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称霸的后PC时代,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远远超越PC的数量,这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谁就控制了市场规模10倍于传统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日前,金山软件董事长、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携小米科技的第一款智能手机亮相。“小米手机”的亮点之一就是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MIUI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款发布一年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已经得到50万用户的关注。2011年,国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争夺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称霸的后PC时代,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远远超越PC的数量,这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谁就控制了市场规模10倍于PC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激动人心的战役 7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计算公司正式推出阿里云OS(操作系统),一同亮相的还有首款搭载此系统的天语云智能手机W700。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在手机上拓展一隅属于自己的疆土已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共识。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涉及手机业务,而操作系统成为主要切入方式。 百度CEO李彦宏表示,百度看到了智能手机平台上的巨大机会,并已开发了一些相关服务和系统。据知情人士披露,百度手机操作系统基于Andriod平台,类似创新工场旗下的点心OS项目,原计划在今年7月份推出。由于系统出现了BUG,这一计划被推迟,计划在年底推出。 腾讯则正在秘密开发基于MTK平台的手机中间件,也在考虑开发自主品牌手机QPhone以及面向手机厂商推出Q-Service整合方案。目前,腾讯已与英特尔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共同研发运行英特尔/诺基亚MeeGo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新产品。 “进军这一领域的还有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运营商有自己的定制需求,二者各有长处,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手机系统延续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地位。”对此,艾媒咨询集团创始人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成功与否是未知数 业界觊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动机无外乎三点:一是借此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获得数据,获得用户;二是连接移动互联网终端层和应用层,聚集各种移动应用;三是从底层控制用户的智能手机终端。 国内互联网公司为何纷纷布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认为,在PC时代,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虽然是平台级别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碎片化的时间用在移动终端上,其在PC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国内互联网公司此举在于顺应潮流,试图通过布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来复制PC时代的成功。 但对于国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李易认为前景并不乐观。这些互联网公司虽然在PC时代堪称成功者,但手机操作系统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产品,需要各大手机企业、运营商、程序开发者、芯片制造商所组成的产业链的配合。 市场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路理彬对这几家互联网巨头的前景也“并不看好”。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只做好操作系统不能代表胜利,需要连接的上下游资源非常重要。 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是目前风头最劲的手机操作系统,苹果依靠iOS攻城略地,Android获得了三星、摩托罗拉、HTC等手机巨头的青睐。相比之下,国内几家互联网公司的手机操作系统前途堪忧。一些主流手机厂商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暂无与其他手机操作系统合作的计划,他们认为转移或者尝试新的手机操作系统成本太高,原因是和目前的合作伙伴已过磨合期,而且配合得很默契,并且吸引了大批开发者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那么,国内互联网公司“操刀”的手机操作系统能走多远?目前或许还难下定论。不过重要的是,手机操作系统需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业界人士认为,未来手机操作系统的核心竞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发出广受用户喜欢的应用,二在于如何获得渠道优势,三是如何规避知识产权的风险。据张毅判断,国内手机操作系统要获得主流手机品牌的广泛接受,五年内应该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