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WG扭转趋势必须强调的是,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W3C似乎变得有些脱离实际。例如,W3C的情感标记孵化集团希望通过情感来标记任何内容。他们 说:“EmotionML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描述符来代表情感。”他们还补充说:“由于无法达成一致,EmotionML并不提供单一的情感 词汇表,而是让用户在他们的注释中选择最适合的情感词汇。” 具体效果如何呢?你可以使用下面一段代码来描述0.5的快乐值: <emotion dimension-set=”http://www.w3.org/TR/emotion-voc/xml#pad-dimensions”><dimension name=”pleasure” value=”0.5″/></emotion> EmotionML还擅长表达愤怒、焦虑、痛苦和轻蔑。如果这种标准得到W3C的推荐,并广泛普及,那么政治博客的愤怒情绪便可量化,你甚至可以选择只阅读包含快乐情绪的万维网。 但这显然没有成为现实。2004年,正当W3C从事这一项目时,万维网也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谷歌上市,苹果通过基于Web的iTunes商店卖出了不计其数的歌曲,苹果还推出了自己的Safari浏览器。 除此之外,一群来自苹果、Mozilla和Opera的工程师组成了一个名为WHATWG的组织,也就是“网络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的缩写。他们对W3C的XHTML发展方向感到担忧,担心该机构忽视HTML,忽视真正的需求。 WHATWG开始从事本应由W3C从事的工作——定义新版HTML,也就是HTML5,集合各种新兴的万维网技术,并进行标准化。把这些新技术集合 在一起,可以让浏览器变成通用的高速电脑,提供更智能的表格、更好的视频和音频,还能更好地把文档转换成代码,令越发紊乱的万维网更加有序。此后,浏览器 成了应用的载体,可以在上面运行软件。 2007年,W3C认可了WHATWG的方向,开始亲自处理HTML5。而XHTML2所倡导的情绪化网络从未真正发展起来。WHATWG仍然保持独立,双方展开了并不顺畅的合作。 尽管W3C接纳了HTML5,有关这种语言究竟如何部署以及何时部署,仍然留下了很多疑问。CNET的史蒂芬·夏克兰(Stephen Shankland)常年追踪这一标准化流程,根据他的记录,W3C讨论这项技术的邮件列表中曾经出现过“幼稚”、“不可忍受”、“可笑”和“鬼把戏”这 样的词汇。 同样是在2010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宣称HTML5风格的网络技术才是未来发展方向,Adobe的Flash专有平台无法担此重任。这封信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 着HTML5得到了一家顶尖科技企业的祝福,从纸上谈兵进入到实践摸索阶段。 现在,经过了7年的发展,HTML5的命运似乎最终有了定论。据夏克兰报道,WHATWG和W3C之间仍然存在分歧。孰是孰非似乎并不重要。双方都 在各司其职地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冲突仍会不断涌现,然后逐一解决,如此往复,最终出台通用标准。WHATWG显然希望W3C终止这样的模式,但 它毕竟已经统领万维网20年。 如今的浏览器速度早已今非昔比,代码编写者再也不必担心不兼容的问题。不过,他们似乎只看重速度,没人试图改变核心。以文档驱动的传统万维网仍是网页的基础,但以应用驱动的万维网却可以跨越平台,支持任何手机。它更加复杂,有时甚至令人困惑,但多数时候都可以正常运行。 终成行业标准W3C的HTML5标准内容非常“丰富”,光是图片部分就有1.4万个单词,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全文多达53万单词,达到HTML4的5倍多。但即 使如此冗长,它也只是描述了万维网定义的很少一部分。例如,他并没有提及如何制作JPG图片或GIF图片,以及这些文件如何安排在二进制数据流中。其他内 容则由其他组织负责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又基于更多的标准而来,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的内容。 万维网最初是为了发布和分享文档之用,现在已经成为一套操作系统,它能监控手机电量、录制和发送语音,还能管理电子邮件和聊天、提供游戏运行环境。 与微软Windows或苹果Mac OS操作系统不同,HTML5标准是开放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如果你想编写一个浏览器,随时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不会有任何隐瞒。甚至还有专门的教程帮助你开展初期的工作。 任何的标准都可以折射一种文化,HTML5也不例外。它体现出我们对文字、标题、视频和音频的偏好:我们喜欢把各种内容组织成列表,我们还喜欢看图 片,我们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具备动画和互动能力——每个字、每个标签、每个结构元素。HTML5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由代码解读,也都可以由用户来旋转和操纵。 万维网曾经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地方,但现在,它也成了一个做事情的地方。这花了10年时间才最终实现。现在是2014年,HTML5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就像1908年的水牛城大会一样,只要你使用了合乎标准的自动钢琴,便可倾听百年之前的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