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将专业级计算引入到普通PC的一款免费操作系统,Linux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想当初,关掉系统这么简单的操作都需要执行秘密的信号交换,或者 向计算机发出深奥难解的祷告(比如“computername ~ # shutdown -h now”)。 而如今,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市面上流行的发行版大约有450款)把僵硬刻板的命令行隐藏在漂亮的用户界面后面,比如Gnome、 KDE、Enlightenment或Xfce等用户界面,它们模仿了十亿Windows用户所熟悉的桌面隐喻(desktop metaphor)概念。万一现在果真要从容关闭Linux机器,也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就行了。 ![]() 记者自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拓林思(Turbolinux)的魅力后,就一直是Linux发烧友,拓林思是一款早期的日文发行版。他在饱 受Windows NT的磨难后惊喜地发现,拓林思让一台日渐老迈的奔腾计算机起死回生有多么容易,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济学家》报社驻东京分社充当打印服务器。 一旦搭建起来,Linux机器就能顺畅无阻地运行。绝对没有困扰Windows、甚至Mac机器的病毒及其他恶意软件,不需要人们担心。另外,如果 需要的话,有一款方便的程序包管理工具可用来下载和安装额外的软件。后来,由于开发人员开始定制Linux,以便桌面端使用,记者迁移到了 Caldera的OpenLinux,后来迁移到了Xandros、Knoppix、openSUSE和Kubuntu,最后选择了Linux Mint的KDE版本。 Linux Mint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在广泛赞成自由和开源软件(FOSS)的原则的同时,还欣然吸纳了专有的驱动程序、编解码器、实用工具以及像Adobe的Flash这些插件。目的一直在于为用户简化生活,而不是取悦于开源拥护者。 不过,记者抨击的一个方面是,升级到更高版本后,Linux Mint要求用户来一次全面的重新安装,而不是滚动增量更新(rolling incremental update)。他也明白其中的原委,但认为这是不必要的苦差事。由于每隔六个月就推出新版本,迅速紧跟Canonical大受欢迎的Ubuntu的最新 版本(Linux Mint基于Ubuntu;而Ubuntu本身基于Debian),更是如此。 倒不是说用户需要安装出现的每一个新版本。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贯以来认为,软件往往变得越来越好。于是,大家情不自禁地从发行商的网站下载一份最 新、最好的版本,把“ISO”映像文件刻录到光盘上,重启计算机,回答几个问题,然后让安装自行快速完成。与此同时,无数的额外程序包在后台下载(为了节 省空间,从光盘腾出去)。把一款现代的Linux发行版安装成功能完备的切实可行的系统(你可能需要的应用程序、驱动程序和工具一应俱全)就这么容易。 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过去就是这么容易。 Linux Mint 6(“Felicia”)安装和使用起来那种感觉棒极了。但是就后续版本而言,繁人的问题渐渐出现。一些版本楞是识别不了打印机、声卡或无线网络,压根用 户采取单调乏味的变通办法。最近,显卡驱动程序成了用户抱怨的另一个根源。节电特性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好好的,但是到了另一台笔记本电脑上,就是不管 用。事实证明,有几个版本非常靠不住,还不如把它们删掉,回过头来继续使用比较旧、比较稳定的版本来得容易。 最新的版本:Linux Mint 12(“Lisa”)是迄今最令人扫兴的版本。上个周末,记者把大量的时间耗在了设法让该最新版本在一台一向表现稳定的机器上运行。但是Linux Mint不是唯一饱受诟病的。Ubuntu一直被还要严重的问题所困扰。现在看来,软件标准方面的这种日益退步好像在开始妨碍面向桌面的所有Linux发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