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嗯。接下来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一直以来对Ubuntu的质疑,说Ubuntu对Linux的贡献比较少。一个是说Ubuntu对Linux内核的代码贡献少,另一个是Debian社区的人说Ubuntu开发的二进制包跟Debian不兼容之类的。对于这一点,你是怎样看的? 周鼎:对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工程师的想法。一想起Ubuntu不好就说它对内核贡献少,我觉得这完全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去想。实际上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你觉得呢? 据我所知,我们很多玩Linux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识。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Ubuntu是我们的初恋”。就是说,即使他现在在用Fedora,或者在用Debian,或者已经在红帽或其他家工作了,但是我周围玩Linux的这些朋友,基本都是一开始因为Ubuntu而喜欢上Linux,从而最终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的。所以说你觉得这是不是贡献? 记者:嗯,这是一种比较人文的方式。 周鼎:用户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我是从一个开发者的角度,应该说Ubuntu把我们普通用户,把我们计算机系的学生,领进门了——至少没被Linux的难用给吓跑。然后社区比较成熟,人又比较多,你有什么问题了,可以上网问,就这样把我们留在社区里了。不然的话,你用一个比较难用的发行版,玩了几天,到处都是英文的东西,然后问个问题都没人答,可能过几天就不玩了。 再回到最早那个话题。如果我最早用Fedora 6,用了几天,又没源,又没Ubuntu的话,可能我以后就再也不玩Linux了。这么难用的系统,我干嘛要用?所以我觉得,这些贡献不是用几个补丁,用几千行代码来衡量的。 记者:嗯。那么关于Debian社区那边的想法呢? 周鼎:你说二进制不兼容的问题啊。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两边的开发模式不同。你也知道Ubuntu是六个月一次的,但是Debian的话,则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当然Debian倒是也有发布计划,比如一年,18个月这样,但是它跳票会比较严重。这就会造成一个情况,因为Debian它要保证很稳定,底层的库都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版本;但是Ubuntu会用一个比较新一点的,就是从Debian测试版里面取出来的东西,作为Ubuntu下一个版本的基础。所以说,因为它是比较底层的库,然后Ubuntu上的很多软件是在比较新的库上开发出来的,在底层库版本较低的Debian稳定版上自然无法正常的跑起来。 所以这个问题是两个发行版开发模式不协调造成的,不是说Ubuntu专门为了搞出来,不跟Debian兼容。其实Ubuntu上能共享的东西都是尽量共享出来的。 据我所知,好象是从去年开始的,Canonical鼓励开发者直接在上游,就是Debian那里进行一些更改,在Ubuntu这边就直接可以拿过来用。不像以前是Debian那边开发者进行更改,然后Ubuntu这边开发者拿过来再更改,既浪费精力,两边又协调不起来。现在可能还不是所有的包都在上游修改,但至少有部分包已经在这样做了。 我觉得这几年,Debian跟Ubuntu的关系应该比最初那几年好不少,没看到那么多争议了。再过几年应该双方关系都会比较好,可以一起做些什么东西。 记者:那就最后一个问题了。按照你个人的理解,你认为Ubuntu在未来三年中发展的关键在哪里?是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强的公关/市场,跟Dell等硬件厂商的紧密合作,应用软件商店,或是别的什么方面? 周鼎:呃,我觉得你已经把一些重点都列出来了:) 第一个是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个很明显是比较重要。为什么Ubuntu会开发Unity?就是为了在用户体验上、用户界面上自己进行更改。你知道Gnome 3、KDE 4,这些都是社区控制的,有些地方并不是很合理。比如Gnome 3,有很简单的两个例子,它的窗口没有最小化按钮,甚至连Power Off关机键都没有,你觉得这个是对用户负责的表现吗?明显社区有时候也会昏了头脑,做一些自以为是的更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公司和社区一起开发Unity这个桌面,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步吧。当然现在用户满意度也还不是很高,也有一些抱怨,但总方向我认为还是正确的。 然后有关市场方面,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你也看到市场上现在预装了Ubuntu的,从最早Dell开始,09年还是08年那会儿有了第一台预装Ubuntu的电脑。因为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要自己装系统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这几年Ubuntu的安装工具已经非常傻瓜化了,但是要用户自己去装,还要自己下载ISO,还要自己弄U盘,有很多障碍。预装的话,可以让对电脑什么都不会的用户,打开电脑就能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包括Linux用户经常遇到的硬件驱动不兼容的问题,因为有时候用户使用的新的硬件,但发行版的内核一般都是稍微老一些的版本,就会遇到不支持的硬件。但如果是和硬件厂商一起预装的版本,都是经过严格的测试,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软件中心方面,也比较重要。我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趋势,就是软件中心里面收费的应用,尤其是游戏,越来越多了。以前可能就两三个游戏,但现在,尤其是国外的,经常会有一些游戏加进去。而且整体来看,软件中心里面现在无论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软件都越来越多。如果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人家就会愿意把软件发布到Ubuntu这个系统上。实际上你知道Mac上的游戏是比较多的。我没开发过游戏,但是我知道上面很多都是用的比较开放的,比如OpenGL的技术,那么这个只要厂商愿意移植的话,移植到Linux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以后可能会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厂商会愿意把游戏移植到Linux上,并在Ubuntu软件中心里面发行,毕竟支付和购买的系统也已经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