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个小问题 这么多浏览器学习Chrome还有一点让我颇为不爽,那就是标题栏的取消。 有访客说标题栏就应该取消,看着就不爽,空出那么一大块地方不知道干什么。真的不知道干什么吗?看看这个截图: 我的千千静听,悬浮窗和输入法到底应该放在哪呢?我实在是喜欢Chrome,可是这么着又不行,无奈之下只好又开了一个完全没用的工具栏,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是有标题栏的浏览器,当然不会有这个问题。可是回头一想—— 为什么我需要一个空白来放这些东西呢?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呢? 没错,它们都是Windows下的外部程序。换句话说,假如用linux的上网本,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苦恼,那种情况下标题栏才是完全的多余。这么一想,又回到了浏览器跨平台这个问题上面。 以后如果我们偶然需要在浏览器之外开什么程序或功能(就算是上网本也有这个需要),该怎么办呢?苹果最先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答案:Dashboard,Gadget,Widget——随你怎么叫好了,反正这种类型的小工具就是答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平时不显示,一按热键就跳出来,这不就不需要长期留守在屏幕了吗?如果是一开始接触电脑就熟悉这种操作习惯,肯定不需要为常驻屏幕的工具条犯愁。更重要的是,现在网页的制作技术已经完全可以通过纯粹的页面显示来实现这样的功能,甚至跳出窗口也无所谓。 我们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工具条常驻屏幕的使用习惯,完全是由我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windows使用习惯造成的。所以,Chrome那样的浏览器就是为了让我们尽可能跳出windows习惯的限制,一款浏览器改变一个人使用电脑的习惯到底有没有可能?反正Chrome大抵是想这么做。 假如真的这么做了,对Firefox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4、Firefox到底应该怎么办? Firefox流行的原因很多人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 Firefox在跨平台的界面上用户体验基本完全一致,用户脱离Windows环境以后使用也不会遇到任何障碍,所以带来了Windows和Linux(顺便还有Mac)用户的交互流动。对于高端用户来说,Firefox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是可定制的,而插件跨平台通用,这就把如前所述在Windows环境下养成的操作习惯带到了其他平台。标题栏、侧边栏、工具条和状态栏这样的布局是起源于Windows的,但是Firefox的流行推动这样的布局成为了一个跨平台的界面设计标准。 所以Firefox在自己的传统上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如今出现了类似Chrome这样的界面改动,对Firefox这样一款多少象征着“传统”的浏览器来说显然弊大于利。 * 这样的界面改动需要老用户花时间来适应,新用户则会被Chrome分流; * 这样的界面改动消除了Firefox最重要的功能——插件的生存空间,未来的兼容开发都会成问题; * 这样的界面改动会让Firefox变得“不再像Firefox",把自己拖入和Chrome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当中,从而在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始终处于跟风的地位。 Firefox,我给你的建议是,你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安静的发挥自己的特长,靠插件和自定义来保持老用户,发展新用户,这就够了。变成第二个Chrome,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昏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