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及互联网更加“社会”化时,他们的真实意思似乎就是与Facebook整合得越紧密。但是,这真的是互联网“社交”的全部吗?新网站和新应用与Facebook Connect捆绑发布,试图加入Facebook强大的社交图谱,并能使用其专利的邮件推广工具,其中,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少数。

事实上,一位前Google产品经理最近说他离开公司开始自己的社交项目的最大原因是为了使用Facebook Connect,而Google阻止Facebook Connect。
除了Facebook这类产品,还有其他的“社交”模式吗?会有人能做出一个比Facebook更好的社交产品,并成为其重量级竞争对手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成功吗?
交友之殇
Facebook最根本的一大缺陷是交友概念。尽管Facebook是时下最热门的社交服务,但是在“什么是交友”这一点上,它的想法仍然有点模糊和不准确。Facebook上的好友关系并不像现实世界那样会自然终止。解除好友关系是非常激进的一步,只能在极端情形下使用,比如说伤心欲绝的分手。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在Facebook上平淡无奇地沟通。你经常就不知道自己在跟谁说话,所以你也就不再说了。
新应用Pulse的首席执行官Akshay Kothari最近刚刚开通了自己的Facebook专页。当时他的好友只有15人:他的家人、密友和Pulse同事。他说自己专页上的内容彼此相关、完整,且都是重要信息。两个月之后,Kothari再登录自己的Facebook专页,“它看起来就像我失而复得的电话本”。他因为没有收到活动邀请而错过了好多聚会。
你可能会认为这些抱怨往往来自于高度关联的高科技产业。这些业内人士可能只在会议上交谈了5分钟,就会发送好友请求——事实上,他们确实如此。但是我也认识一个小朋友,她是我同事的女儿,在升入高中后加入Facebook,结果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她的好友就超过300人。想想看,等她高中毕业会有多少好友。
在Facebook群组的背后是好友超载,而这也是Facebook的基本原理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借助“Send”按钮,Facebook上又新创建了5千万个群组。并且新兴的GroupMe和Fridge也都专注于群组。
尽管这些设计明确的群组服务可能会对同事、家人或社区有所裨益,但是并不是每种关系都能完美地适用于群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