,而慢慢向iOS靠拢。尽管iOS有其局限性并不完美,但不可否认,iOS简洁的设计和易用性还是为其赢得了广大用户。而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聚集到iOS上来开发应用,也使得iOS的整个生态欣欣向荣。对Apple来说,iOS上广泛的开发者基础也让他们掌握了控制权:即他们可以筛选那些最为优质的应用提供给消费者。而Apple在整个移动端的作用其实堪比Twitter:Apple可以专心研发新功能,而它的深度用户会不断在上面推出吸引眼球的内容。Apple的整个势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iOS VS Android——时代之战 夸了Apple这么多,现在让我们来看看Google。Google新推的Android4.0进步不小,跟iOS相比拥有更多的定制化功能和灵活性,因而受到不少开发者青睐。在两大平台上,用户可选应用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当然,只有像Paper和Sparrow这样的大热应用也发布在Android上时,这种差距才会完全消失。跟竞争对手相比,Google的一个很大优势是,它自己开发了一批最好的移动和网络应用。Google的Gmail客户端支持标签和线程功能,基本上覆盖了网络版的功能。而且,用户一旦在移动设备上登陆Gmail,整个设备就会自动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初始化。 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而言,让用户在新设备上可以轻松进行初始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而Android无疑是这一方面的赢家。Google的Gmail服务堪称业内最好,这为其积累了广大用户,很多用户也顺带使用了Gtalk,Google+还有Google Voice。如果说Google在哪一块做得不足的话,那无疑是:运行Android的机子太多了,而这为开发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他们需要根据手机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处理器规格来调整应用。而对用户来说,假如他们换了一款手机,也可能会有不一致的用户体验。 而Amazon通过对Android的调整并推出自己的Kindle Fire,更进一步缩小了Apple和Google之间的距离。Amazon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媒体消费上,它砍掉了Android上面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只要他们购买了Amazon的设备,他们就可以享用Amazon应用商店提供的各种内容,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Google Play只卖移动应用的不足。Kindle的电子书市场,Amazon MP3,还有即时的视频流服务,都是Amazon的杀手锏。 而且。Amazon在设备的初始化上面走得比Google更远,用户在Kindle或者Kindle Fires上登陆账户时,会自动加载用户作为买家的账户信息。尽管这种做法乍一看让人有点不安,但是实际上,这却方便了用户得到更为顺畅的体验。不过,目前Amazon的业务规模还不至于搅合整个移动端,所以,它尚未百分百加入这场战斗。 除了操作系统以外,移动生态似乎还有别的发展空间 Windows Phone是Microsoft重整雄风非常重要的一步,Microsoft试图通过Windows Phone来为用户提供最为平滑最为经典的体验,以期跟iOS和Android4.0抗衡。但是,Windows Phone现在的问题是,它即没有使用它的广大的用户群,也没有支持它的多元化的应用,而后者正是iOS和Android发展市场很重要的一环。对Microsoft来说,Windows Phone还是他们相对薄弱的一个战斗力,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还必须不断优化Windows Phone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引导市场。 跟Android一样,Windows Phone也有一个联通应用商店的网络接口,这样所有应用就可以直接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也可以用于远程的手机位置跟踪,通过密码对手机进行锁定等操作。Apple通过iTunes也有相似的远程控制和应用安装功能,但是并没有像Google和Microsoft做得那样精细易用。 尽管关于Facebook推出手机的谣言已经传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扎克伯格当前的目标似乎是,在所有可见的平台上构建自己的社交网路。通过Facebook Connect,用户可以登录一些最为时兴的应用,比如Skype,Foursquare,Groupon,Draw Something等等。假如应用开发者可以对Facebook现有API进行充分利用,应用用户就可以将内容贴到Facebook wall上,签到,并开展Facebook上的各种社交活动。所以,现在的Facebook很像当年尚未推出Chrome浏览器但是已经将搜索做得风生水起的Google:尽管Facebook并不能主宰用户去使用它提供的服务,但是因为Facebook让很多用户体验都变得更为简单,因而其用户还是在不断增长。而且,Facebook不出售自己的硬件,就意味着消费者在成为Facebook的用户的同时可以自行选择硬件。 有一天PlayStation认证可能意味着什么,但今天它还是一个空洞的标签 跟Amazon一样,Sony试图通过为用户提供独家的用户体验,来进一步改造Android。但是,跟Amazon不同的是,Sony的整个改革力度还流于表面,只是发布了一些畅享音乐和视频的应用,而整个PlayStation还尚在襁褓。先前,大家认为PlayStation的认证可能会在整个移动游戏中掀起轩然大波,但是现在的PlayStation只是充斥着一些Sony和SonyEricsson的移动产品,显然没有达到先前的预期。Sony在PlayStation品牌建立和产品丰富上面也不给力,这就使得它在移动战斗中总体落后。实际上,Sony的移动设备上所有的产品,在Android上都可以被拷贝出来,而且Android上的软件更新还比Sony的还要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