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越来越稳健,虽然冷空气还会时常来搅搅局,但无论是街边的树,还是各种的花都无不昭示着春天的气息!但气温依旧还是停在多变的程度,亲爱的看官们你们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啊!话不多说,本周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开源资讯回顾,还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收获,这周的开源业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有料”的开源资讯值得大家关注!回顾过去的一周,微软成为了这一周开源界的绝对主角。就在这短短的一周里,微软接二连三地推出重磅的开源消息,曾经还视开源为“癌症”的微软为什么会这么迅速地向开源靠拢呢?纳德拉你这么做,盖茨知道么?本周一开头,微软就率先推出了IE的开源项目,全球份额最终的浏览器投入了开源的怀抱;随后,微软继续开源脚步。本周中,微软公开宣布Windows Docker和Nano Server开源。Windows Docker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微软其实早就拥有多种容器隔离技术,例如Hyper-V,SoftGrid(现在叫做APP-V),终端服务(现在换马甲叫做RDS),还有即将粉墨登场的Docker!随后更大的开源消息,微软表示Window开源那是完全有可能的。或许就在不久的未来!你能想想么?你曾期待有那么一天么?这个愿望即将成为现实,实在令广大的开源人雀跃!本周,中国第一个社区主导的开源生态调查报告:《2015年中国开源生态系统报告》正式发布,本报告是由开源社成员们自发贡献完成,首次在国内以社区协作的方式推出,以草根的方式自底向上完成。绝对全新的成文形式,你还不来关注!尽管Ubuntu touch还是一个年轻的平台。但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已经有超过 1200 款应用程序已经可以在 Ubuntu touch 操作系统运行,包括一些重要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Telegram,切断绳子,TOX或GCompris。当然中国用户更加渴望国内的软件能够运行在Ubuntu touch上。为了了解当前美国市场对Docker和其它操作系统虚拟化工具(OSVP)的使用情况,VMblog.com和CloudCow.com共同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来自VMblog社区和CloudCow社区的一共745人参与了本次调查,样本大小足以代表美国市场。详细报告,我们将在这次专辑为大家带来……在这忙碌的一周里,开源界有哪些新动向呢?IT巨头又有哪些开源新进展呢?各种开源软件出新版了么?又推出什么开源软件了么?我们还是来一起回顾下最近的开源动态吧! 谈到开源,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开源既是各社区敞开大门的交流合作,又是行业精英的高端峰会,或是电脑前敲打代码的黑客高手,也是闪光灯下激昂演讲的社区领袖。这些都是开源,又都不能代表开源的全部,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开源的生态系统。此次由开源社成员们推出的中国开源生态系统报告就是力图还原一个完整的中国开源生态图,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当前中国开源的整体生态环境,包括开源人士,社区,网站,公司,组织,会议和活动等,并以此展现开源在中国的进展和成就。 本报告是由开源社成员们自发贡献完成,首次在国内以社区协作的方式推出,以草根的方式自底向上完成。与整个庞大的开源社区比,我们个人的视野和资源都有局限,该报告如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我们希望由此抛砖引玉,邀请更多的社区和个人加入,一起来完善此报告。该报告在Github和开源社论坛发布,基于Creative Commons Zero v1.0 Universal 许可证分享,任何个人和组织均可对此报告进行补充和贡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放标准的普及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等诸多创新及发展,开源技术凭借其开放性、低成本、稳定性、灵活性、安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成为一种主流开发模式。中国开源氛围良好,有着广泛的受众,其中根据人群和技术的区别,形成了不同的社区和组织。高校作为开源在中国布道传播的主要渠道,在校园人群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突出的代表像中科院开源软件协会(OpenCAS)、TUNA等,在社团组织者的管理下传承非常出色,每届都不断有新人参与。而社会人群更多按照地域形成兴趣小组,历史最为悠久的要数各地的Linux User Group,定期聚会讨论各种技术和理念。国内的专家学者如倪光南,陆首群等是国内开源产业最积极的倡导者,为开源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开源社区的成熟,人群的壮大,逐渐在国内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力的开源社区会议。