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的变现渠道桌面虽然Ubuntu的下载和使用都是免费的,但Canonical有一套自己的变现渠道。首先,企业用户可以在内部使用Ubuntu的桌面系统,Canonical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硬件厂商们在PC中预装Ubuntu要支付授权费用,而两者会紧密合作确保软硬件的兼容性。 Shuttleworth并没有直言单独的桌面业务是否在盈利,但他表示桌面和服务器业务目前不相伯仲。 “你注意到几个大的厂商,如Dell、HP、Lenovo;其中的一个厂商将在今年全球的出货中拿出超过20%给Ubuntu;第二家会在明年拿出同样的量;而剩下的那家很快也会有类似的计划。”Canonical没有指明这其中一二三顺序,这是合作中的约定。
云端Canonical的服务器和云业务也会带来一些收益。公司会向使用Ubuntu服务器和OpenStack的企业用户出售支持包。另外还有 Landscape,一款用于Ubuntu桌面、服务器和云部署的工具。Landscape受产权保护,虽然Ubuntu本身开源,但Canonical 并没有放出上面所有软件的源码。 最后,如果云服务商向用户提供Ubuntu的虚拟机,Canonical可以从中收费。依照Amazon和其他供应商在云服务上的成功来看,这笔收入应该不会太小。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任何云上的首选方案。”Shuttleworth说道,“目前我们是Azure第一位的Linux,Amazon上第一位的OS。而且我们是目前市面上多数提供Linux的公共云上的第一位OS。” 这些公司都将Ubuntu作为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但Ubuntu还能作服务器端。 OpenStackOpenStack是Rackspace和NASA共同开发的开源项目(不是Canonical),但OpenStack的开发基于Ubuntu,这也使后者成为默认的操作系统。 OpenStack正改变着IT业内的硬件部署。Ubuntu的Cloud VP MacDonald在三个月前的交互IT大会向外媒表示,“现在我们对部署的规模并非按服务器的数目计,而是按数据中心计了。” MacDonald还提到Ubuntu在全球范围内有2200万的用户(从Canonical系统的安全更新数目来看),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桌面用户。 OpenStack还处在很早期的推广阶段,但第一批的用户通常是非常领先的研究机构,比如CERN(还记得大型强子对撞机吗)。今天大部分的OpenStack云都更像是早期的试验原型和概念验证项目。 Shuttleworth表示“6-7个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目前正在使用Ubuntu的OpenStack云。一部分已经投入商用,其他的还在最后的架设阶段。”更好的情况是,这批的电信公司们也许会跟Ubuntu合作将手机推向市场。 3200万美刀筹款的Ubuntu EdgeCanonical推出基于Ubuntu Touch的手机和平板需要额外的设计和硬件研发。 于是Canonical发起了一个3200万美金的筹款项目打造Ubuntu Edge,一台可以作主机的手机。Shuttleworth本可以自己出资打造这个项目,但如果众筹吸引到足够的订单,那这部手机的价值也就得以自证了。不过目前看来,Ubuntu Edge的筹款并不乐观。 即便如此,Shuttleworth追逐Ubuntu的移动设备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也是他没有透露桌面端营收的一个原因。他觉得当下如何并不重要,可持续的模式才是他所关注的。他向记者的描述指向的是“未来”。
Ubuntu的手机最早要到明年早些时候才会面世,iOS和Android占领的成熟市场也是它将面临的考验。Canonical不能像Android一样依靠Ubuntu Touch上的广告将移动变现,所以它的策略是面向硬件厂商以及运营商授权Ubuntu的设备。 目前全球已经有10家运营商有意在Ubuntu手机上的合作(包括中联通)。Shuttleworth表示他希望能拿下相当于Android 20%的市场,同时也希望Android开发者的帮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使用过Ubuntu来开发Android。 Ubuntu Edge将会是桌面的延伸。Ubuntu的移动操作系统将保持桌面的大部分代码,而采用不同的UI。当设备与显示器、鼠键连接时,手机将提供足够的性能切换到桌面模式——就像一台Ubuntu的PC一样,从本质上它就是一台PC。 Shuttleworth本人在数年前还不曾使用智能机,他现在用的是一台刷进Ubuntu Touch的Nexus 4。 对于打造一个iOS和Android的竞争者,我们不难想象这其中的难度——看看微软和黑莓的表现就知道了。现在断言Ubuntu的几率如何还太早了,毕竟设备至少还有半年才会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