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键应该在有必要的时候才添加,添加时要想清楚其中包含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放在哪最合适。如果菜单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选项,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选择的呈现,可以参考 Google+ 的客户端,把菜单放在 Main Action Bar 上固定不动,这样在切换内容的时候,保持一致性。魅族的 SmartBar 当初是想融合 Split Action Bar 和 Main Action Bar 中的菜单,统一按键位置,希望能在所有的应用中提供相同的解决方案。用一句话来评论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无限制纠结的返回Android 应用一般都在界面内置了返回,也是跟 iOS 一路的放在左上角,但是随着现在手机屏幕尺寸的越来越平板化,点击操作左上角的返回实在是越来越困难。于是左上角返回键也越来越形同虚设,甚至已经看不出来有按钮的样子。而在 Navigation Bar 上的返回是系统层的返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返回。不仅在应用内可以返回上一层,还能从一个应用返回到调用该应用的上一个应用(这个需求是存在的,但是也可以不利用返回键回到上一应用,而是用任务切换的方式,如在 iPad 上用手势滑动切换任务已经是很简单了,在手机上能否有比现成切换任务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考虑下利用各种传感器来实现)。 很多时候用户按返回键后甚至不知道会返回到哪一层。而且有些应用提供的返回方式太多了,如网易云音乐的设计,在播放音乐的界面上竟然有3种方式返回到上一层,且不说点击菜单键弹出“回到首页”的设计,再看 Flipboard,同样也是返回方式就有三种,除了右上角和左下角的返回,还加了右滑手势的返回,手势也比网易云音乐中调出菜单再返回强太多。要培养用户习惯一种自然的操作方式,在需要完成类似的任务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怎么操作,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好的,这样不仅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且会造成体验不一致,不要看到有新的交互方式就添加到产品中,在产品中添加手势也要考虑到手势在整个产品中的契合度。 退出应用的方式依然没有规则,如果非要用返回键退出应用,有按一次返回键直接退出的,有需要快速连按两次返回退出的,也有按返回键弹窗给用户提示要不要退出的。还有在应用中添加退出选项的。在给用户弹窗提示中又有“确认”和“取消”左右位置不一致的情况。直接按一次返回没有一点提示让用户没有安全感,而弹窗提示又给用户再选择的压力,连按两次返回退出有时候又觉得这设计多此一举。这都要拜 Android 的系统层的返回键所赐。顺便再吐槽优酷客户端的设计,首页点击一次返回键后再顶端展示浅蓝色的横幅提示用户,白色和浅蓝色对比很弱,以至于这提示太温柔了,而且还是放在顶部的位置。也许你是不想我离开,但是既然我决定离开了,就请干净利落的让我走,否则经常觉得点击返回之后没有反馈。 个人观点是按两次返回退出要好于弹窗给用户提示,弹窗给用户提示要优于按一次返回键直接退出。Google 所有自家的 Apps 都是用返回键直接退出的,没有任何提示,到底哪一种方式更符合用户的期待,我不清楚,没有具体的做用户研究,我只知道 Google 没有推行规范来统一退出应用的方式。其实 Home 键作为一个稳定的出口,不会有变化,用来退出应用是最合理的,iPhone 一开始就做对了,当然有些强迫症用户非要回来结束应用,杀掉进程才安心也没办法。 现在右上角的返回键更像是一个指向上一层的标签,已经淡化按键的样式了。为了保持边距,Google 把右上角的返回做的很小,但是可触发区域却很大,点击文字或者图标均可返回到上一层。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一下这几种情况。另外吐槽一下 MIUI,点击 MIUI 系统内左上角的返回,返回键会有高亮显示,但是用户几乎是看不到反馈的,这高亮加的实在是没有意义。魅族则是干脆去掉了系统内左上角的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