作为一个全球化的运动,国际交流是开源的重要部分。目前国内的企业和个人已经开始在部分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上崭露头角。 由开源社发布的中国开源生态系统报告通过引进开源、参与开源、影响开源三个章节分析了目前中国开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对国内的开源力量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让社区和个人对自身所处环境和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中国的开源生态系统在前两个阶段已经有着扎实的基础,目前正处在往“影响开源”的阶段发展。中国的开源社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补上着最后一块碎片,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开源生态系统”。更多的详细内容请大家关注本次专辑…… 对于Docker而言,所有的容器都是共享内核的,这个内核自然越小越好。对于Linux而言,大家都知道CoreOS就是专门为Docker而生的,而据说Google也在打造自己的超微型Docker专用OS,轻量级的Ubuntu! 所以对于Windows Docker而言,应该也要有一个能配得上Docker的底层OS,于是Nano Server应运而生,这是时势造英雄啊!。从这篇博客来看,Nano Server拥有极佳的优势,它是完全剥离了GUI(您没看错),这和Server Core,Server Core只是用Cmmand Shell替代了GUI。 由于极为精简,所以其重启的时间极快,博客视频里显示其重启时间只需28秒不到!如果你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Windows Docker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微软其实早就拥有多种容器隔离技术,例如Hyper-V,SoftGrid(现在叫做APP-V),终端服务(现在换马甲叫做RDS),还有即将粉墨登场的Docker! 为了帮助诸位更好地理解这几种隔离技术的优势,盆盆根据手头已有的素材,整理了一个简单的表格。由于目前我们还不清楚Windows Docker的庐山真面目,所以其中涉及到Docker的部分比较粗略,但是道理不外乎此。请关注本次专辑。 日前,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马克·罗西诺维奇(Mark Russinovich)在加州圣克拉拉举行的ChefConf 2015大会上表示,未来版本的Windows有可能开源。这是继微软此前对外宣布“允许盗版windonws用户免费升级至win10”之后,微软就其核心资产——Windows发展方向或模式抛出的又一“重磅炸弹”。 “微软疯了吗?”自windows系统面世以来,微软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始终卡位在“软件或系统平台”,其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建立在软件正版授权之上。与此同时,这还是微软在相当长时间内视“盗版”为洪水猛兽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当微软马不停蹄的全球范围内打击“盗版”的印象深入人心之时,在国内正版化在国家版权部门从“重点”变成“常态”之时,微软这个曾经的“盗版杀手”的态度突然发生180度大转弯,在新一代操作系统中不仅允许“盗版”用户免费升级,其高管更是公开开腔“Windows开源”的可能性。 这不禁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但是,作为盗版用户以及产业链条上的厂商,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当前微软高举“特赦盗版”大旗或释放“Windows开源”可能,其葫芦里到底装的啥药呢?深度揭秘,尽在本次专辑,欢迎关注! 十年前的这周,Linux kernel社区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十年后的今天,Git用于成千上万个项目。在这十周年之际,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为我们分享了Git幕后的故事,并且告诉我们这个工程队软件开发的影响。你会发现他在这个故事背后的评论。我们跟随Q&A追寻Git的轨迹。 为什么要创建Git?Torvalds: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资源控制管理,并觉得它在计算机世界里拥有最少的乐趣(可能是除了数据库之外),而且我讨厌所有的SCM。但是随着BitKeeper的出现,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BK (BitKeeper)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但有本地副本的存储库与分布式合并是一个大问题。分布式源码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源码管理的分离——谁才可以提交改变。BK让你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方法就是给每个人自己的源代码存储库。