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IT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Twitter7周年:从信息平台向媒体公司转型

2013-3-25 13:23| 发布者: joejoe0332| 查看: 903| 评论: 0|原作者: 搜狐IT|来自: 搜狐IT

摘要:   在社交网络Twitter即将迎来诞生7周年纪念日之际,科技博客The Next Web编辑马修•潘扎里诺(Matthew Panzarino)发表文章,回顾了自己删除原有账户,以全新方式体验Twitter的经历和感受。潘扎里诺非常赞同Twitte ...
  在社交网络Twitter即将迎来诞生7周年纪念日之际,科技博客The Next Web编辑马修•潘扎里诺(Matthew Panzarino)发表文章,回顾了自己删除原有账户,以全新方式体验Twitter的经历和感受。潘扎里诺非常赞同Twitter从实时信息发布平台转变为实时媒体公司的做法,但他指出,尽管Twitter为推动平台转型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功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如果该公司希望彻底转型为一家媒体公司,变成一个对用户友好的“国际平台”,那么就必须用全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以下是文章详细内容:

  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Twitter,但我现在使用的账号开通于2009年1月。在这个账号之前,我就曾使用过Twitter,只是当时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罢了。

  过往经历

  回顾我使用Twitter的过程,有点像婴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最开始,我通过Twitter发布的信息大多都属于自我吹嘘型,内容苍白、机械,现在回头查看这些消息都让我感到痛苦。坦白的说,我发布的第一条Twitter信息竟然是午餐吃了什么。

  不过,让我略感安心的是,在Twitter刚刚诞生初期,大家发布的信息都基本相似,也几乎全都是与食物或身体机能相关的无聊的内容。随着人们越来越熟练的使用Twitter,Twitter也在发生变化。这项内容简洁的实时消息服务正开始变得有趣、并且让人爱不释手。

  毋庸置疑,Twitter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该服务以让人无法预测的方式产生巨大作用的第一个动作。当然,现在的Twitter早就超越了“第一动作”的阶段,与七年前,甚至三年前相比,该服务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令人遗憾的是,在Twitter的转型阶段,无论是在该公司内部还是外部的用户群中,都有非常多的反对者。当然,对于这样一款提倡原创、内容简洁的产品来说,在发展道路上面临质疑也非常正常。

  现在, Twitter内部关于平台发展方向的争议基本已经平息,但在公众看来,Twitter到底是什么,它未来会变成什么却仍然是争议的焦点。最近几年,由于 Twitter拒绝第三方平台登入,并采取措施获得更大控制权,这都引起了用户的广泛争议,但这些争议最终并未能削弱Twitter的影响力,反而让更多人喜欢并爱上了这项实时消息服务。目前,大多数用户都会通过Web,或者iOS、Android移动应用登陆Twitter,只有极少数用户使用第三方客户端登陆。

  观念转变

  尽管Twitter处理第三方客户端的做法让我并不满意,但我仍然非常欣赏它从实时信息发布平台转变为实时媒体公司的做法。我曾采访过 Twitter产品副总裁迈克尔•西佩(Michael Sippey),并就Twitter新用户群体、以及Twitter如何获取并留住新用户进行了交流。

  西佩说:“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发现,有大量用户每天、每周、每月都会登陆Twitter,但这些用户几乎从不发布信息。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早期用户对Twitter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这也体现了Twitter自2006年以来的变化结果。”

  他当时说,Twitter非常关注原创消息,如果用户在Twitter上很少分享,那么就说明使用方法出现错误。西佩说:“有人会说,我不知道自己要在Twitter上说什么,所以我不会使用它。”

  正是这次采访让我决定以不同的方式体验Twitter。我认为,如果Twitter希望转型为一家媒体公司,变成一个对用户友好的“国际平台”,它就必须用全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不会关注Twitter是什么,而只会以它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来进行评估。

  我决定重新注册一个Twitter账号,并尝试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Twitter,即通过该服务发掘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发现:

  重新开始

  我打算Twitter的iPhone应用注册一个账号,尽管我不清楚Twitter移动端与桌面端用户数的具体情况,但我想移动端应该还是占多数的,毕竟Twitter本身就是一项移动服务。Twitter坚信,人们未来登陆该服务的主要入口必定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因此它也大力提倡用户使用移动应用登录该服务。

