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 黑客理查德·格林布赖特(Richard Greenblatt)对HTML和C++等主流语言的应用方式很不满,他十分怀念LISP语言,这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时使用的语言。 他说,商业利益正在入侵计算机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初是建立在开放和创造性的理想之上的。在格林布赖特的黄金时期,他会和朋友会分享代码,而且他们工作的目的只是开发更好的产品。他说:“今天的人会设计一种迫使你不断点击按钮的网页,这样用户就会看到很多广告。简单地说,那些成功的人是给你带来最大不便的人。” 格林布赖特属于另一群人,他们一直保持着最初的驱动力——发现的喜悦和想法的自由交流。这些人没有推出数百万美元的产品,也没有成为偶像。 在我参加第25届年度黑客大会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这种理想主义者。会议的内容包罗万象——从经济理论到数据存储。尽管会议主张邀请更多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参与,但与会者中年龄较大的居多。科技领域现在已经新人辈出,但那些年龄较大的人仍在努力,尽管他们并未取得令人关注的成就。 在麻省理工学院,格林布赖特开始使用互动电脑。他成为最优秀的代码编写者之一,作品包括先进的LISP编辑器和一款电脑棋类游戏。当时,他被成为黑客中的黑客。 但与其他高手不同,格林布赖特的工作并未引起巨大的关注。目前,他将自己称为独立研究者。他说:“在过去的15年中,我一直在研究thread memory,涉及机器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这是一种基础研究,目前还无法应用,但是具有意义。” 另一位坚持理想的是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他开发了GNU操作系统,目前该系统与Linux被共同用于成千上万的电脑上。此外,他还为自由软件运动提供了知识框架,这一运动是当代软件业的重要元素,同时对互联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软件界有圣人的话,斯托曼就是当之无愧的一位。 他同样因不屈的个性为而闻名。2002年,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的倡导者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写道:“我并不很了解斯托曼,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难令人喜欢。”在我对他的最初采访中,他说:“我是一种逝去的文化的最后的幸存者,可以说,我不再不属于这个世界。我甚至认为自己不应该继续活下去。”现在,我在一个中餐馆再次对他进行采访时,他进一步明确的这些观点:“我曾经想,如果我从未降生到这个世界该多好。就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而言,我的存在还是值得的。但我确实希望自己没有经历那么多痛苦。” 这种痛苦一方面是因为孤独,孤独对电脑爱好者来说是很普遍的。在上世纪80年代,心理调查发现黑客多是一些努力避免人际交往的失败者。而随着黑客文化的传播和被大众的接受,黑客开始被看作名人。 图片: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公司倡导黑客价值。 李·费尔森斯坦(Lee Felsenstein)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就是比尔·盖茨的公开信谴责的对象。他认为,为大众提供低价电脑,将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便使信息更好地反映事实、促进信息的传播。他因为开发Osborne 1电脑而出名,但是他的公司和研究院相继破产。他说:“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抱怨和悔恨,但我不会这么做。” 相反,现在他开始培养新一代的极客。在加州的山景城,他成了了一个名为“黑客武术馆”的机构,这是一个设备齐全的黑客DIY场所,对学员进行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