但是BK有自己的问题,有几个技术选择导致了问题(重命名是痛苦的),而最大的缺陷是它不是开源的事实。有很多人不想使用它,所以当我们最终让几个核心维护人员使用BK时,它对开源项目是免费的,无处不在,所以它帮助了内核开发,即便仍有痛点。 当Tridge(Andrew Tridgell)开始对BK协议实施逆向工程时,这是违反BK的使用规则的。我花了几周的时间(几个月?感觉是这样)试图在Tridge和Larry McVoy之间调解,但是最终它显然无法工作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确定了我无法再继续使用BK,但是我真的不想再回到那个旧的BK的日子。同时,虽然有些SCM试图获得整个分布式事情,遗憾的是离目标是遥远的。最终我选择自己去写。相关情况,本次专辑将为您一一为您解答带来…… 微软全球开发平台事业部资深副总裁潘正磊:微软不会将所有程序都开源,而是会选择性地开源。首选是Runtime,而工具则不一定需要开源。 微软全球开发平台事业部资深副总裁潘正磊是微软核心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和.NET平台开发团队的领导人,1992年加入微软,从一位工程师做起,历练过多项微软全球性技术和管理职务,3年前也兼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伺服器与开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同时管理美国与中国两地的微软研发团队,就连C#之父Anders Hejlsberg都是她的部属。 潘正磊一手主导微软Visual Studio开发团队导入敏捷开发,拥抱DevOps思维,甚至她还是决定.NET开源的关键人物。原本大多是新创公司拥抱开源,但现在有越来越多大企业将开源视为战略的一环。开源商业模式也越来越完善,可以透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建立获利模式。软体的程式码只是软体其中一小部分的价值,更大的价值要靠服务(意指云端服务)来实现。详细内容本次专辑会为您慢慢道来…… 第一款 Ubuntu 手机 BQ aquaris E4.5 Ubuntu 已经发布,魅族也在MWC大会上展出了 MX4 的 Ubuntu 版手机,另外官方还有支持 LG Nexus 4 设备固件,还有一些非官方 Ubuntu touch 已经运行在 OnePlus One 和LG Optimus G 上。 尽管 Ubuntu touch 还是一个年轻的平台,现在已经有超过 1200 款应用程序已经可以在 Ubuntu touch 操作系统运行,包括一些重要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 Telegram,切断绳子,TOX或GCompris。当然中国用户更加渴望国内的软件能够运行在 Ubuntu touch 上。 1200不是一个大数目,但情况并不坏。在 Android 时,只有很少的本地应用程序,现在它已经是拥有最多应用程序的手机系统。 目前,Ubuntu touch 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应用商店,但有一个非官方的允许你查看所有可用的应用程序。 更多内容本次专辑将为大家带来…… 为了了解当前美国市场对Docker和其它操作系统虚拟化工具(OSVP)的使用情况,VMblog.com和CloudCow.com共同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来自VMblog社区和CloudCow社区的一共745人参与了本次调查,样本大小足以代表美国市场。 本文为StackEngine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一些观点。65%的调查对象当前在其基础设施中使用了VMware,和当前实际的市场份额基本相符;40%的调查对象使用了公有云,比如AWS,Rackspace; 34%的调查对象使用了私有云解决方案,比如OpenStack;Linux、Windows、bare metal或OpenStack的采用率不相上下;Linux的使用率正在上升,在进行操作系统选型时,32%的人表示会选择Linux,而选择Windows的在23%。Windows仍然是VMware环境下被优先选择的操作系统。未来Linux的增长点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等这些广泛使用了云计算技术,并积极拥抱开源的领域。 关于Docker有以下几个结论:1.企业对Docker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70%的调查对象已经正在使用或考虑使用Docker;23%的调查对象虽然没在用,但对Docker很熟悉;只有7%的调查对象完全不知道Docker; 2.Docker的早期用户中,63%的用于QA/Test,53%的用于开发,并且31%的用户计划在生产环境中使用Docker,这个结果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在开发环境中得采用会落后于QA/Test环境?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关注本次专辑…… 本文编译自《 The Death of Moore’s Law Will Spur Innovation》,有改动。原文发表于IEEE Spectrum,作者著名硬件黑客Andrew “bunnie” Huang,著有《Hacking the Xbox》一书。题图来自Serge Bloch。 如果按照传统的定义,现在做开源硬件的公司很少。