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 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 行李牌 “大内御猫”变身“喵星人” 故宫表示,已建立17个创意产品系列,一些很快会落地,更多还在创意阶段。其中一个设想是推出故宫“大内御猫”喵星人形象。 设计团队透露,目前紫禁城里最多的动物是猫和乌鸦,这样的“小生态”也成为游客们喜爱的一景。“大内御猫”形象有望印在书包、钱包、钥匙扣、时尚头盔、抱枕、T恤、袜子上。 “APP日历”每天展一件藏品 故宫APP开发团队负责人于壮介绍,下一步故宫APP将考虑在手机端,轻量化应用。将会开发一款日历类应用,让手机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一两分钟时间观赏故宫一件藏品。同时,将设计一些如春节、父亲节等特殊日期专题,还有“特别惊喜”。 “宽衣解带”了解皇帝服饰 于壮介绍,故宫对于清代皇帝服饰的体系拥有大量学术资料支撑和研究成果,明年将推出一个关于清代皇帝服饰完整套系的APP——清代皇帝服饰,让公众领略皇家生活和典章制度。 清代皇帝服饰在展馆中,其服饰图案可能模糊不清,而在APP“清代皇帝服饰草案版”中,可以看到“皇帝衣服”分为吉服、礼服、行服、常服等六大类,通过点击,可以“解”开皇帝衣服,“摘”下皇帝帽子,从各个角度、从里到外看到,衣服、帽子是怎么穿戴的,每一部分的材质是什么。 【对话】 “初闻‘萌萌哒’还问过是褒是贬” 从“高大上”严肃面孔到“萌萌哒”,故宫及其文创产品怎样实现了“角色转换”?谁在为故宫设计和研发文创产品…… 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故宫文创产品的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单霁翔:过去故宫的衍生品中,书画、瓷器等复制品较多,比较注重历史感、知识性,感觉比较“沉重”。销售的书法家字画、一些瓶瓶罐罐等产品也缺少故宫特色,80%以上不是故宫元素的。今年10月份,已全部清理掉了。 记者:故宫文创产品“卖萌”的理念还会延续吗? 单霁翔: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年轻人用“萌萌哒”、“脑洞大开”,我还去打听过这是批评还是表扬呢。 我认为,当今故宫文创产品首先应当坚持的导向是社会公众的需求。比如,手机普及了,公众需要各种元素的手机壳装饰,故宫元素手机壳就加大了研发力度。 实用性方面,文创产品更注重“人们需要什么”,比如我们推出了充电器、电脑包、茶盖碗和为儿童研发的拼装玩具、U盘,冰箱贴等。 新媒体方面,我们推出了“皇帝的一天”,告诉孩子们“当个皇帝也不容易”。产品特别受学生们欢迎,而且对于弘扬故宫文化也是潜移默化的重要环节。 记者:故宫文创产品设计团队是怎样的架构? 单霁翔:主要有4个:一个是组织社会专家研发文创产品,第二个团队负责通过大奖赛选出优秀作品,组织签协议,将优秀作品变为文创产品。另外还包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及资料信息中心。除此,故宫35个部处绝大多数都在参与研发。 记者:如何概括故宫今后的文创产品规划定位? 单霁翔:第一是推出有意义的、能帮助人们度过碎片时间的文化产品,缓解人们的紧张心情。第二是愉悦、短暂休闲的产品。第三是继续教育的责任……研发中应当注重挖掘文化资源,为继续教育作贡献。 记者:如何评价故宫的新媒体应用水平? 单霁翔:可以说是“由被动走向自觉”,对不断涌现出的新媒体信息,我们都竖着耳朵在听……我们要不断引进这方面人才,年轻人更适合承担这样的责任。 新媒体应用并不是关起门搞,我们也依靠外部力量,比如工信部等专家只要来故宫,我们就会同他们会谈,摩擦出一些结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