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泄露用户信息成潜规则 此外,目前安卓手机在国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对消费者来说同样面临风险。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的安卓用户在安装手机应用软件时,首先都必须要接受各种协议,这也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借此来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 App 梦工厂CTO杨帆表示,因为安卓市场过于开放,所以安装渠道过多,彼此之间恶意竞争,对于开发商而言,推广成本很多时候并不低。恶意软件开发商同样可以方 便的发布产品,因此一些山寨甚至仿冒的产品在Android平台层出不穷,对于普通用户,分辨难度极大。有很多恶意产品甚至直接修改国内外知名产品,增加 恶意代码后便在论坛或某些软件商店发布。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之前发布的一项“使用安卓程序的智能手机用户隐私泄露情况”的报告显示,根据对7个国内安卓应用商城的330项热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调查,发现手机用户的总体信息泄漏率将近六成。 对此,专家建议,用户应尽快采取一系列个人防范措施,如手机用户应通过优质的资源下载平台下载App;可安装360手机卫士等手机安全应用,通过安全应用查杀手机木马、管理App权限,阻止App收集隐私和通过各种途径将其上传。 工信部将大力整治:加强手机入网管理 据数据显示,目前有近四成的手机游戏存在调用过多权限的情况,导致通讯录、短信等用户敏感的数据被随意读取。在2012年Android病毒行为类型比例统计中,隐私窃取类病毒占比17.53%。 业内人士指出,手机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缺少法规约束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个人信息安全法律,而现有涉及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文,散落于近40部法律、10条法律解释、近30部法规、近200部部门规章之中。 此外,用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很重要。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表示,对于游戏软件窃取隐私、吸费这类问题,用户也要树立起保护自己的意识,不能都指着政府来 保护。出台一部法令,若它的执法力度不够还是还是不能够达到实质的效果。所以在信息安全方面,虽然政府有责任,但个人更有责任,用户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这才是最重要的。 日前,工信部对外公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加强智能手机的入网管理。其中,对于公众抱怨已久的恶意软件, 工信部明令要求“不得预置五大类软件”。工信部指出,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新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未经用户允许 收集用户信息等,严重损害了用户合法权益。 据悉,上述《通知》将于2013年11月1日正式执行。在正式执行之前,为企业预留半年过渡期。 工信部要求手机生产商应按照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改进完善,提高手机的安全性。另外,从今年4月到12月,工信部将再度掀起一场垃圾短信息的整治风暴,酝酿 许久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有望尽快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