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 Google+ 的设计中用返回符号来调出左侧抽屉式菜单,有不少应用也是按照这种样式来设计的,于是左上角的返回键有时是调出抽屉式菜单,有时是返回上一层,同一的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尽管这样影响并不大,但确实不是好的设计。不过在新版 Google Drive 和 Earth 中已经改变成菜单样式了,估计后面一系列应用都会改。即便是参考 Google 的应用设计,也需要谨慎。 忽略掉的用户提示Android 应用一般在顶部 Main Action Bar 中仅仅指明了用户目前操作选项的位置,上一步是什么是看不到的。iOS 上无论操作到哪一步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目前的操作选项和上一步是在哪,在应用的交互层不多的时候,可能是无足轻重的设计,但是在某些不断跳转的应用时,会给用户的体验造成很大的差别。 如 App Store 的设计,在顶部 Title 上显示出当前的位置和左侧返回上一层的信息,下载 Coogle Maps 时看到推荐再跳转到 Chrome,顶部 Title 上会显示我是从 Google Maps 应用中跳转来的,点击可以再返回到 Google Maps 的应用信息。而 Google Play 中一步一步的从一个 App 的介绍跳转到另一个 App,一层一层的深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所操作的位置。点击顶部的 Main Action Bar 中的返回,也不知道退到那一层,一直都是显示 Apps。再加上 Navigation Bar 上的返回键和左上角的返回不一致的反馈,既没有安全感又缺失控制感。 什么是好的交互,就是让用户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点击某个按钮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馈,符合用户预期的结果。在细节处理上 Android 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我下载的应用中,只看到了 AirDroid 会在 Main Action Bar 中显示用户目前操作的位置,尽管只有两层。虽说遵循 Android Design 的原则,但是这个原则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候一定是合理的解决方案吗? 能不让用户跳转操作下一步的时候就尽量不跳转,在这一层上完成交互,才能提高效率。Google Play 4.0 用卡片式的设计风格很简约漂亮,在呈现 Apps 上展示方式也很出色,但是菜单键的设计实在是设计的很小,触发区域还算是能接受,但是这菜单小的也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界面是整洁了很多,但是点击却没有那么方便。App Store 上的按键就大很多,同时也不失简洁。在界面简约和功能设计上需要不断的磨合,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要界面呈现的简约美观,又要交互上简单方便。 Holo只是一种主题风格遵循 Android 设计规范,并不一定非要是 holo 风格。如 Path Android 版顶部 Tab 的设计,在操作方式上符合规范,在 UI 设计上再美化。如果所有的 App 全是 Holo 主题,用户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再看 Google Keep 卡片式的设计,虽然不算是 Google 给 Android 开发者建议的设计标准,但是从新版 Google Play 商店的设置也可以看出 Google 的设计趋势,开发者也可以参考这种卡片式的设计,没必要死磕在 Tab 上。 至今仍然觉得 iPhone 的设计逻辑是最简单最耐用的,尽管有些设计也不合理。如组织众多 App(配合 iTunes 还能说的过去),左上角的返回不符合点击习惯(鉴于 iPhone 5 的屏幕单手操作还能凑合)。其设计规范统一了系统整体的体验,且也给很多开发者发挥设计的空间,比如 Path,Clear,Mailbox 等优秀的应用。Android 有在模仿,也有追赶,碎片化不仅仅是从 2.X — 4.X 版本混乱不兼容的问题,虽说现在 Android 的设计风格也逐渐成气候了,但是其设计逻辑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至少把一些交互方式统一了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