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ge Box现已推出,它是一个便携的服务器集群,Canonical用它来演示和培训基于Ubuntu的OpenStack云。Canonical刚刚发布的Orange Box是一个便携式服务器集群,该公司用来展示OpenStack,MAAS,Juju和其它的基于Ubuntu Linux的云服务。 下面是它的介绍。对于刚刚接触到它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Orange Box不是什么:它不是一台Canonical用来盈利的硬件产品。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并无表示计划大规模销售这些设备。如果你真的想买一款的话,大概价格为$12,900,这个价格来自其合同制造商TranquilPC Limited。 从大的方面来说,Orange Box是一个说服企业在基于Ubuntu的云计算投入资金的工具。Canonical的创始人马克·沙特尔沃思上个月宣布了Ubuntu OpenStack的战略,这是该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更是该公司提供的称作Jumpstart的OpenStack的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Orange Box看起来真的很酷。它装有10个英特尔NUC,总计集成了160GB的RAM,1200GB的存储空间和10个酷睿i5处理器,这种设备在一个袖珍空间内提供了相当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关注本次专辑…… 在上周四于旧金山举办的2014 GigaOm架构大会上,红帽公司CTO Brian Stevens发言称,这家开源软件企业的客户数量已经突破十万家。他随后表示,目前他还没有遇到任何一家对OpenStack熟视无睹的客户——事实上,只要没有将OpenStack作为第一项议题,客户们就会争相发问。 当在台上被问及客户们更倾向于开始实际部署还是仅仅有意愿部署OpenStack方案时,Stevens坦言真正付诸行动的客户并不多,但他表示这样的热情与兴趣确实“并不多见”。“这项技术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中的代码也将逐步作出变更,”Stevens解释称。“OpenStack的涵盖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Swift与Nova两个项目。” 根据观察,对OpenStack兴趣最深厚的地区为北美、欧洲以及亚洲。Stevens同时指出,OpenStack已经成为一套非常出色的处理模式,足以帮助用户构建起多租户可共享基础设施。对于那些既希望进入公有云体系、又需要保留内部计划的企业用户,Stevens给出的明确答案正是OpenStack。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关注本次专辑…… 近日,“龙芯CPU开发系统固件与内核接口规范”正式作为企业规范发布了,龙芯在产业化进程中又迈出标志性的一步。这个规范能保证龙芯2号个人电脑系列和3号服务器系列产品在今后系统升级过程中的兼容性,大大提高了龙芯各类硬件产品的可维护性,同时间接减少因兼容性带来的个各种负面影响和维护开发成本。据悉此规范自2010年底就开始酝酿,由龙芯中科、昆仑固件、中科梦兰、中标麒麟等多家单位经过3年多的不断论证并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可行的一个工程规范。此规范及相关信息可从龙芯的wiki首页www.loongnix.org/dev/wiki/的“标准与规范”部分获得。 此规范产生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原有龙芯上使用的PMON(龙芯产品上使用的一种开源的固件/BIOS)和操作系统内核(Kernel)之间耦合性较强,且没有规范的接口,这造成不同板卡之间的内核不能互通,同一板卡之间不同版本的PMON和内核需要严格对应,否则可能会导致更新了内核和PMON后系统无法启动;2010年后,商用的昆仑固件开始支持龙芯,昆仑固件是遵循UEFI规范的,这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保证同一个内核可以同时支持昆仑固件和PMON的板卡而无需特殊设置?如何保证板卡上的固件可同时支持嵌入式系统如Vxworks内核和Linux内核而无需定制固件;而操作系统厂商需要一套系统可在不同龙芯机器上安装运行,而不是每种机器都需要制作一个安装系统,应用软件厂商和用户需要可单独升级固件和内核,而不是必须同时升级。随着龙芯芯片和板卡种类不断增多,这种矛盾表现的日益突出,亟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来定义固件和内核之间的接口。同时我们看到国际上针对固件设计也有不同规范或标准,比如由Intel 倡导的UEFI规范,由IBM的PowerPC上使用的FDT标准等,所以这套规范并不是一个如何设计固件的规范,而是侧重于固件和内核之间的接口,只要符合这个接口,无论你的固件采用何种设计方式,遵循何种规范都可保证能够启动系统。 经过不谢的努力,龙芯产业的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采用龙芯的产品那里能买到呢?龙芯在军工、工控、信息安全、通信、北斗导航、物联网、教育等行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应用产品,但在个人消费市场,受到软硬件的局限,产品不多。近期随着龙芯3B、1C和1C100的上市,会以各种产品形态进入个人和家庭市场,最新型号可开发各种智能产品。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关注本次专辑! Facebook 很乐意向大家展示他们在开源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动作并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与此同时,一些社交网络也紧随其后发布了他们所跟踪的 Facebook 在开源项目上今年一年的更新情况。Menlo Park公司之前在一篇博客里列出了一些他们的比较流行的项目,将用户界面 Javascript 类库React 和 iOS/OS X 动画引擎 Pop 放到了聚光灯下。后者已经在 Facebook 其它的项目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得终端用户对这些项目无法割舍。 所以说,React 和 Pop 这两个项目从 Facebook 的 Creative Labs 部门诞生之后,数字新闻阅读器 Paper 和 Snapchat的竞争对手 Slingshot 应运而生。Facebook 工程师透露 Pop “催生了大量的扩展和集成,包括自己的 Slingshot iOS 版本”,Pop 已经成长为 Facebook 第二大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了。 展望未来,Facebook是按照在4月份在洛杉矶举办的F8大会上向开发者推出的产品模式那样推出自己的产品,一个产品走出家门的测试方式就是Display Node——Facebook的开源异步UI框架。更多相关内容本次专辑将为大家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