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黑客入侵了朝鲜网站。朝鲜“我们民族间”网站及其在推特上的官方账号被黑客攻破,黑客PS了一张照片丑化金正恩。在推特上,“我们民族
间”账号的头像被改为跳探戈舞的两个人,男性舞者戴着一个盖伊·福克斯面具——这是“匿名者”黑客组织的标志。“匿名者”威胁除非朝鲜作出停止制造核武
器、停止散布核威胁等承诺,否则他们还将继续对朝鲜发动网络攻击。 此前,3月20日,韩国一些电视媒体和银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发生大面积故障。在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的敏感时期,韩国军方也不得不将情报作战防卫级别上调一级。虽然事后证实袭击韩国网络的恶意代码源于本国境内,但人们还是不免猜测这是不是朝韩之间的网络战。 更早一天,3月19日,北约制定了《适用于网络战争的塔林国际法手册》,这是第一个适用于网络战的国际法准则。《塔林手册》允许各国以炮火来应对可能遭受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它或许正在颠覆以往的战争逻辑。 A、网络版“基地组织” 2013年元旦,“匿名者”发布了一份新年声明。这份声明炫耀了它在2012年发动的一系列黑客行动。声明中还写道:“这些行动只是范例,还有很多行动仍在继续,我们仍在这里。” 在发布声明的同时,“匿名者”还制作了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为了抗议美国政府查封流行的文件共享网站MegaUpload,他们发动了对美国司 法部、联邦调查局、环球音乐和全美电影协会网站的攻击,迫使这些网站一度暂时关闭;为了抗议以色列攻击加沙地带,“匿名者”攻击了以色列政府网站;为了抗 议叙利亚关闭该国的互联网,“匿名者”入侵了叙利亚政府网站…… 就在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的时候,“匿名者”又发动了对朝鲜网站的攻击,企图通过网络战逼朝鲜就范。“匿名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呢?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教授嘉柏瑞拉·库尔曼从四年前就开始研究“匿名者”。库尔曼认为“匿名者”是一个巨大、新奇、不被人理解的全球力量,这个组织善于“紧密合作干些让人抓狂的事情”。 库尔曼将“匿名者”的起源追溯到2008年。她在研究亚伯达大学的开源社群时候发现了黑客们的联合行动。库尔曼发现在一个采访汤姆·克鲁斯的视频下面有 许多攻击科学教的言论。科学教向播放该视频的站点发了法律警告,从而激发了黑客们的反抗。在与科学教对抗的过程中,黑客们意识到自己强大的力量:他们人多 势众。 2011年,当PayPal宣布不再接受对“维基解密”网站的捐款之后,互联网上的黑客团体沸腾起来了。当时有7000人同时 登录了“匿名者”聊天室,35000人下载了黑客软件,世界各地的电脑开始向Paypal和Visa网站发起攻击。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注意。 福布斯杂志的记者帕尔米·奥松曾经深入“匿名者”成员聚集的聊天室,在这个聊天室里奥松发现“许多人谈论英国的事情,他们发言的时候使用了英式的拼写。 可以看出他们是英国人。”奥松曾在设得兰岛见到过杰克·戴维斯,这名20岁的英国少年是黑客团体“匿名者”及其下属机构“LulzSec”的领军人物之 一,是全球被通缉的最大黑客之一。2011年7月,杰克·戴维斯在设得兰岛被抓获。 通过跟“匿名者”成员的深入接触,奥松得出一个结论:“匿名者”最大的成就是让人们相信蜂巢思维,即没有核心组织,没有官方成员。如果你相信“匿名者”,称自己为“匿名者”,你就是“匿名者”。从某些方面来说,“匿名者”类似于网络版的被瓦解的基地组织。 