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 和 Path 今年 2 月 Google 在小社交网络 Path 现金紧张的时候试图以 1 亿美元进行收购。Path 拒绝了 Google 的收购邀约,并最终从 Kleiner Perkins 和 Index Ventures 那里获得了 850 万美元投资渡过了难关。 今年 7 月,有消息透露在今年 2 月洽购 Path 的时候,Google 也曾向当时还未推出产品的 Color 伸出过橄榄枝,同样遭到拒绝。Color 随后从 Bain、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获得 4100 万美元投资,并被估值 1.67 亿美元。 像诸如 Color、Path 这样的创业公司,它们宁愿独立发展,也不愿成为 Google 的一员。因为 Google 一直在研发类似的竞争性产品,加入 Google 的大家庭可能面临整合的情况,这里不仅仅是指如日中天的 Google+。 TC 的文章最后讽刺要列出 Google 敌人的名单比列出它的朋友简单得太多,因为它的朋友实在没几个。很多公司惮于 Google 的强大地位敢怒不敢言,并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拒绝 Google 诱人的收购要求。原文作者假设 Google 落入困境,将会得不到援助,不仅如此,可能会被别人踹上几脚。这个境遇真够惨的! 不过在商言商。作者的本意似乎是 Google 应该停留在搜索业务,不该去触及搜索外的任何业务。这显然不符合多元化发展的商业避险策略,一个成功的企业,会不断思考如何扩展业务来分摊风险,一块业务亏损,可以通过另一块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而且对于 Google 来说,必须突破搜索,才能向前发展。Google 的搜索业务本身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各种反垄断诉讼,更别提只做单一业务独霸搜索市场了。随着业务的扩张,Google 必然会触碰到更多公司的利益。因此,原作者从道德层面来要求一个商业公司,其出发点是值得商榷的。 或许,Google 摘下“开源免费”的面具真正为专利“交学费”? 或许,Google 规范好 Android Market,提高应用软件整体质量? 或许,Google 愿意花真金白银来购买受版权保护的内容? 或许,Google 给收购来的创业公司更多发展空间和决策空间? …… 或许,这些务实措施能改变 Google 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