虽然,最近几年这个领域公司数量有所提升,且成立了Open Source Hardware Association这样的组织,但它依然小众。 你可能以为原因很简单,只有空想主义者才会开这样的公司。但事实并非如此。与之相反,他们都很有商业头脑,他们看到了电子技术的飞跃。 原因很微妙,我会在下面解释。简单来说,电子技术迅速发展,本身有利于大的“封闭”的企业发展,而非小团队或个人创新;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详细情况,请关注本次专辑! CoreOS 是一个以 Docker 容器为核心的 Linux 发行版,用于大规模服务器发布。CoreOS 今天 宣布 获得来自 Google Ventures 领投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Fuel Capital 和 Accel Partners 等参与的 1200 万美元投资,目前公司总共获得 2000 万美元融资。 此外 CoreOS 今天发布了 Tectonic 。这是一个新的商业发行版,包含了 CoreOS 和来自 Google 的开源软件 Kubernetes 容器管理编制工具。这也使得 CoreOS 成为首个完全支持企业版 Kubenetes 的公司。目前该发行版只是有选择的对一些 Beta 测试用户开放,旨在简化企业应用迁移到分布式和基于容器的架构。 CoreOS 的 CEO —— Alex Polvi 说:“当我们开始做 CoreOS 的时候,我们着手构建和分发 Google 的基础架构给所有人。今天,通过 Tectonic 让这个目标变成现实,企业可以像 Google 在运行它们的内部基础设施一样在世界各地安全的运行基于容器的分布式应用。 来自 Google Kubernetes 的产品负责人 Craig McLuckie 还指出,Google 自己的客户也将受益于这个全新的产品,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云服务提供商,而不是锁定在某一家。更多详细的消息,大家请关注本次专题…… 一个月前,我们就开始了一年一度SitePoint框架人气调查。现在月份已经到期, 这需要时间来看看结果。 共收到的回应是7800+个(项),至今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以前开展的调查,甚至在过滤掉无效的项后,我们最终得到有效参与者的一个强大数据。 首先第一件事情,如许,这里是设置给您阅览的整个结果:下载。请随便使用它 – 如果你想出一些有趣的图表,请与我们分享!阅读下面的“数据”段上下载文件的一些详细信息。正如预期的那样,Laravel这次又一次高出了一大截。 有一些人可能会担心,部分框架分裂版本可能影响Laravel的调查结果,并给它一个不公平的优势, 但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所有其他的框架合并版本,Laravel也能获胜。本次专辑,我们将以表格形式来呈现数据,最新图表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Twitter、Hulu和许多当代互联网服务的开发语言,Ruby备受关注。而当日本计算机科学家松本行宏决定设计这一语言时,他借鉴了萨莫埃尔·德拉尼(Samuel R. Delany)1966年科幻小说《Babel-17》中的概念。这部小说的核心是一种名为“Babel-17”的人造语言,能明显提高使用者的思维水平。“Babel-17是一种准确的分析语言,能让你精通任何技术。”小说主角曾经这样说。通过Ruby,松本行宏希望实现类似的目标:变革及优化程序员的思维方式。 这一目标听起来非常宏大,但松本行宏的观点已经成为主流。软件开发者通常都会相信,编程语言足以扭转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改变他们对于应该去解决哪些问题的认识。这也是他们估计某家公司、某一产品和竞争对手规模的方式:“你们使用什么语言?” 对编程语言的审视将有助于外部人士了解,这些软件公司为何能如此强大,有着如此高的价值,以及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这些企业的内部决策,即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无论是Ruby、PHP还是C,将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影响。如果你希望知道,为何Facebook看起来及用上去是当前的模样,以及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你需要去了解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使用的编程语言PHP。 在程序员之中,PHP或许是最不受尊重的编程语言。由于存在许多缺陷,知名技术博客Eevee认为,PHP是“糟糕设计的一块碎片”,而愿意使用PHP的开发者很业余。编程问答网站Stack Overflow联合创始人杰夫·艾特伍德(Jeff Atwood)则表示:“聪明的工程人才纷纷前往Facebook,这非常奇怪。他们在Windows XP环境中开发PHP代码。他们是黑客,但这里的‘黑客’是一种贬义。”艾特伍德将PHP称作“笨拙的巨兽”、“流行病”,以及吸引神秘事件爱好者的“鬼屋”。更多内容请关注本次专辑的相关内容…… 近期, Apache基金会的主席,也是微软开放技术(Microsoft OpenTech)的发起人之一的,Ross Gardler来到中国,向中国的朋友们分享他的开源理念。那么通过我们对于Ross先生这次的中国之行的总结,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开源理念,以及他对于中国开源产业的一些看法。 