库尔曼教授在研究黑客组织时,有时会感觉这些黑客们的角色处于“侦探和牧师”之间。库尔曼认为,“匿名者”一个互联网上的神秘、奇特、难以理解的存在, 甚至无法确定“组织”是否是一个合适的词。它的背后有某个公司的工程师,也有半途辍学的不良少年,有时候它会为正义呐喊,有时候会搞恶意破坏。 B、网络战的恐慌 如果说“匿名者”对朝鲜网站的攻击仅仅是一些黑客搞的恶作剧,那么3月20日韩国遭受到的网络袭击则着实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民众恐慌。 3月20日,韩国KBS电视台从下午2时许开始,电视台内部的计算机网络突然瘫痪,无法进行任何工作。YTN电视台则从下午2时20分开始,办公室的计 算机网络同时出现瘫痪,有500台计算机出现死机。MBC的电视节目虽然正常播出,但全体计算机网络出现瘫痪。当天,新韩银行、农协等部分商业银行和两家 保险公司的网络也出现故障,金融交易中断。韩国这一次遭受到的网络攻击是2013年前三个月全球最大的网络袭击事件。韩国和朝鲜接连遭受到网络攻击,使网 络战担忧迅速溢出朝鲜半岛,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阵对网络战的恐慌。 在韩国遭受网络攻击的当天,美国国会正在举行一场关于网络威胁 的听证会。美国《国会山报》网站称,在华盛顿,有关美国基础设施遭受瘫痪性网络攻击的担忧在上升。日本富士电视台说,一旦网络瘫痪意味着社会瘫痪,很可能 导致国家一下陷入混乱。“基础设施瘫痪,整个街区没有电力供应,大坝决口,所有路口没有交通灯,自动取款机没有钱,航空公司预订系统崩溃……”德国《图片 报》3月21日对黑客攻击可能引发的后果做出了如此描述。澳大利亚《商业观察家》则呼吁制定一部“网络战规则手册”。 事实上,类似“网络战规则手册”的东西已经问世了。 C、“塔林手册” 网络袭击的规模或许会更大,网络袭击也会越来越频繁。基于这样的担忧,美国和北约的军事专家正在为可能到来的大规模网络战争做准备。同时,全世界的法律 专家和政客也在为这一随时会爆发的巨大威胁争论不休:网络攻击是战争吗?抑或是单纯的黑客恶作剧?如果网络攻击被定性为战争,能否用军事手段来回应呢? 今年3月中旬,奥巴马召集13位商界巨头在白宫的一个会议室召开秘密会议。这13个人中包括UPS、摩根大通和埃克森美孚的头面人物。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美国如何才能赢得互联网战争? 白宫不愿透露奥巴马和这些商界领袖谈了些什么。赖斯大学的IT专家克里斯托弗·布朗克说:“这场会议奥巴马主要是想让这些公司明确自己所受到的潜在威 胁,并说服他们跟政府加强合作。”奥巴马迫切需要这些商业巨头的合作,因为美国允许私人公司介入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是由私人公司经营的。有朝一日美国遭受 严重网络攻击的话,对付这些攻击的战场和武器都在私人手中。 在韩国遭受网络袭击之前的几天,北约的一个小组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蓝皮小册 子——《适用于网络战争的塔林国际法手册》。受到北约智囊团的邀请,并在与五角大楼有着密切联系的美国军事律师的主持下,一些国际法专家齐聚爱沙尼亚首都 塔林给未来战争制定规则。最后,国际法专家讨论的成果就是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可能还没有奥巴马的拇指厚,也不是北约的官方文件,但在美国总统的手中 的,它有可能改变世界。 根据《适用于网络战争的塔林国际法手册》里面的规定,当一个国家受到严重的网络攻击时,该国家有权用炸弹和导 弹去对付发动攻击的敌人。在北约的军方领导人眼中,这本小册子第一次态度鲜明地把网络战定性为战争。“塔林手册”制定了关于未来战争的第一个非正式规则 ——它允许各国以炮火来应对可能的遭受的大规模网络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