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离Wallet还有多远? 撇开准备下“更大一盘棋”的Square不说,另一家“互联网icon和大佬”气质兼备的美国公司Google或许更应当被称作是移动支付的开局者。但其从去年初开始主推的基于NFC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似乎并不像其过去所推出的那些互联网产品一般所向披靡。 简单来说,这个被Google称为Google Wallet的移动支付系统是要通过与智能手机厂商联合,在手机中嵌入一块移动支付芯片。当用户手持这样一款手机光顾一家店铺,而店内恰好安装了支持同样系统的手机支付设备,则只需要在设备前点击手机即可完成支付。 而在现实中,这个听起来极富科幻意味、企图帮助人们彻底甩掉钱包的支付体验,首先会遇到的第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即是,无论是在个人用户端还是商户端,要大规模普及NFC技术仍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并且还需要得到商家的配合,专门为该技术改变自身的支付手段和支付流程。 此外,也有分析师指出,另一股可能阻碍Google Wallet快速普及的力量将来自于发卡机构。这位隶属于美国DropLabs的移动商务与移动支付分析师指出,由美国四大运营商中的三家(AT&T Mobility、T-Mobile美国和Verizon Wireless)合资成立的Isis公司已经与三家大型发卡机构JP Morgan Chase、US Bank和CapitalO ne签订合作协议,推广其专属的移动支付NFC技术。这让人有理由相信,从发卡机构的角度出发,他们更愿意和运营商合作,只需要向后者支付通讯费用或是与其分成,而非再邀请Google加入,并遵循后者惯用的“免费”规则来玩这场游戏。 发卡机构作出这样的选择,其背后的动机并不难以猜测。显而易见,整套GoogleWallet系统完全是围绕Google的体系而设计,给发卡机构留下极小的腾挪空间。这难免会让后者顾虑其最终只能变成Google整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通道,而丧失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才积累下的消费者“头脑份额”。 这迫使Google只能转而从一些中小型的发卡机构入手,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些中小型的发卡机构或许也与那些业界“大佬”一样认为,拥有近2亿手机用户的运营商在对手机和用户关系的控制力会更强于Google,而同样选择押宝在Isis. 在此,我们并无意指摘移动支付这一不可逆的大趋势,并且有更多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加入其中,也的确能为用户带来更多更炫的支付体验,毕竟这才是他们最为擅长的领域。但对于Google而言,以其今日之体量进入极为敏感的金融领域,必定会引起利益相关者的高度警惕。 这或许正是Google在向用户“Wallet”迈进的过程中最大的当破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