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设计是如何诞生的? 在这间不算太大的工作室里,各种千奇百怪的手绘稿随处可见,其中有几幅类似浏览器的手绘稿,但却脱离浏览器的惯有形象,森林、精灵等设计元素环绕其中。 Robin 介绍,这是他们针对猎豹浏览器的设计的一套皮肤。我问这种极具风格化和感性色彩的设计运用在工具型的软件中是否会对用户造成影响时,Robin 说,他们希望在工具用户体验的可用性上做到极致简单,而在视觉设计上尽量增加一些感性的、活泼的元素。 Robin 将这种设计理念总结为“战略上做减法,在战术上做加法。” 有趣的是,这套皮肤的诞生,是一位业务不相关的设计师 Kimi 在兴趣的驱使下,闭门三天独立完成的。起初,团队一度权衡是否投入人力深挖这个计划之外的版本,因为这套设计的实现必须对浏览器架构进行改动,不过由于团队的坚持,它最终成为了客户金山眼中惊喜。 但是大公司可能不会孕育出这样以设计而非产品为主导的意外之喜:个人的创意要想产品化,必须经过层层上报,创意要么被扼杀,要么等待批准,而彼时竞争对手可能已经追上来了。 这也是 Rigo 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之一。
这就关乎客户本身的重要性。Rigo 提到,在合作之初,金山网络 CEO 傅盛给予了团队充足的“余量”,并且身体力行主动参与进来,他们“有想法却没有需求”,这让团队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做项目评估。 当然,最关键的必然是源于设计师内心的“Passion”。 品牌 DNA 和产品性格就像{敏感词} Robin 认为,移动互联网产品 UI 设计,无论是平台类还是 App,最重要的是内容的设计。
Robin 很喜欢 Flipboard 的设计,他认为 Flipboard “段落式”翻页的交互形式比微博瀑布流的呈现方式更加能让用户专注,而基于内容优良的排版才是它真正的壁垒。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性格的产品。 Robin 深谙,要构建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系统和塑造出色的产品表现力,必须将产品设计中的品牌 DNA、产品性格与视觉传达视为具有相同重要性的平等因素。在此前公共的演讲中,他曾这样说道:
那么,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如何去打造品牌 DNA 与产品性格?Robin 向我们展示了 eBox 体感游戏机的例子。设计之初,客户希望在设计中融入产品性格,同时提出了要有中国风的设计需求。 尽管团队很苦恼,但他们仍然首先摒弃了诸如中国红、水墨、祥云、龙凤等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后来在体验体感交互的时候,他们发现用户的手势基本是一个扇形的滑动轨迹,于是交互模型便与中国扇联系起来。Robin 认为这种类似孔雀开屏的方式非常具有张力,当设计语言与肢体语言建立起了某种联系,设计就可以开口说话打动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