1. Ross Gardler其人:Ross Gardler是地道的英国人,很难想象,Ross在成为程序员之前,曾经入选过英格兰的青少年国家队,之后他还做过好几年的乐团和音乐制作人。之后他发现了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所以在1995年又重回校园开始学习计算机和编程。 如今,Ross除了作为Apache基金会的主席,管理了Apache旗下的各种各样的开源项目以外,自己也亲身参与了许多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工作。最近, 他作为发起者之一,也在亲力亲为的推动微软开源技术(Microsoft OpenTech)的发展,帮助微软实现转型。 2.Ross Gardler的开源理念:作为Apache基金会的主席,也是开源理念的最先倡导者之一, Ross 在OSTC大会上,也介绍了他和Apache基金会对于开源的一些理念,其中的核心观点就是“社区胜于代码!” 1)开源不只是许可证这么简单:开 源项目不仅仅是将源代码开放这么简单,一款软件的发展需要持续的维护和迭代更新,特别是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没有一款产品能在发布之后就不做维护更新的 一直持续使用,甚至很多产品需要每个月更新以应对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技术。对于闭源产品,也许厂商会有专业的开发团队来跟进产品发布之后的长期维护。但是 对于开源产品,特别是许多非厂商发布的开源项目,后期维护很难完全依赖开发者个人,这样,就必须要通过社区的力量来对开源项目进行持续的维护。 当然,社区除了对开源项目进行了日常的维护之外,社区用户之间的交流互通、技术分享也会丰富产品的功能,甚至能让开源项目找到新的发展点。 2)Apache助力开源产品和开源社区:在Ross的理论中,他认为Apache这样的非盈利的基金会提供开源项目一个更大的国际化平台,同时帮助开源产品建立和管理更大的开源社区,这对于开源产品来说最终会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Apache在循环扮演的作用,除了一开始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之外。循环的每一个部分Apache也会给予项目充分的帮助,加速项目的发展和提升。更多详细内容我们将在本次专辑为大家展示…… 微软长期以来依靠自己的大批专利数向Android手机厂商收取巨额的专利费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早在2011年就有消息称微软当时和三星谈判谋求签订一份让三星每出货一部Android手机就向微软支付15美元专利费的协议,三星方面则期望通过加深和微软Windows Phone平台的合作以换取将该费用降低至10美元每台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和三星之间的博弈,其中涉及到很多商业问题。 在2014年10月份披露的一份诉讼文件显示微软每年从从Android和Chrome OS上所获取的专利授权收入非常惊人,仅三星一家公司,2013年就向微软支付了高达10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用。而除了最大且最成功的Android厂家,还有数十家公司向微软支付了Android专利使用费。要知道微软设备娱乐部门(包括Xbox、Windows Phone、以及Skype)在2013年的利润仅仅为8.48亿美元,三星一家在2013年交给微软的专利费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不仅仅是三星,微软和HTC,摩托罗拉等公司也有有类似的交易,每出售一台Android设备需要向微软缴纳一定的专利费。不仅手机厂商,甚至像Barnes & Noble这样专营电子书业务的公司生产搭载 Android 系统的电子书阅读器也需要向微软支付专利费。 我们都知道Android是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而早在Android没有单身之前微软就已经在Linux系统上获取专利授权费用了。所以微软拿Android系统开刀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007年Android还没正式与世人见面,微软在当年就宣称Linux侵犯了自己的 235 项专利,但是微软没有正式公布和表明Linux那些地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微软的一贯策略是直接和那些应用Linux技术的公司谈判,签署专利授权协议。包Amazon、Novell、Linspire、TurboLinux在内的多家大公司都已经和微软签有专利授权协议,以保护公司和用户的利益。也有一些在自己设备中利用到Linux内核的厂商,在受到微软的威逼之后直接选择从设备种移除相关功能,比如TomTom。更多介绍请关注本次专辑…… 稍微了解计算机的朋友都知道,Linux系统几乎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枚处理器就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Linux系统适用于任何设备,但是这对于黑客们来说,却是一项挑战自我的新领域。