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三:未能预见开源操作系统的重大威胁 鲍尔默另一个致命失误是,未能预见到Linux会对Windows构成巨大的威胁。鲍尔默也曾谈到过Linux和其他开源操作系统,他当时说:“Linux就是瘤细胞,会给其触摸过的一切东西附着上知识产权的意味。” 鲍尔默始终认为,由于其在PC市场的统治地位,Windows就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正是抱着这样的幻想,他将其他操作系统看作是小众、极客产品,仅仅适用于业余爱好者。鲍尔默坚信,电脑用户会不断购买微软最新操作系统的许可。 他并未意识到微软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久的,等到2007年发布Windows Vista时,“Windows 堡垒”已开始出现裂缝。由于Vista存在大量问题,许多Windows用户并未升级,而是仍然使用XP。他们称,虽然XP是在六年前发布的,但“仍然足 够好”。 与此同时,基于Linux开发的Ubuntu操作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电脑用户的青睐,因为他们发现Linux的确是一个可行和免费的选择,能够用于 日常任务。而另一款基于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也作为一个免费发布和定制的操作系统,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首选平台。 Vista的失败导致微软迅速在2009年推出了后续产品Windows 7,相比前一代产品,Windows 7受到了更多的赞誉。但是,微软并未像对待XP一样,在六年时间内没有发布新版Windows,相反,它在2012年匆匆推出了Windows 8,距Windows 7的上市仅三年时间。不过,等到Windows 8问世之时,PC市场已经陷入崩溃,平板电脑销量不断飙升,微软事实上已经在移动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结论 实际上,每一位微软股东都很清楚,鲍尔默不是盖茨:后者是一位梦想家,而前者只是一个商人,只知不断榨取微软“现金牛”(即Windows和 Office)的能量。正是抱着“Windows堡垒”坚不可摧的幻想,鲍尔默才未能吸取上面提到的三大教训,反而给了主要竞争对手谷歌以可乘之机,令其 发现了盖茨颇具远见的战略,并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