  在注册的第一步,我就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主要原因是Twitter直接将服务与iOS系统相整合,这使我不得不将过去的资料删除,然后才能进行“初步”体验。当然,删除资料之后,不用重新下载Twitter应用就可以开始进行新用户注册了。

  但接下来我又遇到了取名的问题,因为我很难找到既能体现个性,又显得聪明、独特的用户名,我甚至因此将注册过程中端了一天,只为了想一个好的用户名。这显然与我作家的身份并不相符。

  最后,我决定将过去几年自己在其他论坛上的用户名稍微修改后作为Twitter的用户名。如果你经常查看Twitter信息,就会发现现在的用户名越来越复杂,也变得越来越怪异,许多甚至都已经不再是人的名字或昵称。我想,这主要是由于Twitter用户日益增多,人们不得不通过如此怪异的名字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小片领域有关。我不知道未来会变成怎样,但作为Twitter的管理者,我想他们必须花时间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另外一个不利的方面是,用户名越长,撰写或转发信息时可用的字数空间就越少。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用户名删掉,只保留原信息,而不管这个用户名出现在消息的哪个位置。对被转发的信息来说,用户名只是附属物,并不属于140字的消息内容之一。

  除了在选择用户名时遇到了小的波折,注册Twitter账号的其他过程都非常顺利,整个应用在登录之前也非常漂亮。

  功能体验

  过去几年,Twitter旗下团队一直希望将“推荐关注”功能变得更完善,他们不断改进算法,以提供更好的首页推荐,并最终使移动应用和Web服务提供更出色的体验。

  西佩说:“在使用这项服务6年之后,我仍然觉得,推荐关注就是一项带给人惊讶的服务。它应该带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喔,当然,我应该关注他,我无法置信自己以前就从没留意过它’。”

  Twitter通过“发现”标签提供推荐,但会将这个标签进行些许的修改。在桌面应用中,Twitter还在侧边栏中留出了更多空间。西佩说:“用户需要通过关注获得全新的用户体验,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快地为用户创造产品价值。”

  在进入Twitter后,首选弹出的选项是是否将联系人与Twitter相匹配,而不是像Facebook那样弹出一张社交图谱。当然,在主要社交平台的信息冷战结束后,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再发生了。令人开心的是,我确实通过手机联系人找到了一些正在使用Twitter的好友,虽然对这我来说两者并没有什么交集,但至少已经打破了对立,这是一个好现象。

  在接下来,你就可以选择自己希望关注的用户类型,如音乐、时尚、娱乐、趣味等。总的来看,这些都都通过名字或小图标显示,如果你无法知道名字,那么你就不可能立刻给予关注。这并不是用来探险的地方,而是一个“认知关注”的过程。

  让人沮丧的是,当最开始完成这些关注过程后,就很难再找到这个选项了,它被一系列的发现、滚动至菜单底部、浏览类别等选项完全淹没。我认为,在注册完账号之后,提供新的关注或推荐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如果在此后仍能继续向用户提供这一功能就更加完美了。

  在刚开始关注的时候,我又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小图标加载、“推荐关注”列表空无一物等。尽管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初次使用Twitter的用户来说,这确实是一大问题。我认为,如果一项服务最初就没能展现价值,那么它就是失败的。

  西佩坦承,新用户体验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移动领域。他说:“我们必须继续努力,让初次使用Twitter的用户感到便捷、愉悦。”最近几年,由于有部分用户通过Twitter发送了大量垃圾邮件,导致Twitter声誉受损。西佩对此表,尽管过去两年Twitter账户的电子邮件设置越来越出色,但仍有许多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他说:“电子邮件功能非常有价值,这给我们创造了不断向用户重新介绍Twitter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他承认,通常情况下,用户的电子邮件“跟随”行为,都发生在用户已经登录Twitter账号,处于可被“发现”状态的情况下。

  我认为,Twitter应该将“推荐关注”栏目设置的更名明显,或者通过改进使其更有秩序,特别是在移动端。在我看来,在文本上将这些推荐突出显示,是提醒用户关注一些人的有消费方式之一。西佩对此非常赞同,他说:“这个观点非常棒!”

  现在,我的Twitter账户中已经有了一些关注对象,我每天都会通过时间轴阅读所有的Twitter信息。时间轴的变化速度减缓,这让我在使用Twitter时感到非常轻松,在工作时,每分钟我平均受到20至30条Twitter信息。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