最近,就有黑客成功的在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上成功的运行了Linux操作系统,而在类似数码相机这样封闭设备上的成功,也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最近,一个名叫Magic Lantern的黑客团队就在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上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不仅成功的运行了Linux系统,同时还获取了设备的硬件信息。黑客将单反相机的屏幕作为显示屏,而SD卡作为了闪存使用。而该团队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在相机上运行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而Linux无疑是首选目标。 当然,Magic Lantern团队提到的Linux实际上指的是Linux本身的内核,而并非是完整发行的Linux操作系统,并不包含图形操作界面和声音,而展示的仅仅是内核本身。但即便如此,黑客团队已经让相机拥有了一定的功能。至少包括相机内置的256或512MB内存以及显示内容的屏幕等。 虽然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开发者或黑客们来说,这提供了扩展相机功能的不少可能性。该团队计划下一步构件Linux的GUI,甚至有希望通过Linux系统来取代相机之前内置的封闭系统。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次专辑! 更多本周开源资讯,本次专辑将为您一一呈现…… 中国第一个社区主导的开源生态调查报告:《2015年中国开源生态系统报告》 谈到开源,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开源既是各社区敞开大门的交流合作,又是行业精英的高端峰会,或是电脑前敲打代码的黑客高手,也是闪光灯下激昂演讲的社区领袖。这些都是开源,又都不能代表开源的全部,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开源的生态系统。 微软谈"开源"、"赦"盗版背后的商业逻辑 日前,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马克·罗西诺维奇(Mark Russinovich)在加州圣克拉拉举行的ChefConf 2015大会上表示,未来版本的Windows有可能开源。这是继微软此前对外宣布“允许盗版windonws用户免费升级至win10”之后,微软就其核心资产——Windows发展方向或模式抛出的又一“重磅炸弹”。 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访谈,Git的十年之旅 十年前的这周,Linux kernel社区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十年后的今天,Git用于成千上万个项目。在这十周年之际,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为我们分享了Git幕后的故事,并且告诉我们这个工程队软件开发的影响。你会发现他在这个故事背后的评论。我们跟随Q&A追寻Git的轨迹。 微软公开宣布Windows Docker和Nano Server开源 对于Docker而言,所有的容器都是共享内核的,这个内核自然越小越好。对于Linux而言,大家都知道CoreOS就是专门为Docker而生的,而据说Google也在打造自己的超微型Docker专用OS,轻量级的Ubuntu!所以对于Windows Docker而言,应该也要有一个能配得上Docker的底层OS,于是Nano Server应运而生,这是时势造英雄啊!。 .NET开源关键决策者首度曝光 微软全球开发平台事业部资深副总裁潘正磊:微软不会将所有程序都开源,而是会选择性地开源。首选是Runtime,而工具则不一定需要开源。微软全球开发平台事业部资深副总裁潘正磊是微软核心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和.NET平台开发团队的领导人…… Ubuntu Touch已经有超过1200款应用 第一款 Ubuntu 手机 BQ aquaris E4.5 Ubuntu 已经发布,魅族也在MWC大会上展出了 MX4 的 Ubuntu 版手机,另外官方还有支持 LG Nexus 4 设备固件,还有一些非官方 Ubuntu touch 已经运行在 OnePlus One 和LG Optimus G 上。 Github宣布Git Large File Storage(LFS) 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在版本控制大文件上有所欠缺,基于Git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宣布了扩展Git Large File Storage (LFS), 改进了大文件的版本控制,允许开发者在工作流中整合大的二进制文件如音频样本、数据集和视频。 Docker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美国市场对Docker和其它操作系统虚拟化工具(OSVP)的使用情况,VMblog.com和CloudCow.com共同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来自VMblog社区和CloudCow社区的一共745人参与了本次调查,样本大小足以代表美国市场。 摩尔定律“死了”,开源硬件“活了” 本文编译自《 The Death of Moore’s Law Will Spur Innovation》,有改动。