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硝烟迫近 10月末的一天,科技博客上出现一阵喧嚣,开始谈论社交网络上的一条最新新闻:扎克伯格已经不再是Google+上拥有粉丝最多的用户。那么谁 取代了他呢?这个人正是佩奇。这也许不足为奇,但不难想象谷歌内部正为此而窃喜。无论是谷歌还是Facebook都不愿谈论双方之间的竞争,但实际上双方 已经在很多方面展开较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胜利都会让他们弹冠相庆。 而两家公司对人才的争夺最显而易见,我们可以轻易发现跳槽到对方的每一位工程师或高管。而这方面的竞争呈一边倒趋势,Facebook内部从高 管到底层员工都有部分人士来自谷歌,其中就包括谷歌原社交项目研究员亚当斯。在Facebook 11位高管中,就有4位来自谷歌,包括现在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以及负责广告和运营的大卫·菲舍尔 (David Fischer)。 这些只是双方在诸多领域竞争的一个缩影。两家公司的竞争早在2007年久拉开序幕,随后愈演愈烈。Facebook的竞争武器是什么呢?那就是 它是硅谷最炙手可热的公司,同时在未来上市后可以创造员工的造富神话。谷歌则投入大量资金予以还击。一位参与人才争夺的高管表示,有时候谷歌甚至许诺如果 顶尖的工程师或高管留在公司,则他们可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的股票和现金。这些传闻不胫而走,谷歌员工自然而然就采取行动:他们先拿到Facebook 的入职通知,然后转过头来要求谷歌大幅加薪。这种环境似乎对谷歌不利,于是谷歌在今年1月推出了不同的措施,那就是所有员工全部加薪10%,并且将大部分 员工奖金计入基础工资。由此,很多谷歌员工的薪金增加了15%至20%。 谷歌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守势,不过在吸引用户眼球方面则主动出击,其最有力的武器是在互联网领域的主导地位。例如,Google+在完成上线 90天的试运行阶段后,于今年9月完全开放,谷歌为此采取的促销措施连一些大公司都羡慕不已。谷歌在其网站上放置了一个大大的蓝色箭头,将数千万用户引导 至Google+图标,推动Google+的流量迅猛上升。除了谷歌网站之外,该公司还计划在mail、谷歌地图以及YouTube等服务的庞大用户群中 展开Google+的推广,并吸引数百万Android手机用户。连Twitter CEO迪克·科斯托罗(Dick Costolo)也表示,毋庸置疑的是,Google+肯定会吸引到大量用户。 Facebook最担心的显然是谷歌吸引用户的威力。尽管Facebook高管多年以来都一直表示有信心在公平竞争环境中击败谷歌,但他们担心 此前微软的一幕会重演,即谷歌也会利用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主导地位来推广Google+,使得Google+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在谷歌网站上推广等策略 是有效而合理的,但如果谷歌利用其搜索引擎来力推Google+并打压其他社交网站服务,那么这种推广方式就可能存在问题。虽然谷歌现在还未采取这种措施 来推广Google+,但该公司在以前推出谷歌地图等服务时曾经这样做过,导致竞争对手提出抗议。谷歌今后在采取这种措施前可能会三思,因为该公司已经在 接受政府的反垄断调查。而在移动领域的竞争方面,谷歌可能在Android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置入许多Google+特性,从而增加对手的竞争难度。 而扎克伯格并未就此迷失,他开始加强与谷歌移动领域竞争对手苹果的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与苹果已经进行了数轮磋商。双方目前 还未找到可行的合作方式,也许是因为两家公司在过去有些过节。去年苹果曾试图将围绕iTunes建立的社交网络Ping与Facebook连接起来,但这 项提议遭到Facebook回绝,原因据称是可能存在技术问题。这是苹果遭到的为数不多的公开指责之一,导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亲自向一些记者表达了他的不满。此外,苹果在其最新版本的移动操作系统上选择了与Twitter合作,而不是Facebook,这也对双方的合 作商谈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双方的磋商仍在继续进行,因为他们都知道联合起来可以帮助两家公司对付共同的竞争对手。 也许你会问:假如这是一场战争,那么谁将是最终的赢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显而易见。谷歌的社交项目有两个目标,一方面是遏制Facebook 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则是利用Google+收集的数据来改善谷歌的搜索、地图服务和广告等业务。冈多特拉与佩奇都表示,后一个目标更重要。冈多特拉称, 根据这个目标,公司就可进一步改善搜索体验,提高YouTube和Gmail性能,使得广告更具相关性。Google+将可帮助改善公司的所有业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谷歌并不需要打败Facebook,但必须坐上社交网络领域的第二把交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谷歌需要作出更多的社交项目努 力。例如,今年10月一家科技博客网站报道包括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内的谷歌多位高管都还没有设立Google+账户。报道发表数日之后,施密特的账户旧悄然出现在Google+上。此外,谷歌还需要其 他推动力,那就是提供不同于Facebook的价值,说服大量用户转投其阵营,或至少是同时成为这两家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在这一点上,我们目前还无法获 知在Google+ 4000万账户中,有多少用户在实际使用该网站的服务。谷歌当然不会透露这一数据。当被问及为什么用户应转换到Google+上时,谷歌高管一再表示,在 线共享是分隔的,而Google+可以实现真实世界的共享模式(但Facebook早就已经实现了这种功能)。 对于Facebook来说,Google+上线伊始的成功意味着扎克伯格无法再掉以轻心了。过去Facebook经常出现产品失策和用户隐私泄 露的问题,不过基本都没遭到用户的很大责难。但从现在起,Google+将很乐意看到Facebook用户的任何不满。因此,扎克伯格现在必须密切关注佩 奇和谷歌的动向。扎克伯格也许可以对Facebook用户数的遥遥领先感到欣慰,对成功挖到数十位谷歌高端人才感到窃喜,但佩奇在补充谷歌人员储备方面也 毫不手软。在最近的这个季度,谷歌就招募了近2600名员工,这几乎相当于Facebook的员工总数。这些新招的员工肩负着一个明确的使命,那就是推动 谷歌转型成为社交网络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