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的“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一共吸引了13000多名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优秀学子报名参加,其中不乏来自清华、北大、上交大等以计算机专业而闻名的顶尖院校的学生。万人竞技,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李雪同学能从130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绝对可以让大多数“爷们程序员”汗颜了。
以下是CSDN对李雪的专访:
初中就开始接触编程,文化课成绩也因此而提升
CSDN: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编程都是男孩子做的事情,你为什么会喜欢编程,从中可以发现哪些乐趣?
李雪:我接触编程其实是一件挺偶然的事情。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教我们计算机课的老师带我们入门,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觉得挺有意思。到了高中之后,也就参加了信息学竞赛,当时我们竞赛小组的关系比较融洽,学习氛围也比较好,相互之间都是朋友。然后大家一起学习编程参加比赛,那种互相帮忙调试程序的感觉也很好。对我而言,通过学习编程,首先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每编写一个程序,调试完一个Bug,都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CSDN:那么你在初中和高中读书时,会花很多的精力在编程上吗?有没有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
李雪:在初中的时候,我只能说是了解编程,谈不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到高中之后,我差不多都是每天按时上课,课下也是快速地完成作业,剩下自习课的时间都是泡在机房里面。虽然参加竞赛占据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文化课的成绩也随着在进步。可能是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当我找到了恰当的学习方法之后,即使时间少一些也无所谓了。步入大学之后,我投入的精力比较多,每天都在训练,甚至暑假也是一直待在机房里面。
CSDN:现在每天大概花多少时间在编程上面?
李雪:暑假集训的话,每天大概花12个小时训练,平时的话,因为还要上课,基本上都是五六个小时。
CSDN:感觉编程很枯燥吗?
李雪:不枯燥。因为就像有的人很喜欢写文章一样,也许在别人眼中,作家就是一直在敲打文字。但是他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是跟别人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写出来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灵魂,他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编程之“美”
李雪对编程的理解恰恰与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的主题不谋而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席开发经理,同时也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会主席的邹欣在接受CSDN采访时表示,现在和编程相关的比赛其实很多,但是微软想做的是一个不那么艰苦的比赛,希望能够把编程里面的创意、设计及创新的想法,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表现出来。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艰苦的编程,而是充满乐趣的编程,这是微软“编程之美”比赛想展现的最重要的一个“美”。
另外,微软过去两届的编程之美比赛都是围绕着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看起来很复杂的课题来开展的。把复杂的东西通过简单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大赛展现出来的编程的第二个“美”。
相信本届微软“编程之美全国挑战赛”最终由李雪这样一位“程序媛”摘得桂冠,也为大赛和编程增加了一“美”。
细节决定成败,会把每一个算法都搞明白
CSDN:在编程过程中,有没有对自己影响很深的故事?
李雪:在高二的时候,有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在那个时候(一般情况下),比赛只能参加到高二,如果高三再参加比赛,很可能会影响到高考。在我高二那年的比赛中,因为没有考好,我就没有保送资格。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当时在比赛中遇到一道题,其实那个算法之前也学过,以前感觉自己好像会了,但是在比赛结果出来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想的都不对。也是通过那次比赛,让我真正理解了那个算法,不过当时我也是很不服气,于是我顶住压力继续参加比赛,因为当时班主任不太支持。我是在高三的时候才拿到了竞赛的一等奖。正是那次比赛,让我在态度上比以前更认真,不管是写算法,还是编写程序,我一定会搞明白,每个地方都不会粗心。
跟大学很多女孩一样,喜欢打乒乓,不喜欢跑步
CSDN:在我看来,编程不仅是一项脑力劳动,也是一项体力活,你觉得编程很累吗?有没有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对编程的重要性?
李雪:我个人的感觉,其实编程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就是一直坐在那里,没日没夜的写代码,生活也不规律。就我自身而言,无论是学习还是看书或者是去机房训练,都是按点来、按点走,几乎不会熬夜。我都是根据自己的生物钟,作息很规律。当然肯定不能长时间的坐在那,也应该过一段时间休息一下。而且我们机房这边也有乒乓球台,大家晚上的时候,就一起出去打乒乓球。
CSDN:很喜欢打乒乓球吗?
李雪:还可以,就是打的不怎么样。
CSDN:经常跑步吗?身体好不好?
李雪:比较少。身体挺好的,我平时比较喜欢多走走,打乒乓球,有时候会踢毽子,感觉跑步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