原文发表于IEEE Spectrum,作者著名硬件黑客Andrew “bunnie” Huang,著有《Hacking the Xbox》一书。题图来自Serge Bloch。 CoreOS获得来自Google的1200万美元投资 CoreOS 是一个以 Docker 容器为核心的 Linux 发行版,用于大规模服务器发布。CoreOS 今天宣布获得来自 Google Ventures 领投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Fuel Capital 和 Accel Partners 等参与的 1200 万美元投资,目前公司总共获得 2000 万美元融资。 2015年最好的PHP框架调查统计 一个月前,我们就开始了一年一度SitePoint框架人气调查。现在月份已经到期, 这需要时间来看看结果。 共收到的回应是7800+个(项),至今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以前开展的调查,甚至在过滤掉无效的项后,我们最终得到有效参与者的一个强大数据。 越狱与开源:2015移动安全峰会(MSS)纪实 我们为什么要越狱?iOS系统能否移植到其他手机?iOS和越狱的安全状况如何?系统隐私极为重要App内安全又当如何?2015移动安全峰会,国内外的越狱大神就移动安全、漏洞挖掘、越狱开发同台分享iOS越狱的实战经验。 Linux基金会将托管Let's Encrypt项目 Linux基金会宣布它将托管Let's Encrypt项目和互联网安全研究组(ISRG)。Let’s Encrypt CA项目由Mozilla、思科、Akamai、IdenTrust和EFF等组织发起,向网站自动签发和管理免费证书,加速将Web从HTTP过渡到HTTPS。ISRG则是开发Let’s Encrypt CA的非营利组织。 编程语言:变革创业思维的工具 4月3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本周刊文称,编程语言塑造了用户的思维方式。这也可以反映科技行业创业公司的策略,以及他们为何有能力实现自我变革。对编程语言的审视将有助于外部人士了解,这些软件公司为何能如此强大,有着如此高的价值,以及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这些企业的内部决策,即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无论是Ruby、PHP还是C,将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影响。 Apache基金会主席Ross Gardler与他的开源理念 近期, Apache基金会的主席,也是微软开放技术(Microsoft OpenTech)的发起人之一的,Ross Gardler来到中国,向中国的朋友们分享他的开源理念。那么通过我们对于Ross先生这次的中国之行的总结,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开源理念,以及他对于 中国开源产业的一些看法。 微软到底从Android上捞了多少好处? 微软长期以来依靠自己的大批专利数向Android手机厂商收取巨额的专利费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早在2011年就有消息称微软当时和三星谈判谋求签订一份让三星每出货一部Android手机就向微软支付15美元专利费的协议,三星方面则期望通过加深和微软Windows Phone平台的合作以换取将该费用降低至10美元每台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和三星之间的博弈,其中涉及到很多商业问题。 SDN你必须知道的十大问题—SDN有哪些开源项目? SDN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其中开源社区的贡献不容忽视。随着SDN 各类社区的不断发展状大,开源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从控制器到交换机再到网络虚拟化,开源项目一度让小编眼花缭乱。可能你熟悉OpenDaylight、RYU、Floodlight,但是你也许不知道还有MUL、Beacon、Trema等一大波开源控制器。 黑客挑战成功:单反相机上运行Linux内核 稍微了解计算机的朋友都知道,Linux系统几乎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枚处理器就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Linux系统适用于任何设备,但是这对于黑客们来说,却是一项挑战自我的新领域。最近,就有黑客成功的在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上成功的运行了Linux操作系统,而在类似数码相机这样封闭设备上的成功,也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Java程序员必备的6款最佳开发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个Java程序员都有其惯用的工具组件。对于Java程序员,各种有用的软件和工具泛滥成灾。初级开发人员要么找不到合适的工具,要么在寻找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6款Java开发必备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