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备产业发展亟需政策扶持 要推进我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基础设备产业快速发展,从短期来看,国家宜进一步从税收优惠、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保证政策落地的及时性,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国内企业的市场保护,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从长期来看,应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专利池”建设,尽早介入最新技术的研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应加大税收优惠空间,打造完整融资体系。在税收方面,我国可参照美国等电子工业强国相关经验,采用发展成本抵扣所得税、事后退税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向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倾斜,给企业更大的优惠空间。 在融资方面,国家宜尽快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创新,针对信息技术创新企业打造一套完整的融资体系。一方面,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创新理念和产品设计,给予科技型企业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可考虑成立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此外,加强政府采购力度,提升“本土优势”。在本国产品具备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条件时,政府采购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尽快出台政府 采购国产设备的明文细则,在国产设备已具备替代条件的领域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在国产设备尚未成熟的领域,先选一些非核心应用作为突破口,让国产设备在 用户反馈中逐渐改进完善。 还应提高政策可操作性,鼓励企业收购兼并。收购兼并顺应当今信息产业形势。但我国企业收购兼并很困难,费用高昂,程序繁琐。国务院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企业兼并收购的4号文件,但近3年来极少有省份实现落地。 有专家认为,4号文件把兼并流程和要求阐述得过于笼统,出台后又要求各机构、省市出台配套政策,造成各机构、地方无从下手。因此,应调整现有政策,鼓励企业收购兼并,引导企业联合做大做强;同时,要细化兼并政策,提高可操作性,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推行,加快落地速度。 形成共享“专利池” 针对外企利用知识产权围剿国内企业的情况,在单个企业力量单薄的情况下,我国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企业联盟和政府机构的作用,将业界的创新能力整合,形成共享“专利池”。我国本土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在遭遇对方诉讼时,可反诉对方侵权,增加主动性。 从长期规划来看,我国应尽早介入最新技术的研发,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掌握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我国提出的CDMA标准,以及如今的TD-LTE,证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制定国际标准。 要特别关注国产操作系统发展,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操作系统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期发生的美国微软公司视窗XP系统停止服务事件为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以及替代国外操作系统带来了巨大转机。 多年来,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龙头企业“中科红旗”的破产清算再次说明,要开发出成熟的国产操作系统,必须坚持善于利用开源软件、尊重市场、注重打造“生态系统”三项原则。 要善于利用开源软件,“站在巨人肩上”创新。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极其庞大和复杂。国产操作系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继承现有操作系统资源,“站在巨人肩上”进行创新,不宜“另起炉灶”重新搞一套。 要充分尊重市场,改革“国家队”大包大揽的体制。改革国家立项目投资金、科研院所或国企大包大揽的政策思路,开放国产操作系统市场,用市场的力量调动“产学研用”各界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