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InformationWeek近日的一则消息显示,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将给分析公司 Continuum Analytics投资300万美元,用于开发Python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库。这笔资金来自其将在四年内投资1亿美元来改善大数据技术的XDATA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开 发用于分析国防活动中海量面向任务信息的 计算技术和软件工具”。 Continuum Analytics将致力Blaze和Bokeh库的开发:Blaze用于科学计算,而Bokeh则是一个可视化系统。
Python的运行效率可以用“低下”来形容了,那么究竟又是什么让它与大数据擦出了火花?首先要先看一下Python语言自身的优势: 1. 易于学习的Python 众所周知,大多数的大数据分析工作都不是开发者在做,这样易于学习的Python就有了被Continuum Analytics与DARPA同时看重的理由。就像该公司董事长Peter Wang说:“如果他们可以学习一门简单的语言,他们将不需要额外的软件开发部门去参与数据分析。” 2. 解释性语言Python 基于解释语言的特性,使用Python进行开发无疑可以数倍的提升编码效率;不到C++/Java一半的代码行将大幅度减少开发过程和维护阶段的工作量,相信不会被大部分开发者讨厌。 上文说到Python受开发者喜爱的两个方面:易于学习和高效的编码效率;然而作为解释性语言,Python的运行效率必然不会很快,而快于Python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语言也是一抓一大把,那么Python在海量的数据处理中还会具备优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