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vs. Python 俗话说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一般我们从本质上把大数据应用场景分为两个方面: 1. CPU密集型操作 在CPU密集型操作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刚刚说到作为解释性语言Python有着“相对杯具”的运行效率,那么在像求逆矩阵、向量相似度等对语言高效性非常依赖的情景下,让Python去做这些必然会造成性能下降和负载增加。然而别忘了Python还有个昵称 —— 胶水语言,其集成机制可以轻松的联结使用其它语言编写的模块,比如:C、C++、Java。这样我们就可以完全根据情况需要,使用Python来做框架,在核心CPU密集操作部分调用C或者其它高效语言。这样开发效率和性能都得以保障,至于对开发团队要求的增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 I/O密集型操作 在这个场景下,我们经常做的是频繁的I/O操作、频繁的输入/读取文件系统,但是不会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出于这些操作通常都是调用操作系统接口来完成,所以对语言的要求显然不会太高。 从DARPA得到助力的不只是Python一个领域,下面看一下最近从DARPA获得资金的项目: 近期得到DARPA慷慨解囊的机构 在2012年11月,数据可视化和软件公司Kitware收到一笔4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和软件公司KnowledgeVis及一些高校一起开发名为Visualization Design Environment的开源数据聚合、查询和可视化工具包。 其后2012年12月,乔治亚理工学院公布他们获得了270万美元资金;这些资金用于在可扩展的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架构上的研究,致力研发快速处理数据分析的算法。同样在新机器学习软件方面,Scientific Systems Company也获得了数额不详的资金。 2月,数据库开发者兼软件资讯公司SYSTAP获得XDATA项目的200万美元,这笔资金用于建立一个开源图分析平台(使用GPU计算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