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的瓶颈:技术、安全与标准
在云计算之前,瘦客户端、网络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等技术同样被寄予过整合计算资源的使命,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城域以太网论坛(MEF)总裁陈子湳认为,业界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是,云计算如何落地,如何跨越人们寄予它的厚望与其实际能力之间的距离。
他指出,相比瘦客户端等概念提出的背景,云计算的一大优势是近年来以太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的整合成为可能,云计算的交付由此可以获得基础设施方面的有力支持。“现在,以太网是增强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并使云计算愿景得以实现的关键。”陈子湳说。
Roy也表示,下一代以太网的发展方向是迈向云计算。他认为,可靠的服务质量、操作简单、可扩展性等运营商级以太网所独具的特点将使云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截至目前,塔塔通信已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以太网,并扩大了云服务的覆盖区域。
到2014年,接入互联网的终端数量将达到70亿,其中只有20亿是PC,其余的50亿则是其他类型的手持设备。另外,大约80%的内容来自于个人,而非企业。
“虽然这些内容并不是由企业所创建的,但出于法律、监管等各方面因素的考量,云计算提供商也需要为这些内容负责。这是云计算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Tim Dillon说。
John McHugh也认为,人们探讨云计算时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法律和政府的管制。数据的延迟、性能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改善,而政策环境层面却并非商业行为能够左右。
此外,在从私有云向公共云演化的过程中,如何让公有云中的数据和私有云一样安全,也是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思博伦公司亚太区总裁张京认为,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目前云计算离大规模普及还有较长一段时间。现在运营商虽然也有云计算方面的尝试,但在实际部署时却非常谨慎。考虑到标准和安全问题,它们目前大多只提供一些区域性的私有云。
“有标准才会有竞争。”张京说,当前在云计算领域产业界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竞争的程度,到现在为止,云计算也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联合体。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一份云计算研究报告显示,国际上已有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等13家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组织参与云计算标准的制定。国内也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IT服务标准工作组和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等组织提出其制定的标准。
但是,《科学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云计算统一标准的制定还尚需时日。“云计算标准目前还不成熟,甚至还没有走到第一阶段,需要时间去演进。”Steven Dietch告诉记者。
John McHugh 也认为,“云计算标准现在还处于较早阶段,现在涉足的厂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一些标准,让他们都遵循一个标准,这种可能性很小”。
发展云计算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还抱持着犹豫和观望的态度。
“三十年内对于这一创新的恐惧都会存在。”John McHugh 说,现在首先要关注的是怎么做事情,而不是为此付出的代价。
“无论如何,改变伤害的是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 |