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 :
—维基百科 但是这项服务逐步演变成为了开源软件开发与管理的社区,其开放一切的梦想实现了软件开发的虚拟化。这股力量是强大的。成立 1 年之后不久公司就吸引了 10 万用户。2012年GitHub获得了A16Z的1亿美元融资,表明了 VC 对该公司的信心。同年,GitHub 入选了福布斯评选的十大技术公司。 GitHub 只用了不到 4 年的时间就让库(repository,用于存放共享代码的历史版本)的数量到达 100 万。到了 2013 年 1 月,GitHub 用户达到 300 万,库数量达到了 490 万。而且显然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截止 2013 年 12 月,GitHub 的库数量突破了 1000 万,其中最近新增的 100 万是在 48 天内实现的。 GitHub 的用户里面不乏大牌客户,包括 Amazon、Twitter、白宫等。Facebook 用 GitHub 来开发自己的漏洞跟踪工具、LinkedIn 用它来维护其 People You May Know(你可能认识的人)及 Skills & Endorsements(技能与推荐)功能。 那么 GitHub 是如何从一个自称的“业余项目”变成每周新增用户超过 1 万的全球最强大的软件开发工具的呢? 解决问题 说到 GitHub 不得不提 Git。这是 Linux 的创始人 Linus Torvalds 针对 Linux 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款版本控制工具。开发者迅速接受了 Git,因为它要比其他类似工具更快更强大。因此,算不上完美的 Git 被视为当时其他的版本控制软件的升级版。 而 Preston-Werner 注意到,尽管 Git 为令人头疼的协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但是用 Git 来进行协作仍比较困难,这一观察导致了 GitHub 的诞生—一个通过 Git 解决协作问题的解决方案。 而 Chris Wanstrath 是这样解释的:
GitHub 自始至终都是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存在的,网站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解决了最初的问题,还在于它在 Git 原来的功能基础之上添加了许多自己的功能。包括 forking(复制)、pull request(修改合并请求)及 merging(合并)等。正如 Code School 的 Gregg Pollack 所述:
相比之下,GitHub 的“forking”功能可让用户复制任何一份公共库的内容到自己的账号上,然后基于此进行修改。用户随后还可以通过“pull request”将这些变更共享给库的所有人。如果所有人喜欢其做出的变更,就可以把那些变更合并进原来的库内。 这个新流程把之前进行软件协作时的一大堆开销和摩擦通通省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缝、可管理且可扩充的解决方案,每一个人都可以共享在 GitHub 上公开分享的项目,或为此做出贡献或进行扩展。 拥有私有账号和库的 GitHub 客户也可以在团队内部利用同样的功能,从而对自己的专有代码进行开发和管理。 网络效应+市场
GitHub 的这个独特优势也是他最强大的增长引擎。GitHub 同时受到了网络效应和市场动态的推动。公司受益于两个独特且倍增式的增长驱动要素:网络效应吸引到更多的人和他们的代码,而不断增长的代码库又为那些给自己的项目找代码的人扮演了集市的角色。 这一双增长引擎的结果是两大资产的确立: 1、 Web上计算机工程师最重要且最具活力的社交网络 这两大资产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新用户通过多种渠道被源源不断地吸引进来:如代码搜索、现有 GitHub 用户的邀请、或者通过开源项目的协作等。 GitHub 被称为是“代码样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如 Preston-Werner 所述:
这是一种最好的网络效应,上GitHub的人越多,GitHub上的项目就越多,它对每个人的价值也就越大。 随着 GitHub 成为许多开发者和公司事实上的标准,那里逐渐汇聚了最伟大的编程思想,让众人合力开发东西,GitHub 不仅促进了这一切,还把过程记录下来供他人观瞻。GitHub 的档案跟踪了用户对网站上的项目作出的贡献。一旦用户提交了 pull request,项目经理就会像了解简历一样评估该用户的档案。如果补丁获得接受,那么该用户的档案上又会增加一项荣誉。 GitHub 的网络效应是充满活力的,因为每一个新用户—无论是个人或者公司,都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新用户。公司一旦决定加入,有可能就会把整个团队都带了进来,或者反过来,热爱 GitHub 的个人也会把整个团队都吸引到该平台上来。 网络效应还会吸引那些希望与 GitHub 上的开发者共事的人进来。技术营销人员和其他的专业人士现在利用 GitHub 作为接触开发者的手段,这里的一切都是开源的,信息开源、书也开源,还有人把平台当作写博客的工具。这些用途都超出了原来 GitHub 的用例范围,但却帮助了平台的推广并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