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许可的保护作用。 像GNU GPL v3这样的许可对于开源项目来说算得上是一种基础,而且这些许可也确实很好地保护了开源社区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如果谷歌当初在Android系统中使用了GPL版本的OpenJDK,那么甲骨文公司很可能根本找不到机会将其告上法庭。然而,许可本身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参与者身份、尤其是其对专利的处理方式上。大多数现代许可都会包含缓和专利矛盾的内容,力图避免社区贡献者出于利益推动而让专利使用者身陷诉讼。此外,许可还会以明确或暗示的方式保证贡献者在使用专利时免受意外麻烦的困扰。有了这么一家独立的分支机构,微软也就有了应对矛盾的避风港。开源子公司作为开源社区的贡献者,完全可以令微软不必再为许可有效期之类的琐事而头痛;尤其是在前者的资助下,那些使用费用昂贵的专利无法对微软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专利责任的保护作用。 经过多年的反复检验,无论是在事实角度还是在法律角度,微软如今已经成为软件专利的狂热拥护者——尤其是在挖掘潜在商业价值方面(他们甚至通过技术手段将从IBM策反‘软件发明人’的行为变成光明正大的合法行为)。如今,微软正在积极游说 RAND(以强制收费著称的专利使用许可),试图将这套许可变成行业标准。一旦目的达成,微软将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微软自己也要小心,毕竟玩火者也极易引火烧身。而开源子公司的出现则化解了微软的担忧,无论是赔偿专利使用费还是被指控剽窃,这家新企业都可以成为一面有力的挡箭牌。 这里我要着重强调第三点和第四点。微软曾经出于这两种原因启动了Outercurve基金会,并把其当作开源项目的外包研发委托者——也就是说微软以这种方式将自己彻底置身事外,而不必再受任何法律风险及潜在麻烦的困扰。在上文汇总出的四大理由当中,后两点在我看来可能性最大。我认为就微软公司而言,什么开放式技术都是瞎扯淡,法律层面上的防火墙才是他们搞开源的真正目的。不许别人占微软便宜,只许微软占别人便宜,开源在他们眼中已经沦为一种彻头彻尾的赢利工具。 Jean Paoli表示:这种独立式企业结构能够使子公司更快、更便捷地发布并更新开源软件,进而将来自社区的资助与贡献全部纳入现有的开源工作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将与开放式规范与开源行业在交互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如高通公司早期打造的高通创新中心,微软如今也尝试利用开放式技术建立起一套理想的防火墙,用于保护自己免受当下及未来各类开源及开放式规范的威胁。当初的Outercurve基金会为什么没能达成这一目的?这一点我不得而知,连Outercurve自己可能都说不清楚——根据行政总监Paula Hunter的说法,微软当时没有经过任何咨询或者讨论,直接一拍脑门就敲定了这一构想。 这样的保护机制为微软提供了堪称全方位的利益保障。它不仅减少了微软在开发项目时来自臃肿而保守的法律部门的阻力,更帮助企业在开源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占得先机,进而使业务流程得以顺利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微软也算是为开源业界做了件好事。但与此同时,摆脱了束缚的微软必将继续对自己的专利许可展开扩张,并逐渐蚕食那些真正有志于开源创新的开发人员们的生存空间。而一旦发生纠纷,这家名为微软开放式技术的子公司将迅速跳出来,以社区赞助商的名义帮助母企业洗脱罪名。 这家子公司的出现对于开源领域来说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时间会证明一切,不过这至少代表着一种良好的趋势。大家不再以充满敌意的态度进行争论,而是以积极参与的立场解决问题。不过微软公司内部对开源问题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领导层的变动也可能对未来的处理方式产生影响,这一切都可能导致绿色巨人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开源。不过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微软通过核心产品为开源市场及社区带来补充与支持,而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满怀忌恨地瞪着这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晚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